文萃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3-16 10:49:03
(刊载于《文萃报》2022年3月8日14版)
近日,“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而在21世纪初期,为了协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启动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三大工程。
西气东输,天山脚下的清洁能源,夯实温暖“底气”;南水北调,永定河畔的首都,也能“共饮长江水”;西电东送,黄浦江边的上海,也能“环球同此凉热”。在这三大共和国超级工程的背后,有哪些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
西气东输:朱镕基让大秘问上海市长气价
1989年4月,塔里木石油大会战打响。在钻探过程中有不少伴生气冒了出来。由于当时的目标主要是开采石油,对于天然气既没有采集和回注装置,也没有管网建设,因此只能放空点火烧掉,颇为可惜。
1999年末2000年初,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去了一趟塔里木。回来后,他在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交的报告中提议,可以建设年输送能力在200亿立方米左右的管道项目,将气从塔里木外送到上海。收到盛华仁的报告以后,朱镕基对西气东输设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西气东输管道
2000年2月14日,朱镕基召开了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讨论西气东输工程,由国家计委负责汇报,具体的汇报人是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张国宝。
在张国宝汇报的过程中,朱镕基突然打断了他,问道:上海的气多少钱一立方米?张国宝马上回答:“1.56元。”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人很难回答出来。但在这之前,张国宝偶然读到一张上海的小报,上面有一篇文章里正好提到上海的气价是1.56元。
朱镕基一听,起了怀疑,因为张国宝不是上海人,怎么能说得这么准确?便使了一个眼色给他当时的大秘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让李伟给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打电话核实。
张国宝只看到李伟几次进出,还和朱镕基耳语,并不知道他们在谈什么。过了一会儿李伟递上了一个条子,朱镕基把纸条反扣在桌子上,拿杯子压起来,继续听汇报。
一直到汇报结束,朱镕基才把这个条子拿出来说:我刚才听到汇报里上海的气价,不相信张国宝说的这个数字,就让李伟去给徐匡迪打电话,徐匡迪回复了,说上海的混合气价确实是1.56元,所以张国宝这一次说对了,没有说错。
两天以后,国务院下发纪要,决定成立西气东输领导小组,张国宝任西气东输领导小组的组长。

▲西气东输工程跨越黄河
南水北调:曾三个问题争执不下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30日,在河南视察黄河的毛泽东主席,在和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谈话时,一个宏伟设想横空出世。此后,南水北调这一伟大构想的实现路径一步步清晰。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南水北调”列入我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1995年,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1998年长江流域的大洪水后,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加快步伐。
在亲历者记忆里,南水北调工程决策过程一波三折,争论不断。曾任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局长,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的起草全过程的许新宜回忆,当时主要争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北方到底缺不缺水?如果缺,缺多少?二是水源地能调出多少?三是生态与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江都水利枢纽
曾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首任主任张基尧回忆称,当时水利部内部在南水北调怎么调水的问题上有诸多分歧。一部分人建议先建设东线,一部分人要求先建中线。东、中线的争论持续了多年,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家的财力有限,不可能两者同时建设。
1997年有一次在京西宾馆开会,那时候国务院成立了南水北调规划审查委员会,时任副总理的邹家华是主任。他主持会议,会上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最后不了了之。因此,水利部当时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才能够协调各方对南水北调工程形成统一的意见,早一点开工建设。
到2000年6月,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2000年9月27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座谈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朱镕基提出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三先三后”的总体指导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这成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建设以及运行调度一以贯之的重要原则。

▲航拍江都水利枢纽冬日景致
西电东送:广东缺电怎么办?李鹏委员长提了个方案
改革开放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伴随经济高速增长的是基础设施的明显不足,能源和交通运输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两大瓶颈。其中,电力的短缺成了广东省亟待解决的困扰。
2000年8月初,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办公会上,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带去的一个重大议题就是要求中央批准在“十五”期间广东省新建1000万千瓦机组。
2000年春节,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贵州的慰问考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帮助贵州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朱镕基心中考虑的一件大事。因此在2000年8月初的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朱镕基建议在贵州、云南建设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以水电为主,因为那里虽然是穷山恶水,但是对于发展水电却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然后将电送往广东省,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既满足广东省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又为西南部的经济落后省份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在会上,究竟是在广东省建设1000万千瓦发电机组好,还是从贵州、云南向广东输送1000万千瓦电力好,意见分歧较大。
有人担心,能否完成由外省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朱镕基有点动感情了,他站起来说,如果不能完成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的任务,我总理辞职。然后,他对与会的时任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说,你这个国家计委主任也辞职。最后还是江泽民总书记出来打圆场说,朱总理是清华大学学电机的,他懂电,我们就听他的吧。

▲西电东送重大工程乌东德电站
李鹏委员长因为非常熟悉情况,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因为担心短期内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有困难,即使在贵州或云南建水电站可能也来不及。李鹏委员长提出可以将三峡原准备全部送华东地区的电力,建一路直流转送300万千瓦到广东省,建设一条从三峡到广东省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这样就能补足向广东送电容量的不足。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会议确定了西电东送新增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资料来源:《财经国家周刊》《光明日报》《新京报》《南方能源观察 》《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曾善美
来源:文萃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