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动”起来,身体康复更快

  大众卫生报   2022-03-03 16:00:06

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那对于手术后的患者也是如此吗?也许很多人不相信,但事实上,手术后及早“动”起来,确实有利于身体快速恢复。

曾经,骨科外科手术后进行“卧床休息”一度被医学界认为是较好的恢复方案,但随着医学认知的发展,“卧床休息”逐渐被“鼓励下床活动”所替代。这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术后初期,静卧休息可以避免部分因运动而对创口造成的伤害,利于其恢复。但是长期卧床会导致人体的血液循环不畅,不溶性纤维蛋白等堆积,易形成血栓,有碍术后恢复,甚至有猝死的风险。

2.患者静卧休息,与下床活动相比运动量减少,肠胃蠕动放缓,不利于消化吸收,易导致肠胃积食。

3.卧床休息时,患者缺乏必要的运动,肌肉得不到锻炼,可能会导致肌肉萎缩,影响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4.长期卧床会使肺部长时间处于瘀血、水肿的状态,不利于排痰,易引起肺部坠积性肺炎。

5.长时间室内静卧,患者缺乏有效的日常活动,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那么,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术后康复活动?

首先,应当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即患者下床活动需分阶段开展,且需根据患者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恢复初期,患者可先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床上的肢体活动,比如静卧时可抬高肢体并辅以冷敷,促进血液回流、消肿;还可进行肌肉的收缩放松活动、关节屈伸活动,以保证肌肉的有效锻炼。

一段时间后,患者情况好转,可在上述锻炼活动基础上增大活动幅度和运动量,如在床上进行踩单车运动,或靠床沿或拄拐杖适当负重行走,待身体状况好转后可在家属陪同下在户外走动。



恢复后期,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的锻炼方式:肩周受伤的患者,可以进行轻微的握拳训练,缓慢屈伸手臂;脊椎受伤的患者,可以在他人或护具保护下直立行走;下肢受伤的患者,可逐步停止倚靠辅助工具,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当然,所有下床恢复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且以医生的医嘱为准,患者需要做到配合医生,并警惕卧床的五大风险。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2021级八年制博士研究生 李道彧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何金深

责编:袁小玉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