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2-03-29 11:19:53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9日讯(记者 鲁红 通讯员 段斌 袁雯 殷成)湘潭市湘鹤医院始建于1950年,原系湘潭锰矿职工医院,座落于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占地面积30余亩,距湘潭市区约13公里。2005年,湘潭锰矿宣布破产,湘鹤医院从此步入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状态。
更名改制,砥砺前行。2017年,乘着国家医疗改革、医联体建设政策的东风,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市一医院)与湘鹤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以常驻专家、名医指导、技术帮扶、人才培训、管理提质等方式,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的合作,帮扶湘鹤医院学科发展。
5年来,市一医院共派出16名帮扶专家来到湘鹤医院,常驻医院担任学科带头人、特聘专家;协助湘鹤医院新建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3个科室,神经内科和呼吸内科从综合内科独立;开展了45个新项目。湘鹤医院服务能力、服务效率、管理水平逐年提升,成功创建“二甲”医院,实现了患者、医生、医院、政府多方共赢。

分级诊疗,双方共赢 百姓得实惠
一年前,58岁的朱海云因中风急性发作来到湘鹤医院就诊,经市一医院主任医师彭海峰规范性及康复治疗半个月后,即能自行走路、生活完全自理。死里逃生的朱海云请来腰鼓队,在感恩的阵阵锣鼓声中送来锦旗,向彭海峰表达谢意与尊敬。他说“我在家门口的医院,以二级医院的费用,享受了三级医院专家医疗服务。真的太感谢彭医生了!”这是市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彭海峰驻湘鹤医院担任神经内科主任工作成效的缩影。
2020年4月1日,49岁的患者冯某因急性心梗前来就医,湘鹤医院紧急开启绿色通道,将冯某转诊至市一医院,从初诊到完成手术,一共只用了1小时23分钟,患者与死神擦肩而过,创造了医联体转诊的湘鹤速度。作为医联体共建单位,两家医院密切配合、无缝对接,湘鹤医院可直通市一医院的导管室、手术室,争分夺秒缩短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市一医院与湘鹤医院医联体共建后,为湘鹤医院开展短期查房、会诊门诊、手术指导、病例讨论等专家服务,湘鹤医院危急重症、复杂疾病、重大手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市一医院,待病情稳定、康复治疗再转诊回湘鹤医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节约了病人开支、医保资金、医疗资源,分级诊疗、医保政策、专家技术下乡等都落到实处。

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市一医院前后派出专家来湘鹤医院坐门诊和查房共739人次,指导手术406台。仅2021年,湘鹤医院转诊市一医院住院人数204人、检查人数402人。在市一医院帮扶下,新开设普外、泌尿、重症医学科三个科室,妇科、普外科手术实现微创化,泌尿外科手术量逐年上升,每年抢救重症患者200人次以上,每年新增实用型新技术项目10多项,每年均开展三四种新手术。
管理提质,培养人才 湘鹤大发展
2017年7月,市一医院妇科、普外、泌尿外科、ICU等专家组团下沉湘鹤医院开展技术帮扶。
市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易新作为最早参与医联体建设的青年专家之一,先是代表ICU科室来到湘鹤医院参与技术帮扶,后又作为常驻专家,担任湘鹤医院新开设的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他表示,合作模式逐渐升级、更加紧密,帮扶专家直接担任湘鹤医院科室主任,原湘鹤医院科室主任做副主任,帮扶专家在技术提高、团队建设、质量把控等多方面全面管理,完全按照三甲医院标准,提供技术、管理、学科建设与发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核心制度落实等管理与服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新模式、真帮实帮,从原来“输血型”的侧重技术帮扶,逐渐推动湘鹤医院“自身造血”,深入带动管理和学科的发展,彻底改变当地的医疗环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2018年7月,湘鹤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学科建设、医院规模均有了很大的提高。
据湘鹤医院负责人介绍,湘鹤医院选派了34名业务骨干前往市一医院免费进修、短期培训,市一医院给医生、护士讲课培训每年达12次以上,开展专场培训51场次,联合下乡村社区讲座、义诊、培训共179场次,手术手把手教学“放手不放眼”,通过这些“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为湘鹤医院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湘鹤医院普外科青年医师邓子昌,近年分别到市一医院肿瘤外科、内镜中心进修,他说:“帮扶专家给了我很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回到湘鹤医院以后,息肉手术、常规手术均可独立开展了。”湘鹤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佘世军表示,医联体建设使得疾病确诊率、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比如对于头晕患者,以前都是按脑梗治疗,经专科专治培训学习后发现,头晕也可能是耳石症、前庭神经炎、颅内感染等多个原因,精准诊断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在鹤岭有个“湘鹤怪现象”。很多病人随诊,直接到病房找医生咨询、开药,而医生往往都会贴心做好服务。“医生,这三颗白菜是我自己种的,您一定得收下”,群众的纯朴令帮扶专家非常感动。听说重症医学科易新主任因工作原因要离开湘鹤,很多患者和同事都流下了不舍的泪水。湘鹤医院负责人表示,医联体不仅“联”上了民心,搭建了温暖的“医患桥”,也“联”出了新活力,释放了新动能。近5年服务人数年均涨幅近20%,目前年就诊量已近9万人次。
慢病管理,医防协同 助力大健康

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群众疾病谱改变,作为矿区老工业基地,慢性病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市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湘鹤医院帮扶专家刘艳宾表示,医联体建设推动上级医院赋能、专家技术下沉,建立了湘鹤慢病标准化诊疗流程,实现了上下联动分级诊疗,让病人利益最大化、资源效能最大化。同时,帮扶专家也把慢病管理的先进理念、操作流程带到了湘鹤医院。治病是医生的职责,疾病管控也是医生的职责之一。“湘鹤医院新设有社会服务科,建立了‘哮喘之家’‘慢阻肺管理群’等线上交流平台及慢病患者数据库,临床一线与慢病管理配合,出院病人及时回访,讲解健康科普知识,提醒按时服药,告知定期复查,不仅增强了医患间的互信,也有利于慢病患者居家管理,让病人少住院少跑医院,进而节约医疗资源。通过系统管理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急性加重率、住院率。”
5年来,市一医院专家教授与湘鹤医院医务人员联合长期坚持普及医学知识,实施定期健康体检及疾病筛查,努力打通慢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让医改的惠民春风吹向田间地头、大街小巷。

责编:吴婕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