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2-17 09:36:36
——读黄孝纪八公分系列散文的感受
欧阳朝夕

湖南乡土散文作家黄孝纪写的速度比我读的速度还快!一个叫八公分的村子,在湘南地区也就不过如此,怎么到了他的笔下就有那么多的话要说,那么多的事要记,那么多的味道要回味,那么多的趣味要分享,那么多的意思要展现?那么多的中国人看到“八公分”的系列就那么多的感慨,那么多的追忆,那么多的缅怀,那么多的深情?看来一个作家要出好作品,要千古流芳,也不必走万里路,只要记住万件事,也可以写不完的。
读他的八公分系列,脑海立马浮现儿时混沌模糊的记忆,在深巷白墙青瓦的村落和里弄中,三三两两的农民,身着一件褪色的粗布短袖,下身扎起库管,光着脚丫,肩扛锄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小桥流水人家,就这样日复一日踩着被细雨打湿的石板路走向田间地头,或锄禾日当午,或挥汗如雨挑大担,或看着眼前穿梭而过的小河悠悠东去,或眺望远方笼罩白雾袅袅的石头岭……这是作家儿时懵懂的存在,存在于古典诗词散曲和现代散文诗歌小说中的烟雨江南。
真水无香的回味,油菜花靓丽扎眼的明黄,三两只不知疲倦的蜜蜂贪婪无厌地吮吸着花蜜,大地故乡之子黄孝纪的八公分系列散文刻画的丝丝入扣,填补了当下后工业时代对淡忘不久的乡村记忆和乡愁的追寻。
而这群能够被点燃记忆的人正是上个世纪中后期出生的人,有点钱,有点闲,有点文化,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有强烈的获得感和苦前甜后的前后对比度,是心灵深处的感应,是灵魂的认同和印记,是一代人的集体标记,是时代永恒的话题!
黄孝纪娓娓道来的讲古本领,有条不紊,不错过一点半点的物社,不放下心里丁点的恋眷,丰富的情感,海量的素材,娴熟的笔调,明快的语言,优美的文眼,大家小叙,一幅幅乡村水墨丹青,养心养眼。在读者而言成了轻松的阅读,在作家而言是春蚕吐丝的责任和痛快,越积越多,越写越美,真的是方寸之地乾坤大,螺蛳壳里做道场!
不过几年的功夫,黄孝纪的八公分很快走进新时代,成为中国文坛的一个现象,把一冷门写热后并在热闹的中国文坛挣得一席之地!这在沉寂好久的湖南文坛上刮起了一阵风,一阵裹挟着泥土芬芳和乡野灰色愁苦味浓的乡风。
黄孝纪笔下烟雨湘南苏苏朗朗的村落记事,容易让人想起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沱江和江边码头浣纱棒槌纱衣的翠翠,想起贾平凹笔下的商洛山区风情,想起孙犁笔下白洋淀的鸥鹭和荷花淀。文学创作真是遵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区域的就是全域的”,黄孝纪笔下的八公分系列迟早列入中国文学史的大观园。
乡村的记忆之所以如此美丽和浪漫,令人向往和感怀,完全是当下物质富足而充裕的结果。我们的日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而特,追求高雅的情感表白和讲述,追慕古圣先贤的乡愁情怀成了功成名就的当代社会贤达一种价值存在和向往!只是他们的回味中免不了总是在回忆和想象当中倒腾出含泪的微笑和灰色的回味,八公分的记忆也就只剩下那个年代蒙昧而原生的回忆了。
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步履把这种灰色的记忆击得支离破碎!新新代人的脑海里就像当今的朦胧诗派的手法,像极了只有电影美工的大意象大写意的手笔。他们真正的乡愁和回忆里没有古老樟树的老根抱桥墩、没有星月天映水的倒影,没有老父犁田赶牛的吆喝,没有牧童短笛的夕阳西下,没有依依墟里烟的百家柴火,没有月夜捉鱼的舢舨渔夫,没有外婆桥上母亲呼儿唤女的喊魂呐魄,更没有被村民坐磨得发亮的石板上的故事和讲古!
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担箩筐,一个陶坛,一条带崽的母牛,一条清溜光滑的石板路,三两个佝偻独行的老者,几个蹦蹦跳跳的顽童。户牖敞开,燕子穿梭来回,堂屋的主梁上印满燕子泥窝的旧迹,新泥筑起的燕窝下,一坨坨雏燕的粪便滴落在堂屋的青石板上。透过蝙蝠花窗外面,鸡飞立在菜园的竹围栏之上,菜园里一小朵一小朵的菜花算是这片高墙大屋马头墙下最靓的颜色,风中摇曳成小姑娘灿烂的鬼脸。老父豢养的黑狗摇着尾巴没由头的在深巷中有一搭没一搭的吠吼着,一个磨得发亮的扁担在石墩门上缓缓滑落,堂屋门前的一口大泥塘,水面肮脏,枯荷残叶,雨打着特别响,击鼓一样的深沉……这就是故乡小时候的扫描。
古老的故事连同爷爷的胡子和烟斗埋在土里,当今小孩不明就里的美丽向往裹在奶奶的棒槌声里躺在流水的哗哗流水里。出落得亭亭玉立的村姑月下捣衣浣纱,没有情哥哥半年来的音讯,只好观花淌泪花却不语,无奈泪干春尽花憔悴,空叹青春已大空闺守!含泪的委屈,言不由衷的宽慰,这是乡村姑娘的人生大事:女怕嫁错郎啊!所有有伴嫁歌悲喜交加的强调,有瑶族《戴嫁》仪式的庄严,有《刘海砍樵》夫唱妇随的娇谑和乐,有故乡柳荫下慈母的嘱咐,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扼腕叹息,还有“革命成功介几个早回乡”的春闺祈盼!
任何一个写作者都不可能抛开自己的故乡和童年去进行创作。鲁迅的鲁镇,莫言的高密,陈忠实的白鹿原,在他们各自的文字里都无处不在。著名作家余华曾在偶遇海涅故居时发出感慨:“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世界最初的图像就是在那时候来到我们的印象里,就像现在的复印机一样,闪亮一道光线就把世界的基本图像复印在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里。”
外出谋生多年的黄孝纪以笔为犁,以纸为田,日夜耕作不辍,把成长在故乡和童年的细密的心思化作汩汩清泉,浸润着脚步匆忙的当代都市人群干涸的心田,抚摸着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记忆:农民出身的都市白领和回不去故乡的尴尬现状!悄悄摆弄丰富的文词夹带了偶有的黑色幽默,不竭的风趣和飞翔的记忆闪电般的掠过笔端一一呈现。中年的黄孝纪梦里故乡是山崖漫布着紫色的蔷薇,星空下的诗人般守望着麦田里的难以承受之重,搜肠刮肚绞尽脑汁掏出脑海里江郎才不尽的词汇,表达着自己滚滚而来的灵感和欲望,眼前祈盼的眼神蒙太奇一般闪过人生经历过的画面,意象和语言的混搭无意中成了永恒的绝唱!
八公分的记忆,十分的羡慕你的好运气,在尚未消弭于尘土之时就已经被人传开和记录!
责编:颜石敦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