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回乡 催生“归巢效应”

  长沙观察   2022-02-23 10:29:45

“人要落叶归根,业要回湘发展。”近年来,长沙以“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抓手,吸引海内外的企业家和人才回乡投资兴业,“乡情”催生了招商引资“归巢效应”,激荡起干事创业的春潮。

召  唤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沿海产业不断向内陆转移,长沙迎来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出现人力资源“回流”已是必然。而近年来,随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长沙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配套能力增强,航空、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等因素,进一步增强和放大了这种趋势。

“今天的家乡,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动能更为强劲、环境更为良好。”2月12日,长沙举行2022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异地湖南长沙商会会长新春座谈会暨招商引资“开门红”项目签约活动,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表示,“走好脚下的路,长沙为你们提供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眺望前行的路,希望你们为家乡发展带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理念、有效的资金、示范的项目、高素质的人才。”

回  归

“去年10月我把总部从深圳搬到了望城经开区,因为我们是做集成电路的,对研发人才需求迫切,长沙的硬环境好,房价低,还是全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留得住人才。”深圳芯易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征宇表示,“回湖南后,我们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生产稳定,发展动力更强劲了,今年企业产值预计达2亿元,比去年增加近一倍。”陈征宇豪情满怀。

“回乡十多年,我不后悔,值!”在长沙深耕气象水文水利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的谢江岸掷地有声。谢江岸毕业于北大计算机专业。2008年,为了照料家中的老人,而立之年的他把北京的房产卖掉,携妻子回乡创业,并把创业地点选在离望城老家较近的开福区政府附近。他带领团队成立了湖南昊胜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潜心钻研行业软件开发,近年获得软件著作权70余个,其中研发的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解决了实现气象自动化观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如今,谢江岸的企业已是气象行业智能系统研发的领跑者,同时积极在向水文水利环保等行业进行业务拓展。

▲谢江岸(右)在和员工研究如何改进仪器设备

“父母在,不远游。回到家乡可以照顾老人,内心得到安宁,同时给家乡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价值,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体现。”谢江岸告诉记者,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开福区政协委员,他提交了《关于加快实行全国统一健康通行码的建议》,很快引起全国政协的关注,不久后,健康通行码在全国通用。说起这些,谢江岸眼睛里闪烁出自豪的光芒。去年,他当选区人大代表。他表示,将认真履职,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待。

互联网时代,湘商以涌现出众多互联网大咖而闻名。在2018互联网岳麓峰会上,家乡发出邀约,58集团“湘籍”CEO姚劲波带头响应,把第二总部落户长沙,在长沙西湖文化园打造58小镇。

▲长沙西湖文化园

“湖南是一片创业的热土。”姚劲波说,湖南省委、省政府用诚意拥抱新型产业,今年年初,提出了财税支持、助企纾困、降低成本等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18条硬举措以支持企业发展。

目前,58集团在湖南总投资额近30亿元,在湘员工2000余人,子公司包括58到家、58众创、58小镇、长银五八、58农服等。其中,58小镇将推动1000家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实现跨界融合,孵化3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3至5家产值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直接和带动就业人数2万人以上。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春风也吹暖了乡镇村庄。

走进浏阳市龙伏镇新开村的好爸妈种养专业合作社,育秧大棚里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再过十多天就要春耕了,我们正平整土地,为播种做准备。”合作社“80后”负责人沈慧锦正忙碌着,大棚里的秧苗到时候可供万亩田地的大苗需要。沈慧锦毕业于湖南大学,曾在深圳一家上市公司工作,年薪50万元。2014年底,浏阳发出“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号召。得知消息后,沈慧锦毅然返乡创业,因为在外打拼久了,他更怀念家乡的青山绿水。

▲沈慧锦在育秧大棚

回乡后,沈慧锦带着先进思想和丰富的学识,带领乡亲奔向富裕。他将合作社确定为以生态水稻种植为主,并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形成循环生态链。7年间,沈慧锦共带动当地130多人实现增收致富。如今,沈慧锦已是龙伏镇新开村党总支副书记,也是一名省党代表,2021年,还被认定为长沙市D类高层次人才。

▲丁伟(右)与文和友养殖基地技术负责人签订养殖技术指导合约

随着越来越多人才向乡村聚集,一些有实力的商业人士也带着资本回到家乡。在外打拼多年的丁伟回到望城区茶亭镇,流转了800亩土地,准备种植水果、水稻等。前不久,他与文和友小龙虾养殖的技术团队签约,准备养300亩小龙虾。“刚入门学养虾,有了专业团队的支撑,我们后期的生产和销售,就不用愁了。”丁伟对未来满怀希望。    

人才和资金的涌入,为广袤的农村更添新动能,这个春天将更加精彩。

培  育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得好。

“胡主任的指导让我们豁然开朗,今年我们的产值预计可以达到1亿,比去年增加近一倍。”湖南兴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剑新开心地说。公司原来以生产车载视频处理芯片为主,市场较小,长沙市人社局创业指导中心主任胡登峰去年上门走访时,给企业提出了战略性指导意见,向李剑新分析了国家及长沙的战略布局,要把眼光转向市场前景更广阔的蓝海中,开拓出更多的生产线。李剑新采纳了建议,今年针对安防USB视频处理等开辟了两条新生产线,产值将翻倍。

在胡登峰看来,“老乡”回来只是序章,“留得下”“发展好”才是圆满。这就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吃透政策,做好创业者的“引导员”,让企业家了解政府的战略布局,让他们的眼光更长远,企业的生命力才会更强。“要让创业者的好项目可持续性发展,让它们发展壮大,从而带动更多人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达到我们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胡登峰表示。

2021年,长沙市人社局全年创业培训结课57000多人次,位居全省第一;深入落实长沙市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项目扶持等三项创业扶持政策,预计发放补贴资金1923万多元。

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发展共赢。

在本届冬奥会北京颁奖广场上,闪耀着一块湛蓝色的LED巨屏,它来自位于长沙金霞经开区的新亚胜光电,这是一家LED屏智造领军企业。

▲北京冬奥会上的“长沙屏”

“长沙屏”之所以能荣耀全球,因为背后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企业自有专利达137项(其中,有3项国际PCT发明专利)。其企业研发团队成员60%是从沿海回流长沙。

新亚胜光电是一家以出口为主的企业,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时,国外订单锐减。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省市区三级政府联动,帮企业做宣传,寻找国内订单,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新亚胜光电负责人梁军感慨,有了党委政府当“靠山”,创业虽然艰辛,但是有盼头。去年企业合同销售额增幅达到180%,利润达到1100万元。“拿着深圳的工资,过着长沙的生活。”重振旗鼓的梁军,向深圳的朋友们抛出了橄榄枝。

“回望来时的路,长沙因你们的拼搏奉献而精彩。”

近年来,长沙通过举办招商推介会、聘请招商大使、组团到长沙考察,推动民营企业交流合作,引导异地湖南长沙商会会长、湖南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助推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1年共举办招商推介会10多次,签约项目21个,签约总额超1000亿元。

“我们热忱地欢迎长沙籍的企业家能够常回家看看,无论你的企业是处于初创阶段,还是已经做大做强,也不论你是带着项目资金回到长沙,还是回来探亲访友,长沙的大门都永远向你们敞开着。”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略带乡音的声声召唤,情真意切。

近年来,一批批企业家、人才反哺桑梓,怀揣赤子之心,架起对外交流的“连心桥”,提供经济发展“源动力”,给家乡带来新兴产业、高端项目,把更多的资本资源、高新技术、领军人才引回家乡,为长沙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责编:谢雨玳

来源:长沙观察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