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2022-02-24 15:05:04
每个病人都想要遇到一位技术佳、态度好的医生。如何选择和辨别,对于病人来讲,也是一门技术。
医生专业不专业,细节说了算
医生的每一个问诊细节,都是向病人传达专业度的最佳名片。
我的一位老师跟我讲过,做外科大夫,看自己专业片子的水平一定要比放射科的大夫强才对。但凡看病,他每次都以身作则,先不看报告,自己看片子,看完片子就和病人分析病情,之后再拿出病人的影像报告做个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遗漏的地方。每次病人看到大夫用记号笔小心翼翼地把他的所有结节一一标注清楚并且和前次进行对比的时候,总是对他无比的敬佩和尊敬。假设我是病人,我也会认为这位医生是专业的。
医生有哪些细节值得你在意呢?有几个细节,可以帮助你判断。
生活细节。医生衣着整洁得体,细节一丝不苟,每看过一位病人都会认真洗手的外科医生更值得信赖,因为外科医生在生活当中有点洁癖,更说明他可能在手术当中更加注意细节。另外,写字认真好看的外科医生会更让人信任。从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在我碰到的外科大夫里,写得一手好字的医生,往往手术也十分漂亮。
看病方式。如果一位医生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不是看你的CT报告,而是仔仔细细看你的片子,那么至少说明这位医生基本功是过硬的。
交流方式。如果一位医生看都没看就让住院开刀,你至少要多留个心眼。手术前是否进行了充分评估,开刀到底是不是唯一的方式,有没有其他选择,病人的身体能不能接受这个手术,这些问题你可能都需要了解清楚。如果这位医生拒绝和你交流更多的细节,也没有耐心去解释,这样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盲动。一定要珍惜二诊意见。我认为任何疾病都值得去寻求个二诊意见,也就是第二个机构或者医生给出的意见。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减少因为医生的主观判断和立场偏倚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医院同行的评价来侧面了解这位医生。在一家医院,要了解手术医生,最好的方法是问问麻醉科和手术室护士的看法。他们看的医生相对来说是最多的,因此他们自然知道哪些医生技术精湛、台风沉稳。
客观看待管床大夫“太凶”
很多人在看病的过程当中会觉得医生很凶,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医生说话凶是因为太温柔病人容易不当回事。如果医生很凶地对一个化疗的病人说:“你喝的水太少了!我昨天怎么和你说的!”病人也许就听话了。
第二,假如医生对病人发火,那可能说明病人某个举动真的很危险。医疗危险就是由一个个小细节导致的,有时候甚至要争分夺秒才能避免出问题。病人觉得医生“小题大做”是因为病人不了解自己犯的错误多么危险。
另外,医生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取悦病人是普遍现象。在中国,医生的工作负担非常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医生确实无法把满足病人的情绪放在第一位,而只能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
那么,如果病人觉得自己的管床医生太凶,家属要判断,到底是医生的问题,还是病人的问题。比如说,是不是没有完成好医生交代的嘱咐,甚至擅自违背医嘱。
另外,如果医生对其他病人也是这样一个态度,建议不要太放在心上。如果能在看病的过程中感受出他的专业度,从其他医生和护士的评价中发现他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其实也是很好的结果。
医生的情绪也应得到照顾
“为什么医生的情绪也要被照顾呢?我自己的情绪还没人照顾呢,我还照顾他?”之所以要聊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大前提,就是咱们都希望病人的就诊和康复过程是顺利的。
很多人听到我是个肿瘤科医生时,会问:“你每天面对那些生离死别,会不会很难过?还是已经麻木了?”其实,这些场景已经不会给大多数医生造成任何情绪上的波动了,反而是就诊过程当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能扰乱医生的心境。
有一个最常发生的场景:医生正在看病,突然间冒出来一个排在后面的老爷子说“就开个药”。如果医生不开,他就会絮絮叨叨地说自己赶时间,不是火车要晚点就是要去接孙子放学。如果医生停下看诊给他开药,正在看病的病人就会非常不乐意。医生无论怎么处理都没有办法皆大欢喜。这种情绪持续一天下来,即使是一个脾气和态度非常好的医生,也有可能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气场当中。
假设这位医生就是你爸爸的主治医生,当医生看完门诊回到病房准备下班,你不由分说地冲上去问:“医生,我能和您聊聊我爸爸的病情吗?”我猜想你的医生八成是这个反应:“不是聊过了吗?我之前怎么说的就怎么做。”
我想你一定知道医生比较辛苦,也一定是小心翼翼地去询问的,但是面对医生冷漠甚至有些厌烦的态度,你一定会内心感觉有些委屈。
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的冲突发生的场景,而你需要关注的有两点。
其一,要直接、明确地询问。不要用“我们聊聊吧”这种开放式的聊天方式开头,这会让医生觉得这个“聊聊”无法短时间内结束。如果医生还比较忙,或者虽然不忙,但是想休息10分钟喘口气,他就会抗拒跟你聊。但你上来直接问几个明确的小问题,医生反而会给你最直接的回复。
其二,选择合适的时间也很重要。我有过在半夜12点下手术台时当天第一台手术的家属冲过来问手术情况的经历。白天已经说过“手术顺利”,家属还过来问医生,是因为内心焦虑,希望得到医生的肯定和安慰。但不分场合和时间的询问,是对医生时间和精力的不尊重。
所以,在你的情绪允许范围内,克制自己想和医生聊天的本能,时刻提醒自己你的目标是让病人顺利地在医院完成治疗任务,在这个前提下,适度地去理解和善待你的医生,包括他的精力和时间。
(摘自《病人家属,请来一下》,
王兴-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责编:王思贤
来源: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