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丨雪域高原,他们把狼牙刺酿成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1-12 14:30:24

雪域高原,他们把狼牙刺酿成蜜

杨淑岚

从海拔3600米的西藏贡嘎回到长沙,我没有醉氧的烦恼,却一直兴奋于这一次的西藏考察的所见所闻,和与援藏队员们交流与学习的点点滴滴。我一遍一遍地听着援藏队员们写的歌,任凭心中的感动翻涌:“荒漠上,冬雪覆盖下利刃;狂沙里,春天紫色的新生;牧场中,你是最无私的根;孤独时,岁月沉淀的攀登。激情与梦想,颠沛与煎熬,刺痛与麻木,拿出与继承,都是你我,不曾错过,最好的青春。”

这一次入藏,是因为我们集团党委响应国家号召和履行社会责任,先后派出了两批援藏队员赴西藏山南市贡嘎县刘琼村援藏。第二批援藏队五位队员将结束八个月的援藏生活回长沙,根据湘江新区发展集团党委的安排,我代表集团去接他们凯旋,同时考察一下他们在市援藏工作队的指导下,参与建设和运营的刘琼村文旅项目的情况。入藏前,尽管有过高原反应、气候恶劣等隐忧,但我想,援藏队员们能够坚持得住,我也一定能适应,能够在西藏和他们一起跨年,迎接高原的第一缕阳光,这不仅是对他们的鼓舞,也将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

三天短短的西藏之行,一边经受着缺氧的痛苦,一边被队员们的激情和坚韧感动着。

刘琼村是长沙援藏队对口支援的贡嘎县一个比较原生态的村落,有着各种形态各异的古树和藏族民居遗址,村里的用水、用电和网络信号都不稳定。为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旅游区,我们的队员们克服了基础设施差、施工条件恶劣、语言不通等困难,无数次实地踏勘现场,俯身倾听村民诉求,一次次拜访请求,不断完善工作方案,烈日下施工作业,终于实现了稳定供水、供电、通网和灌溉问题。因语言不通、观念不同,为了顺利推进项目,那一段时间队员们决定住在村民家里,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时刻沟通。在援藏过程中,队员们与藏族同胞们结下了深情厚谊。我们的队员易长源回忆,抵达贡嘎县后,严重的高原反应席卷了全身,走路像老爷爷一样慢,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睡觉没多久就会醒来,脑袋疼痛酸胀,一早起来,鼻子里甚至有血痂。虽然有诸多不适反应,但是工作队没有半点耽搁,第二天就来到了对应援助地。刘琼村海拔约3600米,施工的几个月正是夏季,队员刘逸飞说:“每天都是大太阳,我们必须穿防晒服,而每天的工作量要在高原徒步10多公里。脖子等其他没遮挡的地方全都晒脱皮。工期紧张,队员们没有午休,每天只能吃一碗藏面或炸土豆。”

可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却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让整个村子逐渐焕发出了生机和光芒。第一批援藏队长何勇在援藏期间踏勘了刘琼村的每一个角落,发现了刘琼村独特的美,于是用他设计院出身的优势,手绘了几十张刘琼村的规划图,并和队员曹议仁、张龄文一起,制作了刘琼村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项目发展初步规划。现在走进刘琼村,村口竖立着“相遇刘琼”几个大字的古香古色的招牌,字体和材质的搭配特别和谐,特别有艺术感觉,我以为是请的哪位大师设计的,结果队员们说,这是他们从村里花800块钱买的一个废弃的铁架,然后用木头装饰并写上字,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在刘琼村,这样的用心之作和神来之笔到处都有:他们把古树聚集的地方命名为“觅树”主题公园,把每一棵树按照年轮编号,激发游客去寻找最古老的那棵树的兴趣;有一棵“兄弟树”的石头上题着一首诗:“兄弟并立,扎根高原;身躯虽分,枝叶相连。守望相助,阻隔风雨。齐心协力,共御寒暑。”队长刘旭告诉我,这首诗是他们兄弟几个在一次喝酒时你一言我一语一起创作的结果,那天有一位队员在工作时不小心受了伤,大家的心情既伤感又激昂。

在我们的援藏团队里,还有两位特殊的成员。一位是两度入藏的女队员张龄文,活泼又漂亮的她,不仅负责团队的财务与后勤,还是团队甚至是长沙援藏队的“开心果”,还担起了宣传员的工作,制作的宣传刘琼村的抖音视频点击量达到了十几万。还有一位更特殊的“队员”,她就是队员易长源的爱人谭洁瑜,她原本是一名小学英语老师,看到丈夫在援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她萌发了一起为刘琼村做贡献的想法,于是在完成当学期的工作后,辞掉工作来到刘琼村双语幼儿园义务支教,让村里的藏族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了英语,而孩子们那一张张如格桑花开的笑脸,是对她最大的慰藉与肯定!

队员们还在溪边找到了一栋快要被废弃的小民房改造成为藏居特色民宿,把小院子里的桃花树完整保留,房中的柱子就在圆形餐桌的中间,据说是为了适应藏族同胞喝酒的习俗,两个人举杯过去,有默契的人才能在同一边碰杯,否则就要罚酒,可以想象春暖花开时在桃花树下喝酒吟诗的美好画面。骑着沙滩摩托穿过乱石与沙丘,来到藏白杨树林密集的森林区,为了满足藏族同胞习惯一家人“过林卡”(在森林里找一个帐篷,一家人话家常、喝酒、唱歌跳舞的休闲方式)的需求,他们精心设计近了十个大大小小的“林卡”,还有集中的小舞台和音响。登上刘琼村的山顶,远处可以看到雅鲁藏布江河谷,因为牧民搬迁留下的房屋遗址被完整保留,一种古遗址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刻画在石壁上的佛像精美绝伦,用水动力带动的转经筒发出单调而悦耳的声音,仿佛带你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我们的援藏队员都是学财务、工程或设计出身的,没想到他们在西藏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个个都变得这么文艺和浪漫,把原本单调和艰苦的工作变成了诗和远方。是什么促成了他们的成长和转变?我一边走一边寻找答案。

这次我带队去西藏接援藏队员回家,接待我们的主要是长沙援藏队的同志们。深夜十一点到达贡嘎机场,队长彭韬就带着队员们来迎接我们,熟悉的长沙口音和温暖的握手一下子就让我们消除了对“高反”的恐惧。彭队长鼓励我说:“你们是今年全国来西藏接队员的考察团最晚的一批,也将是明年最早的一批,因为你们会在西藏跨年!这个时候还进藏来接队员,真的让我们感动!”哈哈,彭队长真会做思想工作啊,这番鼓励的话语,这个“高帽子”一戴,我这个团长似乎都觉得没有什么“高反”了,也许有没有“高反”有时候也是拼精神的,呵呵!他又带着队员送我们进房间,精心调节好氧气罐并告诉我们使用方法,嘱咐我们一定要睡好觉以保证第二天的行程。

在考察刘琼村的过程中,他们总是表扬和推荐我们的队员,对村上的情况和队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刘琼村既是长沙援藏队的联点村,也是山南市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项目。援藏队员、贡嘎县副县长罗小确同志亲自担任名誉村长,全面协调和指导推进建设工作,申请项目和资金,为刘琼村的发展规划殚精竭虑;县发改委副主任、吉雄镇党委副书记陈实同志不仅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奔波在一线支持刘琼村建设,还把自己比喻为“刘琼一颗妖娆的小草”,拍着文艺照为刘琼代言,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队员们在刘琼村干得这么出色了!

按照工作队的安排,我们又去海拔4500米的日托寺的巅峰藏蜜养蜂基地考察学习。产品经理、贡嘎县委常委康然同志热情地把养蜂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为什么选择在世界上最纯净的雪域之巅养蜂,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如何说服村民养蜂,如何保证蜂蜜的品质,西藏独有的狼牙刺蜜有什么特别的功效,为什么巅峰贡蜜可以达到世界上最高的波美度(浓度)43,俨然是一位养蜂和销售专家。参观完蜂蜜生产基地一尘不染的车间,我们来到淡黄色的蜂巢壹号展示中心,一边品尝着蜂蜜的甜美,一边欣赏精美的唐卡艺术,感受着巅峰贡蜜的不寻常滋味。为了推广巅峰贡蜜,他们联系酒店、银行等机构,形成定制化产品,今年的产品已经销售一空,来年正准备加大产能,让蜂蜜产业做得更大,把甜蜜带给更多的人!

考察过程中,彭韬队长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跨年,说会有惊喜送给我们,让我们在西藏过一个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新年,我们一直在好奇,这会是怎样的一个跨年夜?

在贡嘎安静的夜色中,我们被带进了县委大院对面一个闲置的院子,里面有一个玻璃建成的LOFT小盒子,一楼有个小舞台上摆满了乐器,有架子鼓、贝斯、电子琴,为了隔音用彩色的塑料泡沫装饰了内墙,看上去五彩斑斓。看来今天晚上有好戏登场!一曲《真的爱你》拉开了序幕,白天严肃认真谈工作的干部们,一下子化身为鼓手、贝斯手和键盘手,他们的演奏谈不上专业,却那么投入、那么快乐、那么轻松,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新年的快乐氛围。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队员们唱起了自己填词谱曲的歌。原来援藏队的纪律要求很严,队员们几乎没有出去娱乐的机会的时间,于是他们成立了一支“长贡之子”乐队,自己填词谱曲,自己演奏,用音乐亲近藏族同胞,促进民族团结,把生活写成诗,给奋斗谱上曲,把苦嚼出甜的滋味!

“优雅中藏着一丝俏皮,可爱中透露出一丝性感,端庄中迸发出一丝荡漾,旖旎中释放着一丝澎拜。阳光晒黑了你的肌肤,刺眼又如何?疾风冲刷着你的腰身,凛冽又如何?”《雅江边的一朵小小花》,献给在家是公主在西藏变“女超人”的援藏队员中的湘妹子的一首情歌,抒情浪漫的旋律就这样打动了我们的心。

“那年夏天湘江出发来到天边,看黝黑的脸我们把苦嚼成了甜,向前坚定的眼浑身带电策马扬鞭,在脑海间不断放映你的思念。海拔高三千呼吸急促点看见,携手并肩永远相牵一直奔跑的三年,虽相隔三千同在一片天听见,耳语细言壮志豪言你要等着我凯旋。”《昨天到今天》,送别战友,他们把无数的豪情、思恋、煎熬、孤独、离别和坚守写成了歌。

“荒漠上,冬雪覆盖下利刃;狂沙里,春天紫色的新生;牧场中,你是最无私的根;孤独时,沉淀岁月的攀登。”《狼牙刺》,配乐中加入了沉浑的扎木念(藏族六弦琴),听起来苦涩又甜蜜。我很好奇,狼牙刺是怎样的一种植物?我查了一下百度:“狼牙刺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树种,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火烧、耐践踏等特点,根系深而强大,枝叶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是特色蜜源植物,花朵含蜜丰富,品质独特,味道甘甜,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我们的援藏队员不就像这雪域之巅的狼牙刺吗?坚韧地根植贫瘠的大地,默默地忍受寂寞与孤独!

在山南市的湖南援藏工作展厅我了解到,26年来,湖南前后有九批援藏队员入藏,他们大力推进民生援藏、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智力援藏等各项工作,巩固和发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援藏工作格局,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突出精准招商、科学施策,着力打造产业援藏的“湖南模式”。一路学习,一路感动,一路思考,什么是援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我和每一位援藏队员进行了交流,他们也给了我很多答案:是责任与担当,是辛苦与甜蜜;是无尽的思念,是笃定的力量;是皮肤黑了些,心却更红了;是挑战极限,尽善尽美;是陶冶情操,增长才干;是海拔高境界更高,气压低标准不低的执著,是把苦嚼出甜、把狼牙刺酿成蜜的乐观与坚定!

(作者杨淑岚系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工会主席)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