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1-26 00:28:35
近日由国声智库、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当代世界信息科技研究院、《智慧中国》杂志社大数据中心承办的“2022智库观中国创新发展论坛”云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共建“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数字中国建设与“元宇宙”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同时经过机构推荐和专家评审,“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及机构”名单在论坛揭晓。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著名艺术家舒勇先生再次荣获“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荣誉。

(舒勇作品《丝路金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出)
作为一名新时代成长起来的艺术工作者,舒勇从1990年开始进行艺术创作,荣获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并获得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颁发的改革开放30年杰出艺术成就奖。

2013年,舒勇携《古歌砖》代表中国国家馆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这是舒勇以“墙”的观念来呈现东西方之间障碍的大型装置艺术,当时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共鸣。

(舒勇作品《古歌砖》代表中国国家馆参展威尼斯双年展,此为展览现场)
之后他就在思考如何破墙,舒勇认为“一带一路”是破除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各种障碍的和平发展之桥。于是丝路金桥的创意就产生了,“以砖为元素,做一个桥”,在2013年底,开启了《丝路金桥》雕塑的创作,作为“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丝路金桥》以中国古老的“赵州桥”为外形,融入全世界各国国花;以琥珀为媒介,博古通今联通内外。2015年,它首次在米兰世博会展出,之后连续在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服贸会、建党百年庆典等盛会上成为核心主题景观;并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百家主流媒体在头版重点报道,入选中学教科书和《社会主义发展简史》。2021年底,“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召开,把《丝路金桥》作为“读懂中国”视觉形象标识,与广州地标——广州塔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质和世界意义的新时代景观。2022年初,《丝路金桥》荣获第二届湖南省文学艺术奖。

记录中国社会的变迁、参与中国社会的进程是舒勇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世纪九十年代,舒勇就创作了一系列环保题材的公共艺术作品,比如《大地环保》等。2003年其自筹经费为非典创作了实验电影《筑铜墙铁壁》。2005年到2009年《国歌》系列公共艺术作品,是舒勇以国歌为载体,号召社会各阶层身着红装在不同的地方唱国歌,用一种宏大的叙事方式在简洁的仪式现场集中释放出个体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获得遇难家属同意后,他以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双胞胎姐妹骨灰为材料创作了《生命之花》雕塑,被汶川地震博物馆馆藏。2010年参展上海世博的“CHINA功夫”是以陶瓷与功夫为脉络,叙述中国传奇的大型社会雕塑。在这件作品里不仅可以追溯到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辉煌,也可以触摸到中国正在国际社会重新崛起的脉搏。每天都有数千游客在作品前踢腿照相,并被国内外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


(舒勇作品《CHINA功夫》)
他创作的《筑梦》为农民工拍摄的肖像照片挂在了他们建设的大楼上,形成装置景观,被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百家媒体报道,并直接催生了广东省设立农民工博物馆的想法。

(舒勇作品《筑梦》)
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舒勇每天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用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与抗疫战斗共进退,直到现在也从未间断。其希望通过每天一幅画,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历史象征性的鲜活图像来建构中国抗疫精神的价值体系。他将这些作品捐赠给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成立公益基金。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巡展累计参观人数达千万人次。未来计划在纽约、巴黎等世界知名城市展出。在世界范围内讲好抗击疫情的“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从丝路金桥到舒勇每日一画 致敬战“疫”英雄主题作品》全国巡展)

(《讲好中国故事——从丝路金桥到舒勇每日一画 致敬战“疫”英雄主题作品》全国巡展)
主办方表示,“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及机构”荣誉获得者立足各自领域,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引领优秀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建设,推动文博、科技、教育、金融、知识产权等多方面深入融合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人文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讲好中国故事——从丝路金桥到舒勇每日一画 致敬战“疫”英雄主题作品》全国巡展)
责编:吴广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