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教学大比武:竹签萝卜玻璃瓶,山区教师为孩子搭起科学“快乐塔”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13 09:10:0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3日讯(通讯员 唐家兴)用胡萝卜建一座“高塔”,用水流当“时钟”,用玻璃瓶子当“乐器”,在12月9日举行的会同县2021年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决赛科学组的舞台上,一幕幕有趣的“课堂实验”让人印象深刻。

参加教学比武的粟晓芳是会同县堡子小学的科学课教师,她除了教科学外,还要教授孩子们其他课程,尽管农村教学资源有限,粟晓芳还是会在每节科学课上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在自己精心设计的“小实验”中体验到科学带来的快乐:“科学是注重思考,注重实验的课程,要从纸上到手上最后到脑子里,这样才有意义。所以我平时也是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动手,多思考,引导他们自发地去领悟科学的魅力。”

“我觉得科学课不仅提升孩子们的知识和眼界,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大脑思考的潜力。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而且容易进行兴趣的培养。这个时候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以后这些良好的思维习惯会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参加比武的若水小学老师粟辉说道,在这次的教学比武上,她指导学生们用胡萝卜块搭各种高大的“建筑”。

每节科学课上所用的材料都是像胡萝卜、竹签、玻璃瓶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此,青朗小学的教师宋俊霞解释道:“科学就是来源于平常生活的智慧,不一定需要‘高科技’设备,只要老师能够用心筹备,就能给孩子们带来一堂十分有趣的科学课。”宋老师还说道:“因为这些材料都很好找,所以很多孩子上完科学课回家后,还会在家里自己找材料再‘玩’一遍课堂上的实验。而且现在‘双减’政策实行后,孩子们学业压力变小了,更有时间去探寻自己喜欢的东西。”

会同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城,城内并没有“高大上”的科技馆,全县许多乡镇也被大山层层包围,高端的科学体验设备要走进来并不容易。但这里的老师们利用有限的资源,悉心为学生们组织各种小型科学实践活动,拉近山区孩子与科学的距离。在会同县教育局举办的这次教学比武中,大家不仅看到了讲台之上教师们的风采,更看到了科学的种子正越来越快地播撒在山区孩子的心中。

责编:许诺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