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记视角 2021-12-13 12:20:31
南京江宁区有条路,叫西门子路。
西门子路上坐落着西门子数控(南京)公司。
这家公司是1997年10月开业的,开业当日,约翰·拉贝铜像也落成揭幕。
约翰·拉贝曾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的首席代表。
任首席代表期间,拉贝协同协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被拯救的中国人,于1938年的新年,在约翰·拉贝宅邸的院子里排队向拉贝三鞠躬。
拉贝的首席代表职位终结于1938年2月,原因是西门子总部受到压力。
拉贝回到德国后,受到多轮审查,生活艰难。
在拉贝生活艰难的时刻,认识了毕业后因战争滞留德国又进入西门子公司弱电流实验室的何泽慧。
何泽慧是拉贝回到柏林西门子后见到的第一位中国人。
艰难的拉贝邀请何泽慧到他家做客,将几大厚本日记和照片交给何泽慧看。
何泽慧看后失声痛哭。
6年后,拉、何交集消失。
何泽慧于1946年来到巴黎,与钱三强结婚。
1948年,2人回国,此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同样是在1948年,拉贝全家生活反而愈发陷入拮据。
听到拉贝生活困顿的消息,南京市民积少成多,共捐助约2000美元援助拉贝。
南京人民的友好支援,让拉贝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对生活的信心,更是来自于从1948年6月起到1949年4月每月收到的一个救命的食品包裹。
这些食品,帮助拉贝一家度过最为艰难的时光。
1950年1月5日,拉贝突然中风,并于当晚去世,后被埋葬在威廉纪念墓园内。
拉贝墓于1985年到期,至1996年年底,因租期已过且无人续约,陵园管理处打算将拉贝墓清除。
拉贝的亲属决定将黑色花岗岩墓碑拆下,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供人缅怀。
同样在这年年底,拉贝后人莱茵哈特女士来到纽约,将《拉贝日记》捐给耶鲁大学。
同月,中国的媒体发表“关于拉贝日记的连续报道”。
这时,不愿接触媒体的何泽慧站出来表示:“一些日本反动分子不是企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吗......现在我要大声宣布,我认识拉贝!...亲眼见过那批照片!...”
第二年10月,拉贝铜像在南京落成。

2005年,中国留学生自行发起、组织捐献德国首尊拉贝塑像揭幕。
2007年开始,南京市派专人前往德国柏林商议修葺拉贝墓地一事。
2013年12月11日,拉贝墓地被重新修葺,并于举行落成仪式。南京市一次性付清40年的管理费用。
2020年3月,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感染新冠,症状明显,但德国境内药品断供,医院防护物资紧缺。情急之下,他求助于中方。
在中国驻德使馆协调下,浙江一药企决定免费赠送40盒药物;
南京市政府筹集30000只口罩、620瓶抗疫药品和200套防护服,并通过江苏省包机运抵德国。
这个有关人类勇敢与善良的故事,还在延续。
而这个故事还有个分叉,那就是托马斯·拉贝在得新冠前15年,曾经收到过日本驻德使馆的一封信。
日本人在信中,对托马斯·拉贝的爷爷保护难民的人道主义行为表示敬意......
责编:张德会
来源:禾记视角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