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浪拔湖镇:水稻菜苔“活”土地 科普小镇发展兴

  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14 15:30:19

文/图/视频/朱珍 黄灿璨 姜开林 李阳

从南县城区出发,沿省道S306往北行驶10来分钟,便到达浪拔湖镇。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棉粮富足、稻虾满塘。G353公路穿镇而过,可观穰穰满家、累累硕果,乡野风光,如诗如画。

浪拔湖镇一景。

浪拔湖镇位于南县最北端,地处洞庭腹地,是湘鄂省际边界小镇。近年来,浪拔湖镇按照“建设经济强镇、打造湘北明珠”的总体目标,融入到南县“一县一海一基地”的建设之中,打造特色经济强县先导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新蓝海”消费示范区核心区。2020年,全镇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11.03亿元,农民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90元。

美丽庭院。

得益于大自然馈赠的洞庭福地,浪拔湖镇着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全镇基本形成了以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畜禽养殖、稻虾综合种养等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格局。与此同时,由农业向外延伸产业链条,建设现代化农业标准生产线,形成了产销对接,使浪拔湖镇成长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核心区。

红星村蔬菜基地。

为活化土地资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2020年,镇内的红星村建成“稻稻菜”示范园2350亩,以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以春夏种水稻,冬闲种菜苔的“稻稻菜”模式,盘活了土地资源,实现用一块地获三次粮,确保农作物产量稳定、质量提升、农户增收。

“稻稻菜”示范园。

农业链条的延伸,离不开特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作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荣福村以特色产业园主导产业,拥有“广利源生态农庄”、“天池堰湿地公园” 特色产业园及约100亩的龙虾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及休闲生态农业旅游。游人既可饱览岁丰年稔、鱼肥果香的田野秀色,又可漫步生态公园、静坐池边垂钓。

广利源生态农庄葡萄园。

作为湖南省科普示范小镇,借招商引资东风,浪拔湖镇建成了以文化科普为主题的广利源科普文化广场。以农业科普基地为带动,镇形成了科普文化旅游线路,打造科普文化示范片,实现了“产业支撑、科普搭台、旅游唱戏”,村民与游客在文化长廊中尽享文化之韵。

科普小镇揭牌。

产业兴,更要人民富。为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浪拔湖镇搭建了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发展平台,通过入股合作社分红模式、“村企合作”模式等提高村民收入;同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落实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覆盖以及异地扶贫搬迁等举措,让小康生活走进了各家各户。全镇1312户337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脱贫。

产业扶贫基地。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镇打造了“一户一品一庭院”,实现环境美、花果香、游客流连快意扬。“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处理模式,还原了洁净环境;河长制、清四乱的河湖治理工作,还原了青山绿水。“以点代面、以面阔片”,美丽元素积聚成形。2019年,镇获得“省级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菜苔基地。

这里不仅是宜居之地,也是平安幸福的家园。浪拔湖镇注重“以案释法”,落实执法普法责任制度,多次开展“六进”普法活动;并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信访矛盾调处机制。2020年,小镇获评全县依法治镇先进单位、市级“平安乡镇”、信访“三无”乡镇。红星村、太阳山村还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又是一年冬日,浪拔湖镇的菜苔正在田野中吐露青翠,美丽乡村的光荣之曲仍在奏响。在欣欣向荣的农业小镇,“一个带一批”的特色经济发展理念,“一村一策”的精准施策工作、“三治结合”的基层治理模式……正带动浪拔湖镇奏响“产业兴、人民富、环境美”的华美乐章!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