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13 16:11:12
当前,随着“双高校”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不断探索,标志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越来越完善。加快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完善科学合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既是“双高校”建设的根本保障,也是重要内容。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四个坚持,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和路径,走出一条契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全面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高质量党建的思想基础
加强高职院校政治建设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履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全面领导作用。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凝聚力量,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素养和政治站位,始终准确把握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党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赋予学校的根本任务,夯实政治建设根基。
坚持以优化制度建设为核心,完善现代化党建治理体系
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章程为统领,全面梳理学校在党建、教学、科研、干部人事、学生事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各方面的制度规定,形成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四个制度体系层次,制定形成完整、统一的规章制度汇编,保障了“双高”建设的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完成《学校2006.1-2020.11管理制度汇编》五大册,现有重要规章制度225个、重要管理流程图165个,学校获省教育厅章程督查“优秀”,被评为“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单位”。
推行“融合共治”治理结构。优化学校理事会组成机构,充分吸收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家,成立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充分发挥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审议、评定和咨询等作用。成立了政、行、企、校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成立了机械行业高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教集团等。学校充分发挥师生主人翁精神,积极建设师生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园治理共同体。优化学术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教代会、学代会建设,建立校领导联系基层、联系学生制度,全面推进信息公开,畅通师生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渠道。
构建现代治理运行机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依法办学、多元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治学、监督机制,形成“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决策与统筹协调体制机制、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行政执行与责任机制、依托校院和学术委员会的教授治学机制、依托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权益保障机制、自我管理全面发展的学生服务保障机制、多网融合的开放式生态网络运行机制以及多元主体办学社会参与机制”等7项内部运行机制,明晰内部独立、支撑、制衡的体制格局以及学校、政府、社会共生共享的外部治理。
坚持以作风建设为基础,打造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以“智”促“治”。利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健全学校数据资源的共享协同机制,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与质量监控平台为核心的校情分析决策系统。成立大数据中心,整合校内信息化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数据、教育事业统计共享平台,利用智能技术感知、采集和监测校园环境信息,深入院校肌理,将感知的物理校园空间的人事财物信息全面数据化,及时了解师生动态,同时根据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职能,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业务流程优化,确保学校决策和服务精准。
建立完备内控机制。建立内外部审核、管理评审、第三方评价的质量审核评价机制。建立完备内控机制,制定《内控手册》,定期开展内控审计,借助信息化智慧平台,实现流程设计与制度体系相配套、相支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围绕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新要求,细化量化绩效目标指标设置,以专项资金分类管理为基础,积极构建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预算绩效管理,构建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绩效管理闭环系统,符合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管理需要的绩效管理机制。
完善自我提升机制。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标准体系,构建“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体系框架。围绕五个层面发展的关键指标,分别从年度、学期及个人发展为诊改周期,从不同维度设定质量监控点,依托学校大数据分析与质量监控平台,实现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多维度画像、数据分析及监控预警,推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及时自我调整与改进,激发全校师生的内生动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激发高质量党建发展活力
强化院系办学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机制。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双高计划”建设目标,深化校院两级管理,将财权、人权、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等更多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鼓励二级学院特色发展,对二级学院实行“个性化”考核。基于产业链人才需求推进专业集群化发展,在专业融合与交叉的基础上,实施以群建院。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已建成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5个,国家示范专业点3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拥有国家教学资源库3个。用好现有的政策红利,开展“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试点。
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岗位聘任为突破口,加速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全员聘任制,健全完善灵活多样的用人制度。重新修订了学校《绩效工资调整方案》《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等,建立激励教职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6名,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省级教学名师等44名。学校正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双师素质提升等计划,完善政校行企联动引才聚才机制,深化部门考核、个人考核、职称评审、薪酬改革等多元化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建立公平与绩效结合、体现岗位差异和贡献度的绩效考核制度,释放人才活力。
推动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完善学校层面、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层面、岗位层面三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以质量为导向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职工奖励性绩效、评优评先、晋级晋升、岗位聘任等的依据。以特色项目为载体培育标志成果,实施重要指标突破、重要贡献奖励等举措,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凝聚治理合力,高效服务交通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政校行企共建共治共享,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近3年,学校获省级及以上荣誉30余项,先后入选国家“双高”建设院校,获得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湖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湖南省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先进高校等。现代大学的治理体系建构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可以不断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要把内部治理能力和制度摆在突出位置,构筑一流生态,以“现代大学之制”开创“现代大学之治”,实现一流治理,谱写“双高校”建设新篇章。
(姚和芳)
责编:颜青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

下载APP
报料
关于
湘公网安备 43010502000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