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让高校劳动教育“实”起来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6 15:46:16

姚智俐 杨小军 钟业天

面对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的新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战略的核心驱动力,应积极成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桥头堡”和主力军,为我国产业创新升级、经济增速换挡和国家长远发展提供全面的创新型人才支撑。劳动教育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正确引导,创新创业为劳动教育注入创新活力。湘潭大学始终以培育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为主线,与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相呼应,挖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新内涵。学校通过制定《湘潭大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设立湘潭大学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立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全方位、阶梯式助力大学生创新实践。同时,学校还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素养,让劳动教育“实”起来。

以时代需求引导青年创新创业,展现劳动教育新担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呼应时代需求、实践劳动教育、展现青年担当,是新时代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湘潭大学作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并亲切嘱托一定要办好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行为与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以此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校依托学科特色和地域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争取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外服工业设计”项目,得到中国航天员中心领导和专家高度评价;将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应用到高铁铺轨施工,项目被纳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一周年总结中,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开发全自动莲子去芯机和开边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被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专题报道。学校为学生开拓创新、学以致用提供了劳动教育的试验田,也在呼应时代需求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高素质人才,组建了协同育人的教育模式。

将红色基因根植青年创新创业,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红色文化与创新精神、劳动精神在价值理念、内涵效能等方面一脉相承、同频共振。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创新创业,是寻求劳动教育新路径的内在需要。湘潭大学充分发挥伟人故里的红色优势,围绕红色文化、精准扶贫、非遗开发等内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红色筑梦·精准扶贫”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创业主题活动。将红色基因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既是提升劳动教育效果的必要路径,也是挖掘本地资源、营造红色劳动文化育人环境的积极举措。在2021年第十七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全国总决赛中,湘潭大学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成为湖南省内唯一获得该专项特等奖的本科院校。

用湘大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创业,营造劳动教育新气象。精神因传承而不朽,湘大精神是湘大人不懈奋斗的动力之源,是在前行道路上披荆斩棘的精神法宝。湘大精神中蕴含的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等意志品质,应与创新创业相融合,与劳动教育相贯通。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学校坚持将湘大精神注入“立德”,以创新教育力促“树人”,将校情校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学生创业团队“风华”致力于挖掘校史文化,开发文创产品60余款,着力打造湘大文化产业经济。段小桃、段建东、李志鹏、曾令辉等5名在校学生先后入选“寻访大学生创业英雄”全国百强,2017届毕业生周才致曾获“挑战杯”国赛一等奖等国内外权威竞赛奖项10余项,获得4项专利,被文化部收入全国创意产业人才库;2018届学生张沙曾夺得“iF设计新秀大奖”等国际赛事大奖4项,获得5项专利,并获2018年度“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博学、笃行、盛德、日新”的湘大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湘大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进而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锤炼过硬劳动本领。

搭建创新创业和实践教学融合平台,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渗透劳动育人的管理理念,才能提升育人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学校大力推动师资队伍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行为上发力,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等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根植于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学校建立了“创新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院系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立体式实践平台,创设了工程认知、工程基础、先进制造技术、电工/电子、创新与研究、人文大类综合六大模块实训教学体系,搭建了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分层次、模块化的新型双创实践体系。此外,学校按照“校内+校外+校友”构架,打造了一支理念先进、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学校现有创新创业教师58人,校外兼职导师96人。多名导师入选湖南省大学生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湖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湖南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2019-2021年,湘潭大学立项创新创业类教改项目22项,其中省部级17项;共获批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1项;立项资助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72项,有近2000名本科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研究,发表论文近200篇,申请相关专利100余项;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项目和团队133个,现有在孵项目48个。与此同时,创新创业学院为劳动教育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平台,引导各行各业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积极利用学校自身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推动学生主动进行项目设计和创业体验,为其提供全面全过程的指导服务;利用校企合作的创业平台项目,破除固定化实践教学场地的限制,延伸和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多样性。在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成长过程中,学生全面地参与劳动、进行实践,形成了自身独特和过程全面的实践体验。

围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创造力。创新创业活动与实践教学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即劳动实践。因此,实践教学可以围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构建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各地区、各单位组织开展的国家级、省级、区级创新创业相关竞赛,如“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中国创翼”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创新创业能力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大力支持各学院、学生组织开展有特色、有针对性、有效果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让学生在竞赛中自主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将理论知识运动到实际行为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劳动意识和埋头苦干的劳动习惯。在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进一步得到提高,更切身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和价值。2021年,湘潭大学学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两银五铜;在“挑战杯“红色专项中获得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在湖南省“挑战杯”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共3项,学校获“优胜杯”、“优秀组织奖”,成绩创历史新高。

作者:姚智俐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小军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钟业天系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生。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