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9 07:15:23
从食材来源、配送到每道菜加工,每个环节都在平台上公开,可一键查证溯源———
望城“智慧食堂”,让孩子吃得安全
(刊载于《湖南日报》12月9日11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璐
红烧鸡腿、筒子骨炖海带、口味包菜、花菜炒肉……12月3日上午,长沙市望城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斑马湖小学食堂里,厨房工作人员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全校师生烹饪午餐。而厨房里的一举一动,在食堂大厅的监控显示屏上,可看得一清二楚。
而在望城区雅礼丁江学校,从早晨上班进入食堂开始,每个工作人员就将自己的工作实况上传至手机工作群,再由食堂负责人统一上传到“智慧食堂”平台,蔬菜清洁、食堂消杀、菜品留样图片等,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在后台展示出来。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望城区在实施“明厨亮灶”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校园“智慧食堂”建设,依托高清监控、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通过统一平台管控,为学生就餐再添一道“安全防护墙”。
“这个平台很好,我们走进食堂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整个操作过程。”家长开放日中,斑马湖小学家长委员会会长周智能高兴地说,平时家长们还可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食堂工作状况。
“学校食堂每天下单订购、供应商供货、食材验收入库、领用出库、结算工作等,全部在‘智慧食堂’平台完成,食材来源、价格、运输渠道等信息在平台上全部实现公开化、透明化,每道菜的浸泡人、清洗人、切配人、烹饪人、留样人均要留下记录,可一键查证溯源。”雅礼丁江学校食堂事务长黄旭介绍,通过后台监管,倒逼工作人员做好食堂各项工作。
目前,望城有40余所学校已全面使用“智慧食堂”系统,280余所学校已进行注册,或使用该系统的部分功能,预计明年起将接入所有功能。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学生家长、老师、学校主管领导、教育及市场监管部门一起,共同编织一张全方位、全天候的协同监管“大网”。
此外,为确保校园食品安全落到实处,该区各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在进货渠道、食品加工、传输分餐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建立起各项规章制度,以最严标准要求,让师生吃得放心。
早晨7时,在长郡斑马湖中学,步步高、麦德龙两个大型超市的工作人员将当天的新鲜食材送到学校,由学生家长、教师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接过一袋袋鸡蛋饺、包菜、香干等,放到电子秤上称重。对肉制品,他们细心检查合格证,对蔬菜则放到农药残留速测仪上检测,全部确认无误后,与食堂工作人员一起分类入库,最后在验收登记表上详细记录下品种、单价、总额,并在家委会微信群中公布当日午餐菜谱。
上午11时,厨房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戴好帽子、口罩和手套进行烹饪,洗切间生熟食分开,备餐间配备了防蝇灯、灭蚊灯,确保食物干净整洁。而烹饪出来的每一个菜品都会留样48小时,以备有需要时取样检测。
望城区还在各学校推行学校行政、教师和家委会陪餐制度,每个班级都有老师陪同孩子们一起吃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学校食堂进行监管,学校推出问卷调查,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完善菜品,改进食堂服务,全区学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的满意度节节上升。
■短评
让学生吃好,是天大的事
孙振华
学生校园就餐,食品安全、营养价值、冷热口味等,是家长最为牵肠挂肚的事。今天报道津市、望城学生用餐的探索,值得借鉴推广。
津市采用“中央厨房”模式集中供餐,统一采购原材料,集中制作标准化餐包,保温送至学校,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监管,对于规模不大的学校而言,这不失为一种好举措。望城的做法更适合学生人数较多的学校,主要采取“透明化”运营模式,在“明厨亮灶”基础上,推进校园“智慧食堂”建设,依托高清监控、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让方方面面参与监管,为学生就餐再添一道“安全防护墙”。
无论是哪一种就餐模式,关键是要有人负责,要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执法。在借助“技防”的同时,重视“人防”,“技防”“人防”并举,学生才能吃上安全、营养、热乎的中餐。
校园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尤其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时下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给校园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教育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管控、督查力度,不断提高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患能力。让学生校园餐吃好吃饱吃安全,一刻也不能松懈!
责编:姚昕玥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