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3集中”的信心,坚守“4减少”的用心,坚定“5杜绝”的决心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23 20:13:12


坚持“3集中”的信心,坚守“4减少”的用心,坚定“5杜绝”的决心

民生工程质量先行,百年大计安全第一。

地铁生活扑面而来。做好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把惠民工程建成、建好,长沙地铁6号线公司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创新奋进,坚持“3集中”的信心、坚守“4减少”的用心、坚定“5杜绝”的决心,为长沙市民交付一项安全、精品、绿色、放心工程。

坚持“三集中”的信心

6号线建设中,推广钢筋集中加工、混凝土集中供应、先进技术集中使用“三集中”管控模式,用多个首创举措助力现场精细管理,实现了安全管理信息报送流程化、应急报警实时化、人员位置可视化、安全管理数据化,推动了工地智能化、设备先进化、生产精细化,助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安全质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长沙地铁生产建设实际的精益生产道路。

钢筋作为地铁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材料,如何保证生产、加工各环节质量,是摆在地铁建设人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地铁6号线采用钢筋集中加工模式,工厂化制作供应标段钢筋成品。钢筋加工厂按标准化工厂要求建设,整体采用钢结构型式,配备棒材锯切套丝生产线、数控钢筋弯曲控制中心、调直弯箍筋中心等大型设备,全程自动化流水线加工,既节约了人力,又规范了钢筋加工制作。

每捆钢筋半成品上绑有二维码,扫码便可获知批次产品的规格、尺寸、数量、使用工程名称、安装部位和负责人姓名等信息,让钢筋进场、生产、加工、使用全程可追溯,成品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也优化了施工现场布局,降低了现场扬尘,助力长沙“蓝天保卫战”。

地铁6号线建设开创了混凝土集中供应模式,推行了“专场、专线、专罐、专仓”的“四专”管理理念,并实行统一配合比方案,为全线的混凝土集中供应质量搭建了精细化管理可控模式。

在商砼生产中,地铁6号线通过对驻站人员痕迹化考核,对主体砼集中供应站的原材料进货、库存、消耗情况和质量情况进行日报,料仓容量打标记录,事前备料,事后盘存,做到管理上精细化,保证生产管理适应生产关系。对出库商砼进行质量抽检,杜绝商砼站材料以次充好的可能性,做到精益生产。

高科技技术在6号线建设中集中应用,“刷脸”门禁、VR体验、北斗定位……听上去与地铁建设并无关联的科技名词,却是地铁6号线推动智慧工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首创。

6号线在长沙地铁建设中首次采用 “刷脸”门禁系统,并通过进场培训系统联动,通过人脸识别在LED屏上自动显示在岗人数、工种、已培训项目等数据,实现了进场施工人员大数据化管理,对于进场人员未经过相关培训考核的,自动门禁拦截,确保了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信息的精确性。

6号线是长沙市建筑工地第一个引入VR安全体验馆的, VR安全体验馆让作业人员能“亲身”经历建设施工中火灾、电击、坍塌、机械事故、高空坠落等十项工程事故的场景,“切肤之痛”加强了体验人员对待安全风险的防范和辨识能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VR在6号线全线全面推广使用,成为湖南基础建设领域中采用VR技术的典型成功范例,良好的体验效果让市质安站迅速推广到全长沙市建筑行业中应用。

6号线是首次应用北斗技术的建筑工地,结合北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北斗智能终端作为人员、设备唯一身份标识,6号线开发了一整套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配套了关联APP1个、终端2个,覆盖安全教育培训管理、门禁管理、人员定位报警、远程无线自动化及环境监测、施工设备管理、远程施工视频监控和质量安全管理七大系统,可实现地下、地面两种方案定位,实现了北斗定位技术与项目应急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

混凝土自动化测温系统结合BIM技术,实现了混凝土施工质量全过程监控可追溯,对预防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因过大的温度梯度引起的早期开裂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6号线在湘六区间暗挖工点所设置的全封闭绿色防尘施工厂棚,系全省首例。厂棚采用“钢结构+膜材料”形式,创造全天候施工环境的同时将施工噪声降低至40~50分贝,并大大减少了扬尘污染,助力长沙市全力攻坚“蓝天保卫战”。

坚守“四减少”的用心

6号线从前期设计介入阶段便将“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减少车站结构渗漏、减少盾构掘进偏差降低轨道噪音、减少区间地面沉降”作为提升工程质量的4个切入口,创新管理方法与手段,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全过程全流程的有效控制。

混凝土裂缝会影响结构的防水性、耐久性、承载力,进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6号线通过源头把关、过程控制、样板引路与科技创新,探索出预防地铁车站防水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有效方法。

从源头抓起,我司在前期阶段就通过走访南方水泥厂、华星水泥厂、海螺水泥厂、益阳电厂、岳阳电厂、湘潭矿粉厂、宁乡碎石场,娄底碎石场等原材料供应厂家或基地,通过技术交流和多方面甄选结合,聘请全国知名的湖南大学黄振宇教授团队,联合湖南中建商砼、南方商砼等多家砼站和湖南混凝土协会的专家人士,组织多轮会议探讨各项技术性能参数,通过对各厂家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多轮测试,反复优化配合比调整、最终优选出温度释放时间延长、温度升高峰值最低的配合比在全线统一使用,确保消除温缩裂缝。

开展科研攻关,6号线公司与湖南大学联合研发,率先在地铁领域使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自动化测温系统”,以无线传输技术实现混凝土温度信息远程传输和实时显示,有效监控混凝土温度变化,根据日常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砼拆模时间与养护措施,有效预防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主体结构混凝土温升降低了约8度(约27%),同时,由于温峰的降低,使得混凝土温差下降明显,有效避免温差裂缝的影响。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供应、原材料四专(专场、专线、专罐、专仓)管理,并对试验专监进行面试合格后,才派驻到搅拌站进行驻站管理,对原材料进场参数检测、拌制时间控制、混凝土性能试验验收,出厂温度确认后,才允许出厂。同时我司加强过程控制,混凝土开盘前由驻站人员实行微信痕迹化管理,并建立了砼质量追溯系统,确保全过程受控。

坚持样板引路,严格落实关键工序“首件验收”制度,各车站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前,组织质安站、与项目参建五方责任主体共同进行首件验收,充分发挥样板引领作用,确保后续施工有据可依,有版可用。

车站渗漏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严重影响,也给后期地铁运营安全带来严重隐患。6号线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综合采用多种防渗堵漏措施,努力打造“无渗无漏”地铁车站。

一方面,采用结构自防水,车站结构混凝土全部经过与设计院沟通后采用抗渗等级为P8或P10的防水混凝土,并严格把关混凝土现场振捣与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充分保证结构自防水性能;另一方面,设置柔性防水层,车站采用HDPE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全外包防水,并严格把控基面处理、防水板搭接等工艺。同时,特殊部位加强防水,在施工缝、变形缝等部位设置钢边橡胶止水带和外贴式止水带、镀锌止水钢板等止水措施,并全线推广使用成型接头;并开展防渗堵漏科研攻关,6号线《锢水环保止漏胶注浆堵漏技术及应用》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已通过湖南省科技厅科研成果审查登记。

盾构轴线偏差,会导致线路调坡调线或列车运行限速。为切实减少盾构轴线偏差,6号线建立了盾构掘进参数日报制度,并定期对盾构机及管片姿态进行测量与报表分析,对盾构掘进参数异常、姿态超限、轴线偏移等异常情况严格过程管控,早发现、早处置、勤纠偏,有效的保证了盾构隧道轴线精度。全线贯通隧道轴线复测全部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为轨道降噪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土建基础。避免了其他线路出现过的因轴线侵限造成转弯半径被迫调整所形成的轨道噪音问题。

为避免盾构掘进造成的地面塌陷,6号线对每个区间均结合地质条件开展盾构适用性评估、严格盾构选型。同时,由建设公司安质部建立重大风险源台账,对盾构穿越不良地质、重要管线与建筑物提前实行风险提示,安排施工、监理单位关键岗位人员轮班值守;在盾构掘进中严格管控出渣量与同步注浆、二次注浆注浆量;对于设备重大故障、喷涌、结泥饼、出土明显超方等异常及时召开处理分析会、专家咨询会等进行专项处置,有效控制了地表塌陷风险。

坚定“五杜绝”的决心

2016年12月28日,项目开工伊始,6号线便将树立了“五杜绝”的决心,即杜绝施工人员作业死亡事故、杜绝道路路面塌陷凹坑事故、杜绝起重吊装设备倾覆事故、杜绝农民工宿舍火灾事故、杜绝重大社会舆论事件发生五方面问题。6号线对以上问题树立杜绝目标,并做出了全方面的保障控制措施,经过公司全体员工5年来的努力与奋斗,6号线地铁建设经历了从34个车站主体施工,到67个盾构单线区间施工,再到323个附属建设的全面铺开的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的难度与日俱增。特别是6号线建设中,高风险的暗挖施工有长度892米的浅埋暗挖湘六区间和418平方米大断面的烈士公园长度90.5米车站主体暗挖施工;其他暗挖作业面如出入口通道和风亭等17处。都存在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的特点。6号线与既有线换乘站13座,全线穿越2条铁路(京广、长株潭城际铁路)、1条高铁(武广高铁)、5条地铁地铁(1、2、3、4、5号线)、5条河流(湘江、浏阳河、圭塘河、石坝河、老屋坝河)、3条高速(京港澳、长株和绕城高速)、1条油气管道(西气东输)及169栋老旧房屋建筑(省政府机关二院、省政协、省委统战部、省交通运输厅、省军区门诊部、省博物馆等),以上重大风险源均安全通过,未发生一起地面坍塌事件。全线安全完成了45T及以上龙门吊、盾构机、塔吊等大型设备安、拆吊装任务190余台次,从未发生过塔吊、吊车等倾覆事件。全线参建的农民工在高峰时期约7000多人,全线未发生过一起施工人员作业亡事故,未发生一起农民工宿舍起火事故、未发生一起暗挖或盾构施工导致路面塌陷凹坑事故、未发生一起起重设备吊装作业倾覆事故。未发生一起重大社会舆论事件。6号线建设工作者在背后的付出是艰辛却又默默无闻的,6号线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紧盯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提前筹划、突出重点、创新手段,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牢牢守住了“五杜绝”安全底线的决心。

截至目前为止,通过“3集中”、“4减少”、“5杜绝”的管理探索与实践,6号线实现了所有车站主体安全封顶,所有盾构和暗挖区间安全洞通,未发生任何一例安全质量事故,2018-2020年连续三年获评“长沙市混凝土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已完工车站及区间渗漏水情况较已开通线路大幅下降、成型隧道轴线控制良好。

宝剑锋从磨砺出。今天的长沙地铁建设已经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6号线这支基建劲旅,在星城的喧嚣声中与耀眼的霓虹灯下,用火热蓬勃的工作激情,用对企业的忠诚和对社会的责任,绘就着长沙快速发展的名片。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