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计算机学科基础,抢抓信息技术融合契机,赋能决胜建成“百强”大学

  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7 18:00:06

文/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刘宏伟  张锦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决胜建成“百强”大学的奋斗目标,提出了“123455”发展战略,为学院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计通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抢抓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机遇,以交叉创新为驱动力,在推动学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实现稳居省属高校前二、力争第一的整体目标,建成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信息技术学院,赋能学校优势学科,助力“变道超车”,在“百强”大学建设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育人为本,打造信息特色人才培养基地。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IT人才始终是学院办学的根本。“十四五”期间,学院充分认识学校迈入“本科、研究生教育‘双主体’、协同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意义以及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稳定规模、深挖潜力,深化特色人才培养。一是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在现有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基础上,力争再新增国家、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各1个,推进符合条件的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3个专业全部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二是丰富教学资源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相适应、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体系,形成一流课程、一流教材、一流平台和一流资源,力争所有专业均建设以国家级、省级金课为代表的优质课程资源;将“计通云—学宝”升级为互联网化的“学宝云”,打造教学品牌;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三是着力培养特色人才。按照“底色鲜明、基础扎实、实力强劲、视野宽广、情怀深厚”理念推进特色人才培养。一方面,基于“新工科”理念,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学院,积极申报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面向产业、面向领域探索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将“计科卓越班”升级为“卓越班2.0版”,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和专家资源,以团队式、导师制、学徒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解决企业现实工程问题、完成企业实际项目开发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与团队的建设力度,推进学科竞赛与教学良性互动,持续保持大学生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年均不低于50项,实现“互联网+”“挑战杯”等权威赛事一等奖的突破。四是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力争“十四五”期间,研究生规模突破1000人,为ESI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提供基础。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引入教学评价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面向“三高四新”战略要求,积极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协调,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力。

交叉为要,赋能传统学科专业升级改造。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面对国家战略和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需求,学院所属学科理应肩负起与学校传统学科和专业深度交叉融合,加快凝练新的学科发展方向,拓展学科发展领域,助力学校实现A类学科突破的重大历史使命。一是加速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学科优势,赋能传统学科和专业升级改造,在重点建设智能交通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慧流域、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机器人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积极探索交叉领域中的关键问题、关键技术,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二是夯实学科建设基础。补齐短板,夯实基础,全力实现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突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力争学院在第六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档。保持计算机学科ESI排名稳定在全球前1%,确保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保量、增质,与学科发展同向同行。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深化与国防科技大学、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的全方位合作,实施省级学科平台“3+X建设计划”,在基于超算的交通仿真服务平台、面向电力的自主可控服务中台、开源软件关键技术等方面新增3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钢铁大数据等方面培育新的省级学科平台,力争落地超算长理中心以计算赋能学校“百强”建设。三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围绕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更高水平和质量地探索并实践“政产学研用”体系,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企业打通,与5个以上领域至少30家企业建立合作基地,将科研团队推荐到企业,促使企业将学院作为研发中心。制作学院科研成果清单集中推荐,尝试按照市场机制与社会力量联合组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转移转化经费达200万元,在服务社会上贡献计通力量。沉淀科研成果,力争省级科研三大奖每年不缺席和实现一等奖突破;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年均5项以上,年均进校经费1000万元;承(协)办各类相关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年均至少一次,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引领为先,提高治理效能保障任务落实。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内部治理短板已成为制约学院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改善制度环境,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内生动力,提振精气神,是破解治理短板的关键一环。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学院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把党委班子打造成政治坚定、忠诚可靠、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领导核心。建立以学院党委班子为核心,省级平台团队、关键项目团队为支撑,系主任、支部书记、系核心成员为基础的严密领导及执行机制,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抓落实,一项任务接着一项任务干到底。以“我为学院做贡献、学院支持我发展”为导向,积极营造有理想、有奋斗、有作为的学院文化。二是激发潜能活力。制定“十四五”规划落实配套激励制度,出台《学科建设标志性成果培育办法》,加大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高水平科研平台、潜力团队等培育力度;遴选3-5个团队,面向全院实行平台揭榜挂帅制度。三是增强师资实力。依托现有学科优势以及学校人才引进支持政策,拓宽途径,引进“杰青”“长江”“万人”等领军人才2人、外籍教师3人,培育国家“四青”人才1人。实施“计通菁英”工程,瞄准相关领域青年才俊,重点扶持青年创新人才,自筹经费支持新进博士申报国家青年基金,“十四五”期末力争引进青年博士至少40人,培育“芙蓉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5人。设置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体系,实现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制度,制定岗位准入与退出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分流转岗,探索实行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绩效收入分配办法,加大重大成果和标志性成果的奖励比例,不断激发师资队伍内生动力,为建设“幸福长理”做出努力。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