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16 23:05:02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柳彬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一首歌唱响一座城,一曲经典《浏阳河》唱出了浏阳人民的幸福生活。
浏阳人民的幸福感从何而来?一组数据足以说明:2020年空气优良率达99.7%,境内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100%。
12月13日,记者跟随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采访报道团一行一路向东,来到浏阳,切身体会到了浏阳人民的幸福生活。当车子渐渐驶入浏阳境内,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车窗外,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真不愧是“中国生态魅力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幸福感提升的背后,是浏阳市上下持续发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2018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将建设“生态美城”纳入市发展战略,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认真贯彻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强化监管、严格执法,使一批损害群众利益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和解决。
高质量发展有底气
一河诗画,满城烟花。浏阳是一座在歌声中长大、在烟花下闪亮的城市。近年来,围绕着“生态美城”战略,浏阳紧攥生态环保这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强化治污减排、严格环境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环保机构垂直改革后,县级环保部门作为市级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就是要做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以问题导向倒逼环境质量改善。”浏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黄刚介绍,落实属地环保责任,是环保垂改后浏阳市的主要任务。
为顺应环保机构垂直改革,浏阳以“五有”为抓手,创新打造环委会办平台,汇聚环委会办、突改办(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蓝天办三方力量于一体,实行“三办合一”、合署办公,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环保管理体制新升级。
作为浏阳市政府履行生态环保责任的综合性指挥机构,环委会办以“1+1+3+6+X”模式运行,即一名分局局长兼任的主任,一名科级副主任,3名固定工作人员,6名合同制雇员和根据中心工作抽调的若干名人员,实现了属地政府和环保部门的有机融合。
依托浏阳市政府办,统筹3名固定工作人员;将环委会办运转经费、项目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人员、资金、职能等大力支持,为环委会办落实属地政府部门履行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让浏阳分局继续当好政府环保决策“参谋”构筑起纽带和桥梁。
“全市32个乡镇(街道)参照市环委会机构设置和责任清单成立了本级环委会机构,建立起了“市-镇-村-组”四级环保工作责任体系,由上至下确保环保工作事事、时时、处处有人抓、有人管。”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浏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殷志民说。
高水平保护展魅力
近年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成为浏阳社会各界重要的“战场”,实现了“单兵作战”到“齐抓共管”的转变。
浏阳构建起“市委牵头抓总、市委书记亲自抓、一级抓一级”的组织领导网络,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调度会,跟踪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市人大、市政协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代表、委员开展工作检查和考察。相关市级领导强化调度安排,对分管领域、联系乡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各乡镇(街道)、园区、市直部门坚决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污染防治工作网格。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居民出了家门就像进了公园。”长沙市生态环境局浏阳分局党组书记、局长,浏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殷志民这句话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浏阳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保卫了一片蓝天。浏阳以“六控”“十严禁”为主抓手,重点抓好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截至目前,累计完成347台锅炉改造改烧;规模以上项目均建立视频监控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施工工地全面落实“8个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2%;6000户老旧小区居民餐饮油烟治理任务在长沙率先100%完成。2018年至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逐年提升,分别达94.2%、95.3%、99.7%,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涵养了一泓碧水。扎实推进“河长制”,全面落实“一江一湖六河”工作要求,设立各级河长1783名,累计巡河3.6万余次。创新出台《浏阳市重要河流水质达标提升生态补偿方案》,对各乡镇(街道)监测点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奖惩,激发各级各部门的护水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治水合力。深入开展“清四乱”“浏水斩污”行动,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整治、51个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问题排查。境内浏阳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河流及饮用水水源地连续三年水质达标率100%,其中浏阳河获评全国示范河流;株树桥水库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称号。
守护了一方净土。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稳步提升农村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完成重金属污染耕地休耕5104亩,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6.57万亩,废弃农膜回收率达89.8%;开展“绿盾”“绿心”问题专项整治,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危险化学品),对469家产废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帮扶,督促指导93家企业完成核与辐射利用信息录入。
高标准落实有成效
今年是《“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执行的第三年,浏阳市作为“四严四基”制度创新工作试点区县(市)之一,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保护与发展两手抓,实现“严管重罚”转变为“管服结合”,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挂图作战”、铁腕治污、立行立改、举一反三……这是记者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几个词语。浏阳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崭新高度和突出位置,坚持高位强力推动,从严从紧压实责任,构建了上下联动、共治共管的“大环保”格局。
制定出台《浏阳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将全要素、全过程的环保责任悉数分解到98个相关单位,厘清责任边界,消除责任盲区。同时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教、生态环境网络舆情控制、队伍建设、环保“两法衔接”等领域,将市委党校、网信办、组织部、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纳入责任单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全覆盖。
建立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联动机制,创新实施“三联三促”(市级领导联乡镇,促区域责任压实;分管市长联专题,促行业问题整治;牵头单位联问题,促督察整改到位),强化市级领导、职能部门、属地三级协同治污。
针对群众投诉的老大难问题,浏阳市做到了立行立改、举一反三。以12个环境空气自动站、小微站和15个水质自动站为基础,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排污许可工作成果,精准绘制全市污染源电子地图,建成浏阳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以及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智慧环保平台,自行梳理十大重点行业、九大重点区域环境风险,对木工、印刷、家具、食品等179个行业精准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监管。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久久为功,丝毫不能懈怠。浏阳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委会体制机制建设,持续巩固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让蓝天、碧水、净土持续保持下去,为建设生态环境更美新湖南、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长沙积极贡献浏阳力量。
责编:肖静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