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自然历丨蓝色果实,妖冶,有毒

彭雅惠,田超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1 07:57:36

湖湘自然历丨蓝色果实,妖冶,有毒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小雪第10日

午后阳光温暖和煦,一扫寒气。公园里散漫的游人和闲适的野猫、松鼠以及各种各样的鸟,都毫不掩饰地追逐日晒。而它却静默地躲开阳光直射,在背阴处发出幽蓝的光。

不经意的一眼,已足够吸引我的关注——

一片齐腰高的灌木丛,茂密的绿叶间半遮半掩露出钴蓝色果子,薏米大小,数颗攒成一簇,即使没有光照,这些小果子也莹莹发亮,与蓝莓等蓝色却黯淡的果子不同。看惯了红橙黄绿的果子,钴蓝幽亮的果子直教人觉得像藏在暗处的蓝宝石,魅力非凡。

这是常山,一种与绣球花是“亲戚”的木本植物。现在,是常山最具魅力的时候,再晚一点,钴蓝幽亮的果子将变成黑色。

美得这样特别,味道会不会也很惊艳?

我不敢尝试。大自然中,艳丽的蓝色很可能意味着有毒。事实上,常山的确全株具有毒性。

但古代国人非常具有探索精神。自古以来,中医就用常山治疗疟疾,《中国植物志》记载:“根含有常山素,为抗疟疾要药。” 中国药理学专家张昌绍于1946年和1948年分别在国际著名期刊《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关于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这是中药研究抗疟方面颇有分量的论文,也为后来青蒿素的发现提供指导和借鉴。

常山的嫩枝叶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称“蜀漆”。东汉《四民月令》中记载,当时民间在七月七日这一天要制酒、制作蓝丸和蜀漆丸,晒书和衣服。而“蜀漆丸”就是用来给书或衣服防虫蛀的,大概可算作中国早期的卫生丸。

显然,自然赋予常山的使命不是充当食物。有毒未必不好,只看有没有用对地方。

【小名片】

常山,虎耳草科(绣球花科)常山属灌木,高1至2米。小枝圆柱状或稍具四棱,常呈紫红色;叶形状大小变异大,常椭圆形、倒卵形、椭圆状长圆形,长6至25厘米,边缘具锯齿或粗齿;伞房状圆锥花序顶生,有时叶腋有侧生花序,花蓝色或白色,盛开时直径6至10毫米;浆果直径3至7毫米,蓝色,干时黑色;种子长约1毫米,具网纹。

喜阴凉湿润,耐阴蔽,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各地海拔200至2000米阴湿林中。

文/彭雅惠 图/田超 设计/曹舒琴 智库/喻勋林 统筹/周月桂 特别支持/湖南省林业局

责编:黄利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