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发平台官微 2021-11-20 22:14:22
说起区块链,人们或许首先想到比特币,但比特币仅仅是区块链技术的首个应用。区块链本质上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实时同步更新的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基于数学证明的共识机制验证数据并防止篡改,为价值和权益转移提供坚实的信任基础。区块链技术缔造的信任,区别于传统的人际信任和制度信任,创造了新的社会信任供给,即机器信任;而机器信任供给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持续扩大和复制。就像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物质产品的社会化大生产,区块链作为“信任的机器”将推动数据要素参与社会化大生产。而区块链技术的平台属性,又将伴随着区块链性能的提升,融入数字时代成为数字底座,在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日,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走访了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龙凡介绍到,随着近年来区块链公有链性能瓶颈的突破,区块链系统将作为提供信任的平台,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全面赋能数字经济,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数字经济
数字化的价值载体和转移方式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字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全球生产力水平。伴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数字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始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极大提升了人类的计算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复杂系统和大型装备迭代升级,创造出新的高端产业,外溢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
第二个阶段始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互联网的普及提升了人类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成为了配置资源的关键因素,信息产业成为新的产业门类并蓬勃发展。
-
第三个阶段始于本世纪初,随着智能设备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数字化正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改变人类社会,而新冠疫情又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数字经济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
回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价值载体和转移方式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已成为社会共识,数据的流动不只是单纯的信息传递,一切数据化和可以被数据化的场景,都涉及生产力价值和所有者权益的转移,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性能的价值网络基础设施支撑。
区块链的应用前景
龙凡院长介绍说,区块链是价值网络的基石。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网络系统、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新型数据库,具有数据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等特点,有望解决网络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信息产业体系,并赋能千行百业。
区块链最简单的应用是对于数据的存证作用。比如某用户在某个电商平台买了一件商品,这笔交易的订单信息是存储在平台自己的服务器里面的,电商平台完全有能力去任意修改订单信息,比如修改订单内容甚至撤销订单。如果用户和平台发生纠纷,用户很难证明原本的订单是什么样的,平台也不容易证明订单从未被篡改过。这时就体现出存证的价值了。如果要诉诸相关部门或者第三方存证机构,区块链是成本最低、最容易扩展到各种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这就是“机器信任”的价值。
再以数据交易为例,由于数据不同于实物商品,具有非同质化且易复制的特性,无论采用“先付款”还是“先交货”的交易流程,都难以令买卖双方放心;买方需要在购买前检验数据的质量,卖方又担心买方趁着检验的机会直接复制数据。区块链作为数据交易的结算平台,通过交易的原子性保障公平性,同时实现付款和交货。区块链还可以通过部署智能合约,建立确定数据验收条件、数据转移激活合约、执行合约自动结算的自动化机制,为实现数据价值的市场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突破区块链系统的性能瓶颈
区块链技术的首个应用始于2008年的比特币系统,当时只具有最基础的点对点转账功能,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逐渐“破圈”进入其他领域,但性能成为了区块链应用拓展受限的最大瓶颈。以全球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公有链系统为例,比特币每秒最多能处理7笔交易,每笔交易(不算排队等待上链的时间)上链以后还需要大约1小时才能确认;以太坊每秒能处理大约30~40笔交易,交易确认时间是10分钟。远远低于传统的中心化结算系统,以Visa支付系统为例,每秒可处理1500~3000笔交易,确认时间一般不超过10秒。性能瓶颈直接推高了使用成本,导致用户必须付出高价,才能使用传统的区块链网络完成交易,因此海量的日常经济活动则被排除在外。
这一性能瓶颈的原因是,传统的共识算法只能支撑链式依次出块的账本结构,虽然可以实现分布式共识的功能,却远远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带宽等。对此,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创造性地建立了基于树图结构的高性能共识算法,率先打破了“区块一定要串成一条链”的分布式账本结构定式,充分利用了带宽,在现有互联网环境下最大程度的突破了区块链公链的性能瓶颈。截止今年10月,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发布的Conflux树图公有链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一年,总共处理了超过3000万笔交易。Conflux公有链每秒可以处理3000笔交易,速度是现有公链比特币系统性能的428倍,是以太坊系统的75倍,并且确认时间仅需不到30秒……目前,树图公有链系统的全球动态共识节点数量已突破5000个,一跃成为在线共识节点数世界排名前三,性能世界第一的公有链系统。
简言之,树图的公有链系统实现了与中心化的Visa支付系统相当的性能,同时还支持可编程的智能合约,具有Visa支付系统难以媲美的可扩展性。
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新形态的技术底座
龙凡院长说,当区块链的性能瓶颈被突破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推动区块链落地实际应用也成为树图研究院的一项重要职能。
以海运场景为例,这项古老的“生意”至今仍承担着国际贸易约9成的货运量,同时也是资本最密集、协作关系最复杂、流程长,是数字化转型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之一。今年9月,上海海事大学和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合作共建的海事—树图临港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团队将面向航运领域,开展区块链应用试点,建立和打造航运区块链技术标准,拓展航运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助力塑造航运新生态,为一带一路战略,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前沿数字技术支撑。
还有,当红的“元宇宙”和“数字藏品”等新概念,涉及到所有权和价值的部分往往都采用区块链作为载体。比如近期麦当劳中国的首个数字纪念品“巨无霸魔方”,就是在Conflux树图公有链上发行的。可以想象未来区块链系统还将承载更多应用,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提供服务。
区块链技术反哺科技创新体系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推动创新基地、科技文献、科研仪器、科技人才、技术标准、科学数据等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流动,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努力打造更为完备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
在龙凡看来,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可以赋能创新服务模式。如近年来我国逐渐搭建起相对完善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力度。将区块链于技术交易领域,有助于促进信息交融,降低交易成本和提升技术交易效率,健全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
此外,科技创新券作为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充分盘活创新资源的新模式,区块链技术也可以帮助其完善管理和流转过程,起到更高效、更安全的保障作用。据龙凡透露,目前树图区块链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合作也正在积极推进过程中。
责编:张德会
来源:上海研发平台官微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