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 2021-11-03 17:11:01
文/图/视频/杨洋 姜开林 张昊威
芦荻山乡是常德市武陵区面积最大的乡镇,距市区仅10分钟车程。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芦荻山乡谋划新思路、寻求新突破,着力打造千亩羊肚菌产业园、千亩农产品物流园、千亩天景花池等七个“千亩产业工程”,勾画了民富业兴的乡村新图景。

春天的芦荻山乡。
近年来,芦荻山乡围绕“叫响有机品牌,打造休闲郊外”工作目标,加快七个“千亩产业工程”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先后获得武陵区绩效考核良好等次单位、常德市农村农民建房先进单位、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等重大荣誉。

傍水民居。
“小蘑菇,大机遇”,食用菌已跻身为我国第五大农作物。芦荻山乡看好其市场前景,建立湘北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63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不仅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还传播了先进技术与宝贵经验,为村民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今年还将继续扩大基地规模,打造“千亩羊肚菌产业园”,带动更多菇农创业增收。

灵芝种植基地。
邻湖木屋,九曲长廊,千顷荷塘,四时花海。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是全乡农旅文融合的重要成果,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2020年粉色荷花节,吸引近5000名游客游玩;开园以来共迎接游客40多万人次,带来务工、蔬菜种植产业配套、特产经营等各类收益过百万元。

乡村的旋律。
芦荻山乡将草本咖啡基地与天景花池田园综合体相结合,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休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特色生态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千亩湘西北康养文化产业园在黄爱村落地,总投资约5亿,将为当地创造发展新机遇。

乡村游泳比赛。
得益于便利交通、坚实的产业基础,常德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成功落户芦荻山乡,直接带动就业岗位4000余个。投资50亿打造的市农产品物流园,也为全乡各村(社区)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芦荻山乡交通便利。
乘着展销中心与物流园的东风,各村(社区)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开展项目规划。熊家坪社区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该社区便计划依托交易中心,发展订单农业;石公庙村瞄准市场用工需求大的特点,成立劳务输出公司,帮助村民再就业。

土豆育苗。
产业之花开遍芦荻山乡,千亩添景花田、千亩观音寺草业基地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村民们不必背井离乡,家门口就有产业,家附近就有收入,家乡的发展看得见,生活变得更加稳定、更有奔头。

希望的田野。
芦荻山乡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采取股份合作、委托帮扶等模式,共完成17个产业项目、70个基础项目,帮助1251人脱贫,4个贫困村均已脱贫出列。2019年,芦荻山乡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木材加工场。
每月8日是芦荻山乡的人居环境整治“公益劳动日”。这一天党员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自愿参与公益活动,捞浮萍、清杂草、清洗垃圾桶……红色的“公益存折”上记下一个个公益工,累计公益工已超过了16000工时,激发了村民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热情。

志愿者服务队。
如今的芦荻山乡,已然日新月异、面貌一新。各村打造的特色样板路、样板屋场整洁干净,公路由白改黑,村道从垃圾成堆、蚊虫称霸到干净整洁、鸟语花香,臭水沟变为清水渠,广告墙变为彩绘墙,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清绿美”的华丽转变。

宜居家园。
面对芦荻山乡今日的变化,乡党委书记唐鹏程话语坚定:“只有产业富,农民富,我们乡村才能变得更美,这是我们的基础,所以在产业方面,我们要向十个一千亩,也就是一万亩的产业工程集聚。2021年我们要在巩固前几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成效基础之上,都要全面加力,真正让我们芦荻山乡变成一个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又是一个丰收年。
黄色的咖啡花,白色、棕色的菌菇,接天映日的荷塘……产业项目遍地开花,成就了芦荻山乡的独特印记;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与农产品物流园,打开了芦荻山乡走向国际的大门。美丽田野间,一颗产业兴旺、景美人和的乡村明星正在冉冉升起。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