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长制五周年丨河清湖晏 景泰时绥 ——长沙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年工作综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1-25 08:54:36

(刊载于《湖南日报》11月25日07版)

河清湖晏 景泰时绥

——长沙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年工作综述

浏阳河秋韵。邓立波 摄

杨博智 尹丹霞 苏珍

长沙素有“山水洲城”之美誉。“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壮美湘江穿城而过,“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九曲浏阳河逶迤而来。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向湖南提出:“守护好一江碧水。”

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长沙市党委政府自觉担当河湖管理保护的重大责任,坚持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分别在2017年5月和2018年8月出台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将全市所有水域纳入河湖长制管理。

长沙紧紧抓住河湖长制“牛鼻子”,突出山水洲城特色,建立治水兴水管水长效机制,全市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清,岸绿,河畅,景美,良好的水生态,已成为长沙这座山水洲城的一抹亮色。

浏阳河上巡河保洁已成常态。张迪 摄

见证河湖蝶变

河湖各有其“长”,河湖长制实现从“有名”到“有实”“有效”的全面转变,河湖治理团队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星城域内,无数人正在见证河湖美丽蝶变。

6月1日下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主持召开2021年长沙市第一总河长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河湖管理保护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让“一江碧水”成为长沙的亮丽名片。

参加会议前,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调研防汛工作并开展巡河。他强调要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河湖长制推行以来,长沙已建立健全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河长办主任,设立市级河湖长10名,县、乡、村级河湖长2082名。

各级河湖长既是河湖治理工作的“领头羊”,更是河湖美丽蝶变的见证者。

长沙市水利局局长曹彪介绍,四年来,全市四级河湖长共巡河湖409163人次,市级河湖长累计召开各类推进和调度会议163次,下发交办督办函177份,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履职,各级河湖长层层负责的良好格局。

随着污染问题的出现,浏阳河治理从未中断,但“九龙治水”管不好一条河。

为解决这一问题,长沙编制《浏阳河执法监管专项方案》,建立以市级河长为主导,市水利部门牵头,市生态环境、住建、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及属地政府共同参与的执法监管体系。通过河长制的统筹,河湖治理变“九龙治水”为“攥指成拳”,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另一类“河长”也成为河湖治理的生力军。

民间河长章志标是黄兴镇蓝田村的一位普通村民,2014年,他放下自己经营的苗木生意和农家乐,成为一名专职民间河长。七年来,他每天5时起床,坚持巡河10公里。2019年11月1日 ,长沙县十大“最美民间河长”评选出炉,“河水不清绝不收兵”的环保卫士章志标等十人获选。

据统计,长沙现有民间河长1826名,正是因为这些民间河长们积极作为,家乡的河湖逐渐变得清澈,水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保护好身边的河流”成为社会各界共识,更多人正在见证长沙河湖的美丽蝶变。

长沙县江背镇五福村小微水体示范片区。 彭家瑞 摄

扮靓山水洲城

“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建立治水兴水管水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河湖长制,以“四高四化”扮靓山水洲城,清流复见,云胡不喜。

长沙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共有主要河流337条,湖泊14个,上型水库611座,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16.02万余处,其中流域面积较大且被列为市管的河湖有湘江(长沙段)、团头湖、龙王港、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河、沙河。

“‘一河(湖)一策’精准施策,是长沙各级河湖长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抓手,是河湖管理保护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长沙率先全省出台市管河流“一河(湖)一策”,采用“1+X”河湖治理规划方案,即每条(个)河(湖)制定1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纲要》和若干个《专项治理方案》,打出了一套治水“组合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长沙各级财政足额保障河湖长制工作经费,2018年以来,全市各级共投入200余亿元用于市管河湖综合整治,有力推动了全市河湖面貌改善。

压实责任,细化任务。依据“一河(湖)一策”,长沙铺排年度综合治理任务1110项,仅浏阳河2018年以来就先后安排治理项目241个,有力推动“一河一策”落地见效。

智能互联,掌上治水。长沙结合实际工作开发了河湖长制智能管理信息平台,在重要河段、敏感水域探索实施智能无人巡河。多终端互联互通,开启河湖长“掌上治水”新时代。

问题导向,强化监督。对重点污染源整治、河湖“清四乱”行动和“一江六河”联合执法监管等重点事项推进、调度。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河湖长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出台相关监督制度、办法,严格落实“洞庭清波”专项行动,并通过专项督查,加强监管和问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2019年市级河长约谈县级河长3人,纪委监委部门启动问责9人。2020年约谈问责7人。

广泛宣传,公众参与。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河湖长制宣传培训和志愿者、“民间河长”活动,利用各类宣传平台、传播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河湖治理、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加入到河湖保护行列,成为长沙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中坚力量。

绿色潇湘是专注于河流保护的公益环保组织,通过开发巡河宝等互联网产品,实现河流保护公众参与。绿色潇湘副秘书长周淑芬介绍,巡河宝上的志愿者已突破27万人,生成超过8万份河流健康观察报告,数十万条巡护记录。

“一河(湖)一策”,交出满意答卷。水利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向全国专题推荐长沙市“浏阳河综合治理”“小微水体整治”“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水政执法监管”等4项工作,对长沙的河湖治理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古汉城社区组织志愿者对浏阳河段进行垃圾清理。柳兰芳 摄


迈向诗意未来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人民群众在水环境方面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沙生态更美,山水洲城,正阔步迈向诗意栖居的美好未来。

千百年来,人类沿河而居,赖水而生,因水而兴。

地球是有生命的,水是地球的血液。河湖之痛,便是人类之痛,治理水就是拯救人类。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为本,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摧残人自身生存的环境。如果人口资源环境出了严重的偏差,还有谁能够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又从何谈起?”

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河湖治理工作,通过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市河湖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游人如织的和谐景象。

数据可显。自实施河湖长制以来,市管河湖水质明显好转。全市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从2013年的80%提升至2020年的100%,51个市控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浏阳河、沩水河等河流水质从原来的V类、劣V类到现在稳定达到Ⅲ类。

肉眼可见。水清鱼跃重现,披了上“绿衣裳”,还建起了绿道,浏阳河改头换面。“水清了,河畅了,家园更美丽。”靳江河“脱胎换骨”。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碧波荡漾、筒车慢转;岳麓区莲花镇桐木村,水绿山青,垂柳依依,滨水诗意正在形成。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的稻虾田,波光粼粼的水面,变成了流金淌银的“聚宝盆”。

荣誉可证。浏阳河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松雅湖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湖泊)”,望城区八曲河等7条河(湖)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2017年、2019年,长沙市河湖长制工作获湖南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2020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长沙市河长办获评“2021年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的背后,是长沙矢志不渝落实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长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坚实足迹。

“母亲河”,对于其养育的子民,绝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华丽舞台,而是相守一生的生活场景,其终极追求应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9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以一个诗人的直觉与敏锐,意识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为了避免被异化,他作出了“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的呐喊,呼唤人们应当寻找回家之路。

如今的长沙,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四时安好。

这一方天赐的山水洲城,让诗意的栖居,成为一个我们可以触摸和拥抱的梦想。


风景秀丽的夹州岛。 刘正国 摄


典型案例

星河一道 满船清梦

——长沙市推进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纪实

秋日晴好,浏阳河上,风帆河洲相映,橹声鸟语共鸣,诗情画意,风物宜人。浏阳河原名浏水,浏,本意为“清澈、明亮”。作为湘江一级支流的浏阳河,以逶迤秀美闻名于世。

很难想象,美丽的浏阳河曾也一片“脏”“乱”“臭”。上世纪80年代起,因为工业污染和过度开发,浏阳河出现了污染负荷严重、截污治污能力不够、枯水期生态流量不足等问题。

为保护好哺育长沙人民的这条“母亲河”,长沙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浏阳河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围绕“截污、提标、监管、调水”八字治水方针,“六治齐抓”,持续推动浏阳河河湖面貌和水生态环境改善。

8月5日下午,时任长沙市副市长、浏阳河市级河长李蔚主持召开浏阳河河长制工作调度会,对下一阶段治理工作作出安排。自2016年河长制实施以来,长沙全面建立健全浏阳河五级河长组织体系,由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任省级河长,浏阳河成为湖南省唯一一条没有跨市却由省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流。

各级河长以上率下,带头巡河2万余人次,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河长制,成为浏阳河治理的“牛鼻子”。

8月6日下午,浏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组织应急管理局、水利、农业农村、文旅等部门及相关街道开展了水上安全联合执法行动。

依据《浏阳河执法监管专项方案》,长沙不断强化浏阳河联合执法,2020年以来,共开展联合执法8次,查处涉河违法行为30起,查处率100%。

上下齐治,因地施策。通过在上游实施生态涵养,在中游实施控源截污,在下游实施综合整治,浏阳河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今年4月20日至22日,中华龙舟大赛(长沙站)在浏阳河芙蓉区段举行,因为水清、岸绿、景美,这已是浏阳河芙蓉区段连续3年举办该项赛事,并被盛赞为“最美赛道”。

以“一河一策”为基础推进干流系统治理,逐年铺排综合治理任务。2018年以来,省、市级河长下达交办、督办、警示函85份,有力有效整治了一批水质不达标支流。将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加强日常管护。三管齐下,大小统治,实现浏阳河流域治理全覆盖。

强化入河排口提质增效改造,强化入河排污口审批及整治,强化河口及两岸水景观营造。三口同治,系统治理初见成效。如今,浏阳河畔的婚庆文化园、月岛公园、国际会展中心等建筑与浏阳河相得益彰,成为网红打卡地。

浏阳河是哺育长沙的母亲河,治理浏阳河是所有人都应关注和参与的事。近年来,“还一条碧波荡漾的浏阳河于民”已成各界共识。随处可见的河长制监督举报电话、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拓宽、畅通公众参与管河护河的渠道;百余名民间河长履职尽责,巡河护河,形成对浏阳河的常态管护呵护。

通过“河长领治、部门联治、上下齐治、大小统治、三口同治、全民共治”等“六治”齐发力,2020年11月18日,浏阳河示范河湖建设成功通过水利部验收,成为全国首批18个示范河湖之一。

如今的浏阳河,上游飞瀑珠帘、幽林深壑;中游姿态婀娜、两岸翠屏;下游宽阔舒缓、漫江碧透。河湾九曲,串起风光旖旎;星河一道,满载一船清梦。(张波泉)

不择细流 方成大美

——长沙市创新小微水体管护治理纪实

星城向北,不过十几分钟车程,秋日,长沙市开福区新源社区里,绿意盎然,暖风袭人,蓝天白云下老水车倒映河中,汩汩清水穿过农家院落,汇成一条诗意盈盈的“桃花溪”。

通过“一户三池一湿地”技术,原本山塘沟渠淤泥堆积的新源社区,各出水口的水质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成为一个以生态为基底、休闲为特色、农耕生态文明为亮点的生态后花园。

这,正是长沙市创新小微水体管护治理的生动实践。

如果说大江大河是地球的生命动脉,小微水体则是地球的毛细血管。它流动性差、自净化弱、规模小、数量多,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小微水体无人问津、疏于管理,已成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盲点”和“难点”。

2018年以来,长沙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打赢“碧水保卫战”,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坚持“大小共抓”,构建小微水体治理管护长效机制。

长沙市拥有小微水体16.02万处,涉及979个村(社区),设立片区河长3941名。为整治小微水体污染,长沙市将小微水体管护治理与实施乡村振兴相结合,下足“绣花”功夫。

长沙不断拓展水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与外延,摸清家底,强化保障。按照“市级补贴+县级配套+社会参与”的模式,市财政每年拿出8000万元用于小微水体补助。

强力推进农村改厕工程,新建扩建乡镇污水厂和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通过采取清障疏浚、生态护岸、人工湿地等措施,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和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小微水体增容、连通等工程,让水流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对全市小微水体进行划片分区管理,每个片区水体都有了“身份证”,每个水体都有由党员、民间河长、村民护水志愿者组成“监护人”。

浏阳市社港镇淮洲村,党员带头,一支44人的小微水体管护志愿者队伍常年护水管水,将河清、水绿、岸美的淮洲村真正打造成为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秀美村庄。

2019年,长沙将“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20个”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进行推进,连续三年将“建设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从2018年开始,长沙市政府将小微水体管护工作纳入对区县(市)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严格的奖惩制度+示范创建奖补机制,为日常的长效监管注入活力。

不择细流,方成大美。长沙打出这套小微水体整治的“组合拳”,让山塘、渠道的水“留”了下来,“活”了起来,“净”了起来,“美”了起来。

2020年底,水利部编印的《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一书正式发行,长沙市小微水体管护经验入选,成为湖南省唯一一篇入选案例。

如今长沙的城市乡村,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一汪碧水”已成常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不断提升。(黄龙武)

责编:潘文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