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成辉 三湘都市报 2021-11-15 16:36:15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通讯员 向延华 张晴 郑一璞)产业和劳动力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力,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记者今天从省统计局获悉,2020年全省从业人员3280万人,比2010年的3982.73万人减少702.73万人,第三产业成为我省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2010至2020年,我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3.5%、9.1%、9.5%,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需求结构变化、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我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2020年比2010年降低了3.1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正不断从低生产效率、低利润行业向高效率、高收入行业转移,全省就业结构呈现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持续降低的变化趋势。
据统计,2020年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836万人,比2010年减少854.03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稳中有降,2020年为884万人,比2010年减少31.43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19年超越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20年为1560万人,比2010年增加182.73万人。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2010年的42.4:23:34.6调整为2020年的25.5:26.9:47.6,就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三、二”向“三、二、一”的转变。随着就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全员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由2010年的人均3.93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人均11.53万元,增长了193.1%。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充分就业,对于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省统计局表示,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吸纳就业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定和扩大就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制度条件,促进劳动力有效转移;加强职业培训,为劳动力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链接】
长沙非私单位平均年薪超10万,位居全国第14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21》公布全国36个重点城市202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其中长沙市2020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达105603元,位居全国第14,全省第一。
据介绍,取值范围包括省会城市及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非私营法人单位,具体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整体上,非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
据统计,北京市非私单位平均工资最高,超过了18万元,上海和深圳分列二、三位,南京超过广州位居第四。数据显示,北京城镇非私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达185026元,上海以174678元排名第二。在前十名城市中,有9个城市来自沿海地区,来自中西部地区只有1个,即位居第7的拉萨,2020年拉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了125998元。
此外,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7379元,比上年增加6878元,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77544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39851元,金融业133390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2倍、1.44倍和1.37倍。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