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父母越来越“懒”?可能是疾病征兆!做儿女的别大意

  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2021-11-04 14:33:01

老人“变懒”

不仅仅是性情的改变

变化的背后

还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在外工作打拼的朋友回家看望父母时发现,曾经勤快的爹妈,饭菜越做越简单、家不收拾、话不多说、门也很少出,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年迈的父母变得越来越“懒”了。此时做儿女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帮助老人作出改善,必要时应及时陪老人到医院就诊检查。

■懒得吃:关注吞咽功能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周筠:进食慢、喝水呛、流口水,这或许是吞咽功能有障碍了。吞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是脑卒中。另外,脑瘫、中年老年的其他脑血管病变,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等认知障碍疾病,也可能导致吞咽障碍的发生。吞咽障碍带来误吸和呛咳使得患者营养摄取减少,严重者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若家中老人经常在吃饭、喝水时呛咳,进而出现不愿进食的情况,要提高警惕,及时带老人就医。

■懒得动:死亡风险更高

韩国一项针对110多万老年人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怎么进行体力活动的老人患心脏和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27%,而每天保持足够活动量的老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多做运动,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对于有残疾和患高血压、高胆固醇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人也是如此。研究中的运动建议包括:每天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快走、跳舞、园艺,或每天2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跑步、快速骑自行车、有氧运动。

■懒得整:囤积症要医“心”

心理咨询师喻进:家里旧物不爱扔,垃圾还总往家里捡,房间里臭气熏天,无处下脚……对老人来说,囤积废旧物品能获得低成本的安全感。有囤积症的孤独老人,往往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将精神寄托在囤积物上。只有让他们体会到被关心与被爱,才能促进他们对物品态度的转变。

建议家人和老人耐心沟通,并一起妥善处理旧物:转卖、捐赠闲置品,让老物件继续发挥效用,这相比于直接扔掉,会让老人更易接受。如果老人囤积行为已严重影响了老人生活,影响到和家人关系,或带来家庭卫生、生活隐患等其他问题时,应及时带老人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或精神科门诊就诊。

■懒得说:关注心理问题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汪天宇:老人变得沉默寡言或情绪不振时,需考虑是否是情绪病、抑郁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往往不是以典型的抑郁情绪症状为主,而是较多以乏力懒动等躯体不适的主诉为主,这时如果过分关注于老人对躯体的主诉,将解决躯体问题作为关键,往往容易忽视背后真正的心理问题。

随着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改变、经济收入的减少、社交活动的受限、健康活动的下降等,易出现空虚感、孤独感、无愉快感、能力丧失感,而老年人的这种抑郁情绪会更容易在躯体上表现出来比如不愿出门,总是想躺在床上,和家人说话也少了,经常发呆。如果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据健康时报)

责编:王思贤

来源: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