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李如心 三湘都市报 2021-10-30 18:41:10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通讯员 李如心)“日月流转,长风浩荡,湖湘大地雅礼文脉悠长。115年,征途漫漫,步履铿锵;115年,薪火相传,一代代人合力担当……”2021年是雅礼中学建校115周年,不论是在校的学生老师,还是毕业多年的校友,大家纷纷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参与进这场走心、暖心、振奋人心的庆典中,共同细读雅礼中学故事背后的历史印迹与传承的精神力量。
现场:三个篇章让师友、校友们找回美好记忆
现场,雅礼交响乐团演奏《雅礼畅想曲》《节日序曲》拉开了庆典序幕,三代师生同台以情景剧《一树绿郁诉芳华》的形式告白母校,他们带回了曾经的照片、曾经的故事……跨越数载的“校友”相聚一堂,共同诉说对母校的眷恋与祝福。记者了解到,文艺汇演分为“与青春共进”“与使命同在”“与时代同行”三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让师友、校友们找回了美好的记忆。
“十五年来,在我的生活与工作中,雅礼从未远去,母校的精神长存于心,老师的教导让我受用至今。”作为该校2006届毕业生,龙凡再次回到校园,心生感慨,十五年,他从一个天真懵懂的求学少年,成长为一位在计算机科学前沿探索的科学家,一位肩负育人重任的大学教授,一位普普通通的父亲,这都离不开母校老师的教导。
在中学时,龙凡喜欢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课程,教师朱全民就是让他人生轨迹最终走向计算机科学的最初的引路人。他说,是在雅礼中学的六年,让他找到了他愿意终身投入的事业方向;也是雅礼开放包容的环境,以及恩师们的指导和鼓励,让他在离开学校时,依然保持着一颗纯粹的求知好奇心。“这一切是我今天能成为一名青年计算机科学家的基础。”
“雅礼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育之归旨,勇敢迈出优质化、个性化、集团化、国际化步伐,万千师生齐心协力、濡沫相帮、团结共进,构筑起‘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里程碑。”刘维朝表示。
115年来,雅礼中学共培育10万多名人才,其中有金岳霖等15位两院院士,有厉以宁、梅可望等为代表的学界巨子,以柳直荀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以“中国辛德勒”——何凤山为代表的著名外交活动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17项省部级以上荣誉。
寄语:以校庆为新的起点,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教育力量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雅礼’已经成为一张闻名全国的教育名片。特别是近年来,雅礼积极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开创出了一条扎根中国教育大地建设顶流校园的‘雅礼’路径,形成了一套破解创新人才培养难题的‘雅礼’模式。”作为兄弟院校,长沙市一中校长廖德泉表示,两校将继续联合培养学生,在学科建设、课题研究等多领域友好合作。
长沙市教育局局长孙传贵表示,115年来,学校坚持培养学生健全健美人格,先后培育了10余万优秀毕业生,从关注个性到关注成长,从尊重差异到尊重创新,“雅礼”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幸福发展,坚持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育人理念,培养内心丰盈、品格高尚、敢于担当的生命个体。“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始终活跃着雅礼人的身影,雅礼人用坚实行动交出了一份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时代答卷。”
长沙市副市长刘明理表示,雅礼中学是一所底蕴深厚、享有盛誉的三湘名校。115年来虽数迁校址,几更校名,但精神不灭,文脉延承,为时养器,为国育才。雅礼的115年,是播撒真理、育人育才的115年。它凝结成的是一份厚重的积淀与思想的财富,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使命和责任。雅礼的发展得益于各届校友、各界朋友的支持,更得益于一代又一代雅礼人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我们始终相信,雅礼中学一定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希望雅礼中学以115周年校庆为新的起点,求新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肩负起新的历史重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不断深化新高考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跨越,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教育力量。”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表示,教育是心与心的双向流动,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更在于立德树人、润泽灵魂。雅礼中学始终将立德树人放在核心位置,坚持走以人为本的育人之路,强调生命教育,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为培养时代新人、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