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杯泡茶易重金属超标?学会挑选安全合格的保温杯

  大众卫生报   2021-10-21 10:57:42

天气渐冷,保温杯里倒上开水,泡些枸杞,或者加点奶茶、咖啡,都是惬意的事情。然而,网络上流传的关于保温杯重金属超标的报道常常牵动着大家的神经。央视节目中曾做过一项关于保温杯的实验,实验人员购买了一批儿童保温杯,用这些保温杯来泡茶,将其密封存放,仅仅三天时间,保温杯的内壁就出现被腐蚀的痕迹,茶水也散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味道,经过检测,发现这些保温杯的制作材料含有大量重金属,比如镍、锰和铬等。那么,保温杯还能放心使用吗?

保温杯重金属超标是真的吗?

保温杯作为不锈钢产品不锈的原因是添加了一定量的铬、镍等元素,铬含量低于10.5%就不能叫不锈钢了。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符合国家标准的不锈钢(比如 304 钢)食具中铬的析出量极少,并不需要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

按照规定,保温杯符合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标准的,安全才有保障。市面上常见的食品接触用不锈钢有202、304、316等不同材质的不锈钢,它们用来做保温杯安全性绝无问题,只是202不锈钢在感官和耐腐蚀性能方面稍差。但个别不良厂家会选择使用201不锈钢,央视曝光的就是这类保温杯,201不锈钢主要用于做装饰管、工业管、一些浅拉伸的制品。只能用于工业,很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使用201不锈钢冒充304不锈钢。

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不锈钢器皿的铬迁移量应不超过0.4毫克/平方分米。而这个迁移量的测定方法是在4%的醋酸溶液中,煮沸30分钟,浸泡24小时后才会析出的铬。而实际上生活中,不管是茶还是热水,都不会在不锈钢杯里沸腾30分钟。并且,茶水只有非常非常微弱的酸性。跟醋酸比,茶水还差得十万八千里。所以,用合格的不锈钢保温杯泡茶,真不用担心重金属析出“中毒”。

如何挑选安全合格的保温杯?

1. 看材质。消费者在选购不锈钢保温杯时,要尽量选购正规厂家生产,三证齐全的品牌。关注产品包装、标签或说明书标的信息,可查看包装上的“产品材质”或“不锈钢牌号”,尽量选用内胆标有SUS304、SUS316或者18/8字样的保温杯,因为在行业内SUS304或18/8都代表着304或者316不锈钢的意思。标注中Ni后的数字(代表镍百分含量)通常在8以上,安全更有保障,价钱虽然贵些,但综合性能更好。

2. 摸内胆。购买时可以用手摸摸内壁和杯口处,看看有无粗糙或者毛刺,可以区分出比较劣质的保温杯。

3. 闻气味。这也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辨别保温杯好坏的方法了,最好是购买无刺鼻气味的保温杯。

4. 看密封性和保温性。保温杯买回家后可以自行测试一下。将保温杯装满热水旋紧杯盖,放置2~3分钟后,用手摸摸杯身和杯底,如果发现有温热感觉,说明保温性能不够好。密封性也是最基础的要求,装水后拧好杯盖,倒置观察保温杯有没有漏水的情况。

使用保温杯需注意什么?

1. 使用前记得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清洗,也可使用洗洁精等洗涤剂进行清洗,或者盛装开水泡泡倒掉再使用。

2. 不要用保温杯泡酸性饮品。像碳酸饮料、中药等饮品,都有弱酸性,长期用保温容器盛放这类饮品会降低保温容器的使用寿命,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现内胆中有异味或锈蚀情况,切不可再继续使用。

3. 不要用保温杯装发酵食物如红枣,长期浸泡保温杯中容易形成高压,打开瓶盖时压力会冲顶瓶盖,存在安全隐患。

4. 清洗容器内胆时尽量不要使用钢丝球等损伤力较大的工具,因为不锈钢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膜,可以耐酸耐腐蚀,一旦氧化膜被破坏,也容易让金属析出。

责编:涂诗卉

来源:大众卫生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