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云 2021-10-16 16:30:38
厂窖惨案纪念馆位于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厂窖镇,是一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景区占地70亩,由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碑、血水河、警钟亭、雕塑群、洗雪轩长廊等多个景点组成,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分为“罪侵中华、祸殃洞庭;疯狂屠戮、惨绝人寰;英勇不屈、奋起反抗;铁证如山、不容篡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五个部分布展,展出图片350余幅,文物160余件,大型场景三处,配有电子沙盘,电视视频,空中翻书系统、电子签名系统等展览辅助设备,设立了一个能容纳90人的放映厅,供参观者观看纪录片《幸存者说》。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航鸟瞰。
“厂窖惨案”的历史
1943年,侵华日军悍然发动“江南歼灭战”(中日鄂西会战)。鄂西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正面战场22个著名会战之一。此次会战始于
1943年5月4日,迄于6月14日。战线东起湘北滨湖的华容,西止长江西陵峡口的石牌,绵亘千里。厂窖惨案发生于鄂西会战第一阶段——滨湖战役(亦称东线阻击战、安乡、南县钳制战、滨湖扫荡战)期间。1943年5月5日,侵华日军第3师团等部分别由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公安、石首、华容等地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5月7日至9日,日军相继占领安乡、南县,大批难民和当时对日作战的国民党73军官兵向厂窖垸内退却,以逃至汉寿、常德。5月9日至11日,侵华日军出动3000余日军,汽艇数10艘,飞机数10架,从水、陆、空合围南县厂窖垸,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由于厂窖垸三面环水,犹如一个口袋,逃难军民和本地居民无处逃生。三天三夜,屠杀我无辜同胞3万余人,烧毁房屋3000多间,船只2500余艘,强奸妇女2000多人,抢劫粮食、牲畜、衣物等不计其数。当时,厂窖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这就是侵华日军在中华大地上制造的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第二大惨案——厂窖惨案,也是二战时期法西斯日平均杀人最多的惨案。
厂窖惨案遗址以铁的事实记录了侵华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是揭露和反驳日本右翼组织和政治人物肆意歪曲历史、掩盖侵华战争真相、妄图复辟军国主义恶行的有力实证,是进行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纪念馆展厅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基地建设
1986年5月,为了纪念在“厂窖惨案”中遇难的同胞,不忘历史,警示后人,南县县委、县政府号召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海外侨胞,筹资20多万元,兴建了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碑。同年,厂窖镇政府在距纪念碑约20米处,利用镇电管站一栋两层楼的旧房改建成了简易的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馆内存放有“厂窖惨案”中遗存的实物20件、图片230张以及根据史料创作的美术作品120件。
1986年修建的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1995年,县委、县政府征地67.82亩,修建了警钟亭、和平桥。2008年,由南县武圣宫镇人、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光荣,华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卢德之,捐资1000万元,县财政拨款600多万元,新建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并重建警钟亭、新建洗雪轩长廊、雕塑群、血水河等园区纪念设施,新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陈列布展面积800平方米,2010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0年建成的厂窖惨案纪念馆。
2015年,为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县委、县政府再次投资1500万元,对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碑、纪念馆园区入口进行了提质改造。2017年上半年,又启动了纪念馆提质改造二期工程,将园区内的血水河进行了护坡,完成了园区照明工程和绿化工程,完善了园区给排水系统工程建设。目前,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园区占地70亩,园区内草木葱茏,庄正肃穆,整齐美观,规范有序。
2015年提质改造后的纪念馆。
自2010年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在每年的5月9日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日、8月15日日本投降日、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日,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都会组织公安武警、消防官兵、中小学生、机关干部、社区群众在纪念馆园区开展纪念活动,以警醒世人、勿忘国耻。激发广大党员的爱国热情,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增强修身的自觉性,勤学善思,严于律己,永葆前进的动力,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责编:万枝典
来源:红星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