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中兴碑》后再拜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6 17:17:00

文/文紫湘

北宋崇宁二年(110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在知州的位子上,再遭贬谪,被除名,送往广西宜州管制。途经湖南永州,拜读浯溪《大唐中兴颂》碑、朝阳岩石刻、淡岩石刻,写下《书摩崖碑后》等诗文,刻石留题,为永州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

在北宋朝,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等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其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能诗词,开创了“江西诗派”;擅书法,行、草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苏轼曾赞其文“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诗文有《山谷集》,自选《山谷精华录》,词集《山谷琴趣外稿》。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王长者·史诗老暮志铭》《廉颇蔺相如传》等。

崇宁三年,在赴宜州的途中,黄庭坚在永州流连达53天之久。仅在浯溪一地,就足足停留了7天。观摩、研习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刻于湘江岸崖的《大唐中兴颂》碑,并撰写《书摩崖碑后》诗作,刻于《中兴碑》侧。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书摩崖碑后》)

这首七言古诗,起首平平,语迟意缓,遒劲老苍。先以叙事语气展开:“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流露出与《中兴碑》相见恨晚的感慨。然后夹叙夹议,咏叹安史之乱前后史实,其中“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几句,似乎颇寓深意。然后,又回到观摩现场收尾,期望“冻雨为洗前朝悲”。全诗沉郁顿挫,结构严谨,章法井然,达到了极致的高度。宋曾季狸《艇斋诗话》认为“山谷浯溪碑诗有史法,古今诗人不至此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说此诗“杰句伟论,殆为绝唱,后来难复措词矣”。

在永州城区,黄庭坚到愚溪凭吊唐代谪贬永州达十年之久的柳宗元,游览潇水河畔的朝阳岩,品读元结《朝阳岩铭》,写下《游朝阳岩》诗。他对柳宗元命名愚溪发出深深的感叹:“冉溪昔居人,埋没不知年。偶托文字工,遂以愚溪传。”为元结的题铭因为时间久远而漫漶难辨感到深深的惋惜:“下入朝阳岩,次山有铭镌。藓石破篆文,不辨瞿李袁。”他手书自己的诗作,镌刻于岩壁。

另外,黄庭坚还溯潇水南行二十里,到了元结、柳宗元未曾发现游览的淡山岩(亦称淡岩),观摩了据说是秦时零陵隐士周贞实所为的“回中”题刻,写下《题淡山岩》诗二首。其中一首写道:“淡山淡姓人安在,征君避秦亦不归。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称赞永州石刻萌芽时间之早。

黄庭坚这些摩崖勒石的诗文,继东汉蔡邕《九疑山铭》、唐代元结“九铭一颂”和柳宗元《永州八记》《江雪》《渔翁》等名篇佳作后,丰富了永州文学的坚实内容,增添了历久弥新的厚重篇章。

责编:王柯沣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