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丨电影《金刚川》:一座川桥——共和国军魂和国威的形象演绎

    2021-09-18 15:42:22

文|岳凯华

记得小时候去舅舅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听舅舅讲一个堂舅舅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这个早已病故的堂舅舅我见过多次,住在我舅舅家的隔壁,不爱说话,两眼却炯炯有神,由于走起路来却一瘸一拐,我总觉得他怎么看也不像一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而且心里老是把他跟最终用身体挡住敌人地堡枪眼使得后续部队能够攻下597.9高地的黄继光和潜伏在被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燃烧起来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高地东麓蒿草丛中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焦头发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相比。后来,在乡村晒谷坪反复看了取材自“上甘岭战役”这一抗美援朝时期最关键也最为惨烈的真实战事电影《上甘岭》后,慢慢就觉得他肯定也是一位勇敢的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不然他怎么会有金灿灿的军功章和每月几块钱的政府补贴,慢慢的我开始敢摸摸他那伤痕累累的瘸腿了,至今犹记得他曾自豪并痛楚地讲述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抗击美军的故事。

观看了电影《金刚川》后,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位已经去世20余年却不知道名字的堂舅舅: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中那无数牺牲了的烈士和侥幸活下来的战士,借七尺之躯、凭血气之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电影《金刚川》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如同我这位堂舅舅一样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障金刚川前后方通畅而在敌机连番轰炸下誓死架桥、修桥、护桥的故事,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地彰显了新生共和国的军魂和国威。

影片选取抗美援朝战争战争最终阶段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聚焦于金刚川上那一座决定抗美援朝战争胜负的“桥”。昔日抗美援朝电影多是岭山阵地的争夺战,这部电影巧妙择取空战、炮战之中的“桥”的修、炸、修,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以血肉之躯顽誓死捍卫金刚川上交通要塞——金刚桥的英勇事迹。

1953年,抗美援朝进入最后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为了战役的最终胜利,为了在指定时间到达金刚,为了向前线投入更多兵力,一个工兵连、一个炮兵连的志愿军战士们在物资匮乏、装备悬殊的情况下,顽强面对美军飞机和榴弹炮的狂轰滥炸,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次次勇敢向前、一次次冒死修补损毁的桥梁。“在我们都是十七、十八岁的年纪里”“没有一个怕死的”“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座桥”。因此,桥上的故事是那样感人。譬如邓超饰演的老高,被敌机炸得牺牲时只剩了上半身还在叮嘱到处找寻他的战友:“别管我,快修桥”。眼睛被燃烧弹灼伤的小胡,踉踉跄跄往桥上去,路过站立着的刘浩,焦炭化了的他肩上还扛着修桥木头。那位来自南充、娇小秀气、一口“川普”的女话务兵,勇敢从山头冲到最前线、最危险的桥头,在敌机轮番轰炸后也倒在了桥上。敌人的侦察机、轰炸机这样一些“丧门星”一遍一遍地来,每一次志愿军的桥都被炸毁了,不计其数的志愿军战士牺牲了,但很快就被坚不可摧的战士们修补畅通了!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俯瞰整场炸毁木桥战局的美军飞行员心境发生了极大转变。最初十分轻视志愿军说“他们的武器就像是弹弓连苍蝇都打不下来”、轻视中国是“用两根树枝吃饭的,连自行车也造不出来”的美军,以为这座炸掉就完事了,但结果和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志愿军工兵连短短时间便补好了这样一座被炸得满目疮痍的载重桥,美军侦察机飞行员所驾驶的飞机都被高射炮击落在地,震惊无比的美军飞行员心有余悸而不断喊着想回家,这座桥上空的美军战斗意志已经彻底崩溃和丧失!因为无论如何派出轰炸机、侦察机轰炸、超大型战斗机,投放榴弹、燃烧弹、延时炸弹,但炸毁得看似再也无法修复了的那座简陋木桥,一眨眼又屹立在金刚川上,怎么炸也炸不断!即使这木桥以及工兵连驻扎地被炸得面目全非,一片焦糊,志愿军依旧在快速而有序地过江,原来志愿军并有放弃,他们用一个一个的身体叠积着、用脊背和肩膀铸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桥梁。



影片就这样一遍一遍再现湍急金刚川上方这座修了炸、炸了修的木桥,虽然一次次被美军飞机、炮弹炸毁,但这座木桥最终为无数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顺利挺进金刚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创造了人类军队史上罕见的奇迹。影片动用的多个长镜头和航拍镜头,视觉冲击强烈。高超的制作,围绕这座桥的建与毁、修与炸,精准再现了空前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上这段不为人知、可歌可泣的历史!

事实上,这是合乎历史事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部队为此次金刚战役在交通运输和部队运动特别是炮兵运动做了大量的工作。1953年6月28日下达工程保障指示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抽调步兵13个团、各军建制工兵和配属的工兵50多个连加强工程保障,除了加修452公里道路、急造61公里军路外,仅仅架桥就有72座,长达1320余米,影片《金刚川》呈现的这个故事只是可歌可泣故事中的一个。导演虽然只是在第四节才集中聚焦于“桥”,但全片都是围绕着“桥”的故事展开的,这是导演们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技巧。尽管美军昼夜不分地不断轰炸,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然不计生死,拼命架桥,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修了炸、炸了修的顽强较量中,最终用血肉之躯先后多次修复这座长37米长的桥,按时完成了任务。据统计,为了炸毁这座木桥,敌军总共投放炸弹1000枚左右,炮弹超过2500枚。

《金刚川》,这是一部可歌可泣、富有银幕质感的主旋律战争片,用影像为中华民族存留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这样一群最可爱的人,挺起了一个站起来了的伟大国家。

责编:曾金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