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对非合作再加速

唐璐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24 16:15:16

长沙对非合作再加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璐

2019年6月,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召开,这场盛会为长沙对非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自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以来,长沙与非洲经贸往来不断加速,双边贸易规模和质量都提升到更高水平,经贸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优化贸易方式,释放双边贸易潜力

在高桥区块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内,记者看到中非电商孵化基地的直播间里,主播们正在进行直播带货。服装、工艺品、咖啡、坚果……各种非洲特产通过电商,“飞入”中国千家万户。

去年12月25日,中非电商孵化基地正式运营,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共有37个专业直播间,13位自有主播和多位邀约主播带货,是湖南省最大、最专业的直播基地。截至目前,通过直播带货销售中非产品超过10万件,销售额近千万元。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电商事业部副总监张丹介绍,“这些企业、供应链都是以非洲的产品为主,作为自贸区也承担亿元区的建设,要把非洲产品的品牌、包括消费者的认知通过网红的渠道更好的推出去。”

电商直播作为拓展中非经贸合作的新模式,为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便捷的网络通道,也为长沙产品走进非洲开启了一扇门。

非洲朋友们能在哪里购买到中国制造的产品?被称为非洲第一电商平台的Kilimall为他们提供了线上购买的可能。非洲人喜爱的假发、高桥大市场的日用品等都能在这买到。长沙非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涛介绍道,Kilimall是中国第一家进入非洲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第一家在非洲设立海外仓,第一个在非洲史上提供当日达、次日达,也是第一个实现100%在线支付的中国公司。

不断优化对非贸易方式,长沙近几年还有一些新探索。7月首批5条来自南非共和国的红西柚货柜完成清关,顺利完成易货贸易首批试单;8月30日长沙开通湖南高桥大市场采购贸易全国通关一体化试点,建立一体化白名单机制,推动市场采购贸易快速发展。

据星沙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1至8月,对非洲进出口8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1%,其中对非进口增长101.7%,释放出双边贸易潜力。

共享优势技术深化对非产能合作

在尼日利亚吉嘎瓦州高产示范田,袁氏种业农业技术专家易宝书正在观察水稻长势。他2018年开始参与在尼日利亚的种植试验,负责杂交水稻的高产示范工作。“此前通过试种,平均稻谷单产能达到每公顷7.5吨,是当地传统稻谷平均单产的3倍。今年的高产示范田使用全套现代化农机设备,将实现杂交水稻规模化种植。”易宝书自豪地说。

尼日利亚地处西非东南部,因水力资源不发达,只有少数部分地区有种植水稻,没有形成规模种植。每年需进口大米,即使如此也无法解决当地近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2016年,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起的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带着先进水稻种植技术来到尼日利亚,在当地摸索出一套适用的水稻种植技术。

“技术到非洲”后,如何实现“产业到非洲”?2019年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与李氏集团正式签署《尼日利亚杂交水稻种植推广项目》合作协议,计划在尼日利亚购买2万公顷土地用于建设尼日利亚杂交水稻农业产业园,帮助当地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

袁氏种业在尼日利亚种植杂交水稻已成为长沙与非洲开展经贸合作的典型范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长沙企业,带上先进的生产设备、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到非洲创业创新。

长沙戴卡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9亿美元在摩洛哥独资设立的戴卡摩洛哥工厂,从事汽车铝轮毂生产制造等业务;中建五局在阿尔及利亚建设谢赫谢勒17公里绕城高速公路;水电八局承建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及输变电线路工程,点亮更多当地人的生活......

2016年以来,长沙分布在非洲地区的境外投资项目24个,新增中方合同投资额4.4亿美元。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非洲地区累计完成营业额64.5亿美元,项目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集中在基础设施、能源电力等领域。

搭建对非平台,开展全方位合作

今年,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将推出“云展览”平台,为境内外企业提供便捷的项目洽谈和展示交易渠道,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

除了数字经贸平台,长沙还从产业园区平台、信息平台等方面发力,促进长沙与非洲开展全方位合作。

9月底,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高桥大市场区块打造的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二期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湖南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示范园区。据统计,中非经贸促进创新示范园已累计引进平台项目22个,吸引集聚192家对非合作龙头企业和商协会。

湖南驻外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连接驻非中高端人才以及本地机构,并在非洲设驻地服务中心的方式,专注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服务的公司。目前该平台已在非洲18个重点国家设有驻点,在中国5个对非合作重点省份设立各省驻地服务中心,已有超过10万+中高端驻外人群关注。

产业园区是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高效模式。乌干达湖南工业园项目作为湘乌双方在工业园区领域合作的重要成果和核心项目,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目前“湖南工业园(乌干达)有限公司”已在乌干达坎帕拉注册成立,正与当地政府合作推进土地过户事宜,同时进行园区政策谈判,园区规划设计、招商推介等工作。

长沙与非洲的合作交流还体现在友城合作上。目前,乌干达恩德培、刚果(布)布拉柴维尔等城市已与长沙建成友好城市,长沙与非洲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