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 2021-09-14 11:15:59
新湖南客户端·大众卫生报记者 许琬婕 通讯员 余琼
从住院医生到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主任,从牙周专科毕业生到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委会委员,9年多来,朱丽雷教授积极投身牙周健康事业,不仅带领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成为长沙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发展进入快车道,还积极参政议政,让更多人听到牙周医生的声音。一路走来,他始终秉持自己的从业初心——“让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能一生都使用自己的牙齿。”

出生于江西九江的朱丽雷毕业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工作3年后,2012年主动调入长沙市口腔医院。从北京到长沙,放弃原先种植牙赚钱机会的他一心希望实现更大的自我价值。
在朱丽雷的心中,始终难以忘怀的是中国牙周病学开拓者曹采方教授在授课时播放的一张图。那是一位美国92岁的老太太从成年到老的每年的牙齿照片,令人震撼的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只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牙齿维护好是可以终身拥有一口好牙的。我希望中国的老百姓也能自信、幸福地到老。”他说:“湖南有6000万人,是人口大省,当地又有嚼槟榔的习惯,口腔疾病多发,老百姓对于口腔健康的保护意识也非常薄弱,正需要一批又一批像我们这样的青年学者在这里扎根。”
“很多老百姓认为牙松了、痛了才需要就诊,或是认为老了就会掉牙,这些都是错误的。很多人在早期牙齿刷牙出血、牙龈肿或是牙龈萎缩的时候没及时治疗,等到牙齿松的时候,基本要拔很多牙齿。”朱丽雷痛心地说,“每天出门诊都会接诊一两个特别严重的患者,不少是30岁左右就已经出现牙齿松,而回顾病史,通常20岁左右都有牙龈出血肿胀的历史,但是都忽视了。”
为破除这些“老掉牙”的旧观念,树立正确的口腔健康意识,十年间,朱丽雷一遍遍耐心解答,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始终坚持“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做患者贴心的“娘家人”。对于初次就诊的患者,他会认真地进行口腔教育,帮患者回顾平日里忽视的细节,解释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治疗时,他总是尽己所能帮助患者在保住自己牙齿的基础上解决病痛,为广大患者讲解保护牙齿的各种小技巧。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口腔健康宣教和义诊活动,在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平台进行口腔健康宣教超20次,参加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以及院内现场宣讲超30次。此外,朱丽雷作为负责人开展省内培训班超过50次,受益的专业人士超过1000人次。

朱丽雷总向同事们强调:“我们要将目标定得大一些、长远一些,不能只是给患者现在的、专科的治疗方案,患者更加需要的是口腔健康意识的建立、全面的治疗方案和终身的维护方案。”现在的传统口腔治疗方案一般是出现症状,解决当下症状,花费时间长,费用大,效果常常为以假的替换真的。而朱丽雷全面的治疗往往包括详细的口腔卫生指导、全口的治疗方案、终生的维护方案。“我们的患者治疗第一步一定是口腔卫生指导,这一步有时会花费5分钟,然后是操作治疗,最后再给与个性化的终生维护方案。”
第四次全国流调显示,老百姓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有明显改善,但仍缺乏系统的口腔健康知识。而2019年湖南首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岁~74岁年龄组,龋病发病率98.5%而治疗率仅为6.4%,牙周健康率仅为6.9%。湖南咀嚼槟榔的习俗使得口腔癌发生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男性口腔癌发生率居全国第六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朱丽雷说,“让老百姓共同拥有口腔健康,是我们牙周医生的终极目标,困难很大,但是我将继续孜孜不倦地向患者发声,不卑不亢地向同行发声,科学系统地向社会发声,让老百姓都能掌握拥有健康口腔的方法,为科学防治口腔疾病提供技术支持。”

责编:许琬婕
来源:大众卫生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