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艺苑数风流——记“百团百角唱百年”湖南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十佳演员(一)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8-04 06:02:00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刘瀚潞

通讯员 王佩莹 焦文娟 朱琳 江子仪

从惊蛰到夏至,从桃夭李艳到菡萏卷舒,一场湖南文艺界的盛事在三湘四水激荡起层层涟漪。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广播电视台、省演艺集团主办的“百团百角唱百年”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吸引了无数人关注和参与,展示了湖南文艺发展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激烈的竞演角逐中,全省700多家文艺院团、近12000名演员同台竞技,最终10位“十佳演员”脱颖而出,成为湖湘群众心中最美的“角”。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全省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的缩影,看到了全省各级文艺院团各展风采的蓬勃姿态,看到了数湖湘艺苑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万千气象。

深耕沃土汲营养

“百团百角唱百年”全省文艺院团竞演活动中,一大批冒着泥土气息的节目接连上演。这些节目贴合了百姓味道,展现了时代感觉,洋溢着家国情怀,感染了无数观众。一出出精彩节目的背后,是一批批如种子般投入湖湘大地,扎根生活沃土,汲取营养与灵感的文艺工作者们。

△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演员朱贵兵在表演花鼓戏《打铜锣》(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各家各户,鸡鸭小心”,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演员朱贵兵饰演的蔡九哥敲响铜锣,唤醒了湖湘老百姓心灵深处的故乡记忆。花鼓戏《打铜锣》《蔡坤山耕田》中,朱贵兵唱腔流畅、诙谐生动,举手投足间尽是湖南韵味,令观众连声叫好。从艺23年,“80后”朱贵兵是位“老戏骨”,也是衡州花鼓戏传承人。“艺术来自于生活”,因长期深入乡村,体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贴地汲取艺术元素,朱贵兵的表演自带山野味道,深受老百姓喜欢。

△湖南省民族歌舞团秧云群在表演歌舞《苗岭飞出幸福歌》(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湖南省民族歌舞团的歌手秧云群是从大山里飞出来的“湘西民歌王”,她的一曲《苗岭飞出幸福歌》,直把观众引入湘西的奇峰秀水间。苗家儿女戏谑笑谈唱歌,传情达意唱歌,甚至连吵架也唱歌。从小跟外婆在十八洞村生活,秧云群内心深处种下了苗歌的种子。根植于这歌唱的土地,秧云群把艺术的触角深深扎于湘西的山水间,不断地向群众学习、感受生活。“偶尔脑海中就自然地哼出旋律”,生活回馈了秧云群创作灵感,她也珍惜每一份生活的启示,“有时突发灵感,再晚也要记录下来”。秧云群的歌,唱出了湘西地区的朴野自然与独特人文,唱出了苗家儿女的美好生活与澎湃心声。

△湖南省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演员刘佳在表演话剧《红》(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短短几分钟的话剧《红》演出中,来自湖南省话剧院的演员刘佳一人分饰四角,细腻地演绎了缪伯英等四位共产党员的故事。舞台下的刘佳性格大大咧咧,因上学时对话剧“一见钟情”,从此踏上职业演员的道路。“尝试生活中的一切新鲜事物,学习一切有意思的技能”,对生活保持好奇,用心积累点滴是刘佳增进表演的秘诀。“有时遇上感动或难过的事,一边流泪一边记下来,”记下生活里中特别的情绪,从而形成情绪记忆,刘佳用心体会生活中的苦辣酸甜,用角色的真实面貌在舞台上生活。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近年来,湖南的文艺工作者们聚焦现实生活,以人民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创作了一大批文艺精品。

艺路风霜酿芬芳

舞台上,京剧、歌剧、湘剧、祁剧、汉剧、阳戏、花鼓戏、常德丝弦、歌舞、话剧,多种舞台艺术门类各美其美。梅花奖得主和艺坛新秀纷纷亮出绝活,惊艳了观众。舞台上的挥洒自如,映照着长年累月的付出和坚持。每一句台词的演绎,都经历了无数次推敲;每一个动作的展现,都进行过无数次训练。

△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张璇在表演京剧《向警予》(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白天唱做念打水袖旌旗展,夜里哀伤婉转皮黄入梦来”,这是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张璇的戏剧生活写照。11岁离开父母入行京剧,13岁远离家乡到北京追逐梦想,张璇都不曾言苦。曾经戏剧班的同学,还在戏剧行当的人已寥寥无几,但张璇一直在坚持,她说,“为了戏曲可以拼命。”17岁到了省京剧团,从跑龙套一步一步走到梅花奖得主,一路上浸透了张璇的汗水。“人生没有完美,但舞台有”,这舞台背后,是张璇三次冲击梅花奖的坚毅,是复排《向警予》看自己的录像不低于50次的倔强。“继续练功,学戏,排戏,再去挖掘一个超过《向警予》的剧本”,张璇如是说。

△湖南省歌舞剧院演员刘丽莉在表演舞蹈《映山红》(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柔婉的身姿,轻灵的动作,湖南省歌舞剧院的首席舞蹈演员刘丽莉化作一株鲜艳的映山红,将对党的深情倾注在舞蹈《映山红》中。13年前来到湖南省歌舞剧院,刘丽莉在日复一日大跳、小跳、下腰的训练中,在周而复始的排练、演出循环中,从青涩走向成熟。十余年里,刘丽莉不放松每一次的排练演出。2016年为了排演《桃花源记》,还在哺乳期的她把孩子带到后台哺乳。2020年为了抓紧《大地颂歌》排练,她把孩子带到片场看顾。十余年舞蹈生涯,刘丽莉留下了舞剧《南风》中的娥皇、舞剧《桃花源记》中的桃花等的角色,与同事们共同斩获田汉艺术表演奖、文华优秀剧目奖等,“我会一直舞蹈,将它的美送到人们的心中”。

△湖南省湘剧院演员曹威治在表演湘剧《李贞还乡》(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健 摄)

音乐响起,军装笔挺,步伐铿锵,湖南省湘剧院演员曹威治饰演的李贞回乡了。出身梨园世家,曹威治打小就看见戏剧人的辛苦与坚持,凭着“骨子里对本土文化和语言的爱恋”,她依旧一头扎进湘戏窝子,给青春铺上了梨园底色。自11岁学戏起,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手眼身法步、唱做念打样样不落,重复打磨的剧目排练成了生活常态。“有时半夜来了灵感,我索性起床,跟着音乐在家‘操练’起来”。全国戏曲小梅花金奖、省戏剧芙蓉表演奖、省田汉表演奖、省戏曲电视大奖赛十佳新角等荣誉是曹威治的艺术注解。

“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近年来,湖南文艺工作者们化身为美的种子,落在生活的沃土里汲取营养,历经风霜雨雪、百般锤炼,静下心来潜心生长,最终酝酿出芬芳,为人民群众奉献甜美的精神食粮。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