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7-26 15:43:40
微笑面对 山河温暖
——“江豚爸爸”与中南林科大学生志愿者见面会侧记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李思璇 沈文萃
“我们关注环境问题,像诗人海子一样,为我们身边的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近日,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绿源环保协会“江豚营”见面会上,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社长、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徐亚平,与大学生志愿者交流环保经验。
“‘绿源’是与我们江豚保护协合作最早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年年都开展环保合作。欢迎、也感谢你们的到来,希望你们将环保志愿行动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讲座一开始,徐亚平就热情地跟大学生志愿者对话。
徐亚平不仅是一名记者、作家,也是资深环保志愿者。1996年开始,他就对洞庭湖生态环保进行跟踪报道,开启其历尽艰险的环保长征。25年来,他聚焦保护湿地及珍稀动植物,并带头创办了我国首家江豚保护NGO——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浴血护豚护鸟,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他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江豚爸爸”。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长江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据统计,现存于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经不足1000只,数量比大熊猫更为稀少,是名副其实的“水中大熊猫”。江豚这一胎生哺乳动物,面部始终呈微笑状,憨态可掬。在徐亚平心目中,面带微笑的江豚,是洞庭湖的精灵,更是美的化身。
“要保护江豚,就必须保护江豚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徐亚平说。为了“永远留住江豚的微笑”,他带领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以‘让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建立洞庭湖江豚保护区、实施江豚迁地保护’为 三大攻坚目标,全面铺开29项工作。经过多年努力,东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从2012年的80多头回升到了100多头,而江豚也已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这位同学,你的家乡在哪里?”介绍完“江豚”,徐亚平指着他身边一名男生问。
“我来自湘潭。”男生贺子安答道。
“湘潭,是毛主席的家乡。”徐亚平稍停顿,接着说,“湘潭曾有矿山,给湘江湘潭段带来污染。现在湘江湘潭段的水质问题如何了?是否还有乱排乱放问题?是否已达标排放?水质是否变好?你回去后要仔细地调查研究下。”
“好的。我回去后就去做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贺子安表明态度。
“你呢?家乡是哪?”徐亚平又询问下一个同学。
“我的老家在常德。”
“常德境内有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它跟岳阳东洞庭湖的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区别吗?你回去好好做这样的调查。”徐亚平说。
当天,徐亚平询问每位同学的家乡,为他们“量身定制”环保课题,呼吁他们关注家乡的环境,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要探究环境问题及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徐亚平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仅要增强环保意识,还要自学掌握环保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精准开展环保行动。”
大学生张钦说:“‘江豚爸爸’精彩的讲座引发了我对于环境保护的深度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将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讲座后,徐亚平还跟大家分享了志愿者“跟着大雁去迁徙”环保活动的内容。当讲到大雁曾落脚山西太原“雁丘”时,徐亚平脱口而出“雁丘”名字的由来:800多年前,金人元好问的一首词,记录了两只大雁坚贞的爱情故事。述说他赴试时,在汾河边遇一猎人。猎人将一对翱翔天空的大雁射下一只,另一只在空中盘旋哀鸣,最后竟撞地而亡。元好问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向猎人买了这两只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边,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写下《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徐亚平深情地背诵《雁丘词》,并提议魏文娟同学“当一回朗读者”。
“我觉得大家今天可以齐声朗诵。”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谭格建议道。
大伙儿很快在手机上打开《雁丘词》,悲悯动情声响彻江豚协会会议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责编:王相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