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一缕醉万洋——炎陵黄桃产业发展掠影

  株洲文苑   2021-07-13 17:19:25

每逢盛夏、金秋之交,万洋山深处的炎陵乡村就呈现出一派金黄漫山、硕果缀枝、馨香沁脾的丰收景象,炎陵黄桃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收获季、热销季。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炎陵黄桃已蜚声海内外,深受各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那些一心尝遍天下美味的食客们无不沉醉于炎陵黄桃的香脆甜。大山深处的不少乡亲也都因为种植炎陵黄桃而脱贫,炎陵黄桃产业成为了亮晶晶、响当当、顶呱呱的脱贫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大家都说炎陵黄桃好看好吃好气派,可有多少人知道这样一个有品质有品位的品牌是如何炼成的?她又是怎样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走过一条历经艰辛、攻坚克难、精雕细琢的发展之路?

跋山涉水来,芳华溢光彩

国色仙香号锦绣,跋山涉水越罗霄。炎陵县原本不产黄桃。1987年,酃县(即今炎陵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慕名前往上海农业科学院学习考察,根据事先了解的情况、该院专家的介绍加上实地品鉴,他们看上了上海农科院新培育的锦绣黄桃品种,当即引进100株锦绣黄桃苗到酃县,并分别在平乐乡洞子、乐富和城东乡禾仓源、水口镇渣村等地试种。炎陵生态良好、海拔适中、气候舒适,为黄桃的培育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优越自然条件。但出乎意料的是,引进之初,锦绣黄桃就遭遇水土不服,特别是病虫害问题严重,而炎陵农技人员尚未掌握适合炎陵特定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黄桃栽培技术,缺乏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另因锦绣黄桃果品含糖量高,易受山区各种禽鸟啄食,导致产量极低。但是,困难吓不倒有着深厚炎帝精神、革命精神禀赋的老区人民。县农业部门建起了面积50亩的良种选育场,组织全县农艺师进行优株选育。经过反复筛选,对锦绣黄桃的果苗品质做出了有效改进。上世纪90年代,台胞朱代奖回到祖籍炎陵县下村乡,租赁土地种植新世纪梨,并在炎陵首次采用套袋栽培技术。当地及周边的黄桃种植户受其启发,也尝试着将套袋技术运用到黄桃栽培中。通过套袋,既减少了病虫害和鸟类的侵害,同时也改善了果品的外观品质,使果形更周正、果面更光洁、色泽更均匀。农技部门因势利导,及时推广这一先进技术,并采取补贴政策,扩大果袋使用量。由于台湾果袋价格高,县有关部门在当时全国果袋生产企业极少的情况下,主动联系厂家,定制黄桃专用果袋。

为了提高种植栽培技术,炎陵县始终保持与上海农科院的密切联系。作为上海农科院林果所专家、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叶正文一直为炎陵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常常带领团队成员千里迢迢往返于上海、炎陵之间。通过在炎陵各乡镇的实地调研,叶正文建议将海拔300米至1200米区域划为黄桃适合种植区,其中600米至900米为最佳种植区。他们组织黄桃种植户进行集中培训,并深入黄桃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徒弟”。经过多年的努力,叶正文专家团队帮助炎陵方面先后完成了黄桃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选择、海拔气候适应性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攻关,推广普及了桃树开心型整形、水果套袋、绿色防控技术等成果,并协助制定了《炎陵黄桃生产技术规范》,完善了整形修剪、抹梢疏枝、疏果定果、果实套袋及开沟排水、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使用等标准化、精细化工序,全面施行标准化生产,推行规范化种植技术,铸就了“炎陵黄桃”的高端品质。炎陵黄桃协会秘书长谭忠诚对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要领稔熟于心,他在介绍其中的细节时曾说,当黄桃长到乒乓球大小时,必须把那些黄果、小果、畸形果等摘掉,一臂长的枝条只留下两三颗,保证留存的果子能吸收更多营养。每到冬季,要用锯去除大枝,完成果树整形;锯口在春季萌发的嫩芽要全部摘除,确保不消耗果树营养。黄桃树挂果几年后,要用有机肥丰富的土壤将树根旁的“死土”置换出来,确保果树营养丰富、均衡。通过标准化生产,炎陵黄桃的产量和品质均得到了极大提升,实现了个体大、品相好、味道佳,亩均增收近1万元。虽然远在上海,但只要炎陵黄桃生产遇到难题,叶正文团队有求必应。2019年春天,炎陵县下村乡等地的黄桃树出现掉叶、枯死等症状,果农们心急如焚。叶正文接到求助电话后,马上带领专家团队赶到下村乡,经现场采样、试验分析,认定是枯枝病,需剪掉病枝,并予以消毒处理。果农们迅速按照专家意见进行处理,果树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近年来,炎陵县与上海农科院的合作、帮扶关系不断深化。2017年3月,双方签订了院县共建科技合作协议,共同建立了“炎陵黄桃试验站”。2019年11月18日,上海农科院林果所桃团队与炎陵县龙头企业耕夫子农产品开发责任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2020年4月27日,株洲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黄桃专家服务团聘任签约仪式”在株洲举行。上海农科院的叶正文研究员、苏明申研究员、周慧娟副研究员被聘为“炎陵黄桃”产业专家服务团成员,双方同时签订了黄桃专家服务团科技服务框架协议。上海农科院在“炎陵黄桃”的品种配置、优质栽培、冷库建设、冷链物流等环节提供了一以贯之的技术支持,还提出了统一名称、培育品牌、加强促销等建议,进一步提升了“炎陵黄桃”的综合品质和经济价值。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关和精心培育,“炎陵黄桃”养成了色泽晶莹、口感怡人、鲜香脆甜、营养充足的优良品质,成为了国内鲜食黄桃的知名品牌,2007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6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入选首届湖南十大农业品牌;2019年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1年,炎陵县被授予“中国优质黄桃之乡”。

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个地方的发展,少不了人民群众的拼搏奋斗、开拓进取,也离不开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领头人。二十万炎陵百姓始终不会忘记带领大家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共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从2011年6月25日来到炎陵担任县委书记,到2019年11月29日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在8年5个月零4天的时间里,黄诗燕拼尽全力,用生命兑现了“脱贫功成,必定在我”的庄严承诺,也留下了“黄桃书记”的美誉和“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的美谈。来到炎陵后,摆在黄诗燕面前的头等大事无疑就是脱贫攻坚。而要让炎陵脱贫,就必须要找准症结、找准良策、找准路径。带着这些问题,他马不停蹄地开启了访贫之行。2011年7月29日,他来到了距离县城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平乐乡(今属中村瑶族乡)。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受自然条件限制,农民普遍收入低、生活贫困,有些还吃不上饱饭,住不上好房。黄诗燕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到了一处黄桃基地,他对陪同考察人员说:“山区的贫困面这么大,你们说说是什么原因呢?”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是土地瘠薄、沙性重,不保肥,也不保水;有的说气温低,种什么都没有产量。黄书记笑着接过话题说:“你们介绍种黄桃要沙性土,而且要较低的温度,不是恰好符合这样的条件吗?我也是学农的,搞农业讲究的是因地制宜。炎陵黄桃好吃、好看又好卖,美中不足的是种植面积不大,全县只有5000亩,为什么不扩大规模,让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呢?”后来,通过对其他乡村的深入调研,他更加坚定了发展黄桃产业的信心,他自信地对大家说:“看准了就要大胆干!我们要靠一颗好桃子,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当年11月,县委县政府做出决定,大力推动“一带八基地”建设(即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笋竹、油茶、酃县白鹅、花卉苗木、药材八大农产品基地),并将黄桃列为重中之重,财政予以专项扶持。这一刻,离他上任不到半年!决定作出之后,引来不少议论:财政本来就困难,黄桃产业看不到税收预期,每年拿钱去贴,值吗?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品质如何保证?都种黄桃,果贱伤农怎么办……对此,黄诗燕一边开展思想引导,一边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落实相关政策,推进黄桃产业。为了统筹协调全县黄桃产业发展,县里成立了黄桃产业协会和黄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将经过改良后的锦绣黄桃品种统一命名为“炎陵黄桃”;每年从县财政挤出500万元扶持资金,出台种植奖补、技术支持、保险补贴等政策,砍掉“山寨版”或劣质“炎陵黄桃”树,培育5个优质高效栽培示范点,扶持171家科技示范户,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与上海农科院深化定向帮扶关系,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黄桃的保鲜期、保质期不长,成熟后要抓紧卖出去才能为桃农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于是,黄诗燕成了炎陵黄桃的头号推销员。  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都出面“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上市发布会,黄诗燕现场促销。2018年,炎陵黄桃入选央视“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黄诗燕反复推敲,亲自琢磨出广告词——“炎陵黄桃,‘桃’醉天下”。每到黄桃成熟季节,黄诗燕还会到路边水果店转一转,要求有关部门每两天报告一次全县黄桃销售信息。黄诗燕为炎陵黄桃的品牌推介不遗余力,有人好心提醒:“你是县委书记,公开为产品站台代言,恐怕招来非议。”  “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他坦然回应。在以黄诗燕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大力推动下,炎陵黄桃产业成为了炎陵的生态先导产业、三农主导产业、脱贫龙头产业、富民支柱产业。炎陵黄桃不仅畅销国内,更是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得益于炎陵黄桃产业的迅猛发展,炎陵县于2017年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底的16.57%下降到2017年的0.65%,实现高质量脱贫。黄诗燕不幸殉职后,先后被追授“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脱贫致富果,带来好生活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炎陵人民一直在苦苦寻求脱贫良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带领推动和关心支持下,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探索和接力奋斗,炎陵县终于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全面小康,而炎陵黄桃,就是其中的一大功臣。全县近60%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炎陵黄桃产业彻底告别贫困,收获甜蜜生活。平乐村村民邝卫华是炎陵最早的黄桃种植专业户。2004年初,邝卫华将自己种植新世纪梨的田土全部改种黄桃。几年后,邝卫华家的黄桃挂果,由于品质优异且抢占了先机,每公斤售价超过30元。2008年,邝卫华的黄桃园实现纯收入10万余元。看到邝卫华种黄桃发了财,村民们开始心动。于是,邝卫华又责无旁贷地组建起了平乐黄桃种植合作社,带动村民一起种桃。短短几年,只有700多户的平乐乡,有600余户加入种桃大军,邝卫华也因带动乡亲发展黄桃产业被评为“湖南十大杰出青年农民”。2011年当选平乐村党支部书记的邓运成进一步将黄桃作为全村脱贫致富的主业来抓。他牵头成立公司,把平乐黄桃种植合作社、众鑫专业合作社等联合起来,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统一种植管理、统一销售。同时,为贫困果农建立扶持台账,提供一条龙服务。在他带领下,村里黄桃品质不断提高,销路逐年扩大,一株丰产期黄桃树,年产值可达3000元。村民邓石茂以前在广东务工,2010年因母亲瘫痪返乡,也因此没有了固定经济来源,便跟着邓运成种起了黄桃。时光不负有心人。2014年,黄桃丰收,平乐村亩产达1800公斤。几年时间下来,邓石茂不仅脱了贫,还开起了“农家乐”。村民朱圣洪原来是平乐村典型的贫困户,一家四口挤在一栋破旧不堪的土坯房里,家里有3个人常年生病,干不了农活,全靠朱圣洪一个人苦苦支撑。黄诗燕书记首次到平乐村调研的那天,目睹朱圣洪家里的境况,心里很是难受。他深情地对朱圣洪说:“脱贫致富靠产业。党和政府帮你一把,你自己再努力一把,把黄桃种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当年,朱圣洪种下360棵黄桃树,3年后黄桃挂果,家庭收入有了保障。他女儿也通过学习在网上卖起了黄桃,帮助家里年收入增长到10万元以上。2016年,朱圣洪主动申请脱贫,还盖起了两层新楼,成为了株洲市“特色产业致富之星”。“种上黄桃后,村里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村里到乡里的路拓宽了,村里90%以上的人家建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村容村貌升了档次,主干道都安了太阳能路灯,70%以上农户家里买了小车;全村所有人都在种黄桃,70%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发展。”邓运成欣喜地说。平乐村只是炎陵黄桃茁壮成长的一个缩影。在炎陵,越来越多的村庄及农户因为种植黄桃圆了脱贫致富梦,走上幸福小康路。譬如,垄溪乡仙坪村原来也是贫困村,近年来,该村种植黄桃近3000亩。黄桃进入盛果期后,每户果农年均增收2万多元,大多数盖起了新楼房、买回了小汽车。黄桃种植业的发展带动了炎陵黄桃全产业链的拉伸。目前,炎陵县共有3.36万人种植黄桃,6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黄桃产业链。围绕黄桃生产和销售,炎陵县先后组建龙头企业22家、专业合作社159家,包装物生产、果品分拣、广告宣传、农资配送、种苗繁育、技术推广、物流运输、鲜果加工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天猫、京东等电商纷纷入驻,快乐购、沃尔玛等多家企业前来寻求合作。邮政、顺丰等物流快递公司为“炎陵黄桃”寄递开辟“绿色通道”,“黄桃贷”等金融产品为炎陵桃农解忧。“以往看相不好的果子,被果农扔掉。今年,阳光充足,村子里到处在晒黄桃干。”邓石茂说,为了做黄桃干,他还专门购置了烤箱。在耕夫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少量黄桃被加工成果冻干,入口即化,甜香酥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还尝试用黄桃酿制了果酒,香醇味美。在炎陵县,还流行吃“黄桃宴”。金黄的桃子被加工成黄桃拌牛肉、黄桃开胃鱼头等各种佳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30多年来,锐意进取的炎陵人民不断开拓创新,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建起了“炎陵黄桃”全产业链。2020年,炎陵黄桃种植面积达8.9万亩,挂果面积5.2万亩,产量达5.1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0.6亿元,3.42万桃农人均增收2976元,带动314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6200元。今天,炎陵黄桃对于二十万老区人民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一项产业,更是一个梦想、一种情怀。种下一棵黄桃,就是种下一个梦想。从100株跋山涉水的黄桃苗到8.9万亩金黄遍野的黄桃林,从最初的寥寥十余户黄桃种植试验户到6万人的黄桃产业大军,炎陵的干部群众同舟共济,用劳动创造幸福,用奋斗成就美好,让脱贫致富梦想成真,谱写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 收获一颗黄桃,就是升华一份情怀。从炎陵的红军标语——“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饭吃衣穿屋住的党”,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响亮宣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炎陵籍老一辈革命家、酃县第5任县委书记张平化的“但见人民大胜利,牺牲小我又何亏”,到时代楷模、“最美扶贫书记”黄诗燕的“砸锅卖铁,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百姓情怀一脉相承。而炎陵黄桃,正承载着这一份百姓情怀,压满大小枝头,也压实了百姓的脱贫致富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炎陵黄桃达到了“好生态、好品质、好技术、好品牌、好市场”,实现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从区域品牌向国家品牌、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从经济现象向文化现象的“四个根本性转变”,成为了老区人民的“脱贫果、小康果、希望果”。现任炎陵县委书记尹朝晖饱含深情地说,一颗炎陵黄桃,就是一份生活的美好。它因生态而美,好山好水好空气,孕育出了健康养生的好水果;它因品质而美,我们不断改良黄桃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形成了一整套无公害标准化种植技术,造就了炎陵黄桃的优良品质;它因口碑而美,成为了老区人民守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明星水果”。下阶段,我们将在“精耕细作、品种改良、规范化生产和市场拓展”上下功夫,在不断识变应变求变中奋力推动炎陵黄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馨香一缕醉万洋,我们因炎陵黄桃的香脆甜而醉,更因炎陵黄桃的家国情而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里,炎陵黄桃必将点亮老区热土的腾飞梦想,点燃人民群众的美好向往,绽放奋斗之花,收获幸福之果。

(刘青崧 刘涛)

责编:颜青

来源:株洲文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