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7-18 10:12:59
夏 夜 乘 凉
文|李建军
(你睡过这样的竹床吗?)
今年的夏季真的有蛮热,连续半个月的晴热天气炙烤着大地,整个就像一只闷热的大蒸笼似的。一些有条件的城里人便携老扶幼举家开车“逃”到了避暑圣地大围山歇伏避暑去了。怕热的我因每天要接送上幼儿园的小孙女无法抽身回老家去避暑,只好整天整夜呆在空调房里。小时候在老家夏夜乘凉的一些美好记忆又在脑海中浮现。
我的老家就在大围山下的东门街上。这是一条很古老的小街,街上屋挨着屋,人行道是用麻石铺成的,下街还有不少的人家屋门前搭有很宽的凉棚。凉棚下用杉树做成一长条一长条的连接柱,方便人们歇凉时当凳子坐。一些调皮的小伙伴还会把这些连接柱当作今日的跳马或平衡木来玩。或在杉树上摇晃着行走,练平衡力;或骑在杉树上当跳马使用。因为有很长一片的凉棚,即算是下雨天,小孩子在凉棚下玩耍也不会被雨淋着。放学回家后,住在街上的小伙伴们往家里把书包一丢,就会聚集在凉棚下玩耍。或跳房子、或打弹子、或打纸板、或煨豆子……直到家里喊吃夜饭才会恋恋不舍地回家。
(老家榨子门的老照片)
我家住在中街,小地名叫榨子门口。是下街进入中街和上街的必经之地。我家门口有一座石拱门,是座古老的建筑。石拱门是用青砖和麻石建成的,墙壁上进行了粉刷,并有雕龙画凤,还写有“浏东重镇东门市”的字样。石拱门上有座跨街而建的更楼。听老人们说,以前的石拱门还装有两扇很大的木门,类似于城门,一到晚上就关门。关门后,下街的人要进上街就要喊人开门才可以进入。夜晚,更楼上有人定时打更报时。
榨子门外,就是一条宽约一米二、三的水圳,清冽的水流缓缓地流向凉棚外的一条小溪一直汇入大溪河流入浏阳河。水圳上用厚厚的麻石条铺着,又似桥又似路。炎热的夏夜,屋里闷热,榨子门外却因为水圳形成的小巷子,加之有水流经过,空气对流而凉风习习。这时,我总会吃过晚饭就趴在吃饭桌前,利用昏暗的煤油灯照明,飞快地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然后就出来乘凉。有时,作业多,就干脆搬出小方桌,端上煤油灯盏,边做作业,边乘凉。
“清风夏夜好乘凉,榆庐荫荫地为床”。在榨子门口的麻石地上放上几床当地蔑匠用手工织成的水竹凉席或竹床、睡椅,再铺一条小褥子,我们嘻嘻哈哈地脱掉鞋子或坐或躺地在上面玩耍。老祖母或母亲在身边给我们摇着蒲扇散热,父亲和邻居的叔伯们、婶婶们相互串门闲聊,谈着天气、庄稼和肥料,说着家长里短和奇闻轶事。这时的我,总会用小手支撑着下巴,遥望着满天星斗遐想连连。有时候,也会在大人的指点下,边听母亲讲牛郎织女的传说,边在满天繁星中寻找最亮的星星。最难忘的还是寻找北斗星,也叫“勺星”,它们永远都在正北方,七颗闪亮的星星正像一把勺子,四颗星围成梯形做勺头,三颗星伸展是勺把。无数个夜晚,我面对浩淼无边的夜空,在痴痴地仰望与遐想中进入了梦乡。
(昔日的老煤油灯盏)
夏夜乘凉的另一些记忆也令人难忘。那时候,刚开始有电灯,但只有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人家才可以照电灯。人家屋檐下的灯亮了,蚊子和许多飞虫嗡嗡地飞舞,壁虎陆续聚拢过来,有时候足有七八只。我们时常静静地观察墙上的壁虎捉虫。它们大的肥胖威武,小的小巧玲珑,有的头朝上,有的头朝下,有的静卧不动,有的慢慢向前爬,一个个虎视眈眈,伺机出击,捕捉猎物。壁虎的每只脚有五个脚趾,脚趾叉开,紧紧地扣住墙壁,它的头尖尖的,有点像三角形。它还有一条又长又细的尾巴,爬行的时候尾巴左右摆动。壁虎的头灵活地转动着,朝四下张望,看见有飞虫落在墙上,就用最快的速度爬过去,在距离一尺来远的地方,忽然停下来,然后极慢极慢地爬到飞虫跟前,猛地一蹿,把飞虫吞吃掉,接着又朝另一只飞虫爬去。有时候,两只壁虎突然吱吱叫着撕咬起来。好好的壁虎为何突然要打架?幼小的我,猜想壁虎们可能是为了争夺地盘而战吧!
看壁虎吃虫打架累了的我,躺在竹床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夏夜的露水打湿了衣服和小褥子,暑气逐渐下降,父母亲叫我回屋里去睡觉,呼唤几声,我仍然不动,父亲和母亲笑着说,这孩子困得咯子着啊!父母亲只好弯下腰费力地抱起我送进屋内。其实我是故意装睡赖着不动,一次次享受着父母的溺爱。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告诉父母实情,而父母亲臂弯里的爱和温馨犹在。
(摇着蒲扇为孙儿驱赶蚊子的老奶奶)
参加工作之后,我很少在老家过夜了。现在,老家的变化很大,榨子门及门口的水圳已不复存在了。随着电风扇、空调的普及,人们情愿躲在家里,很少出来乘凉。“庭院深深深几许,吉庐冰冰冰九重”,吹着空调的屋里是凉了,人情似乎也凉了许多。唯有故乡美丽的夏夜和儿时的那份纯真,让我无限怀念与神往,在我的心底永存一片宁静与清凉。
责编:胡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