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7-07 12:44:14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谌愿平 周放弹)走近安化县高明乡阴山排教学点,一面鲜红的国旗在教学楼前醒目地飘扬,在山风中时而舒卷,时而高高扬起。阴山排教学点地处高明乡西北,坐落在茫茫的大山中,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交通闭塞,离该乡中心学校30多里,仅靠本世纪初修通的一条简易的乡村公路,连着外面的世界。谭志勇老师是这个教学点两个年级唯一的老师,在这条山路上走了多少个来回和多少里程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在这个教学点工作33年,过着“校长兼教工、做饭又打钟”的教学生活,他说自己是大山深处的一棵小草,小草总是深情眷恋着大山。
扎根山村为孩子
谭志勇老师,1968年出生在阴山排村,1988年参加教育工作,已在山区教坛奋斗了33个春秋。多次被评为县乡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县级嘉奖,多次被评为师德标兵。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初中毕业的谭志勇,因家庭条件的艰苦,也准备和大家一起外出“闯世界”。1988年9月的一天,正当他准备收拾行装出发时,他的父亲谭不愚老师因病倒在了三尺讲台上,临终前嘱托他:“山里的娃儿不能没有老师,你一定要接着我的班,教好山里的孩子啊。”就这样,他接过父亲手中的教鞭,成为了村里的一名代课教师。从此,他挑起了山里孩子们沉甸甸的梦想,默默扎根三尺讲坛,用爱心和执着践行着为人师表、敬业奉献的初心,托起了山村教育的希望和梦想。
阴山排村是个地道的边远山村。这里交通极不便利,住户分散,学生生源不足,最多时也只有40多人。谭志勇老师一般都是担任着三个班级的复式教学任务。
1993年,阴山排教学点3个年级仅有的三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墙壁多处裂开、房顶四处漏水。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四处奔波,找教育主管部门,找乡领导和村支两委反映情况,请求尽快改造危房。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争取到了乡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县乡村三级陆续多渠道集资,建起了新的教学楼,配备了木质课桌凳及相关的简易教具和器材。平整了篮球场,添置了篮球架,垒起了乒乓球台。如今的阴山排教学点,国旗飘扬,绿树成荫,书声琅琅。是一所有模有样的学校了。
上下求索铸师魂
33年来,谭志勇老师长期担任中低年级的复式教学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山村的学生上学路途很远,有一大半学生中午要在学校就餐,除了教学外,他还要按时生火做饭,照料学生们的生活,饭前用开水给学生的碗筷消毒,饭后给孩子洗碗筷,时常还要给生病的学生喂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教学点喝水要到学校门前的小河挑,谭志勇老师身患先天性心脏病,挑一担水来回一趟近半小时,妻子看了心疼,农闲时就来帮帮,放假带着孩子一起上山砍柴。前些年要做饭生火,近几年学校用上电饭煲,光为学生烧水做饭,就烧坏三个电水壶和四个电饭煲。上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孩子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不说,就连米都不能带到学校,碰到这种情况,他总是默默地多带一些,有些孩子吃饭没菜就和他一起吃。他先后为学生垫付学费及生活费近5000元,而谭志勇老师当代课教师时的年收入才几百元。
上世纪“普九”验收期间,很多学生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他一边走访,说服其父母送子女入学,一边尽力帮助困难学生。学生杨俊(化名)的母亲体弱多病,父亲外出务工,7岁的杨俊无人照料,他知道后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住了半年,等杨俊的母亲身体康复后才让他回家。学生周意(化名)父母在外打工,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奶奶在家照看他。这个孩子上学要经过一条河,每逢下大雨谭志勇老师就去接送,过河时都是谭志勇老师背过来背过去,整整背了两年,直到周意(化名)升到完小读书为止。
谭志勇老师深知山里的孩子读书不易,他总是严厉要求自己的教学,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新字时,他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示拼音的声母、韵母和介音及汉字的偏旁部首等,通过增强视觉效果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为了避免死记硬背,他经常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学习汉字。谭志勇老师对音乐和英语不在行,就想出来一个办法,请高中毕业的妻子肖凤萍来教孩子。教学点没有什么体育器材,课余他就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滚铁环、跳房子、跳绳等传统体育项目。尽管教学点只有他们夫妻两人,但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他从来不落后,谭老师经常带领孩子们为村里的五保老人搬柴、搞卫生等;每年六一儿童节都要组织文艺汇演和新队员入队仪式……特别是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成为了学校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谭志勇对说:“虽然我们地处偏远深山之中,现在只有30名学生,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不能丢。我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去学知识、学本领,希望他们能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家乡。”
苦练内功创佳绩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谭老师练就了一套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但他还是不满足。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他一边拼命工作,一边苦心钻业务,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深造。宁静的山村夜晚,人们都进入了梦乡,谭志勇还在灯下自学,完成各种培训作业。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回报,他先后取得了中师毕业证、大专毕业证。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谭志勇老师想尽了办法。低年级教育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并决定着学生的终生成长,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质就在这个时期养成。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毕生研究的课题。通过比较和反思,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性格精心制订培养计划,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式,从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去规范要求他们,教育孩子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与他人建立平等、友好、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由于他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到高一级学校总是备受欢迎。为了适应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他自制了许多教具,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轻松体验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成长。由于谭老师教学中肯动脑筋,他教学效果好。
每次考试,他所教班级的综合评估均能居于全乡同年级前列。
谭志勇说,自己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誓言。“我是一棵小草,也要让学生感受花的芬芳;我是一阵山风,也要让绿色的音符在学生心头荡漾;我是树缝里的一缕阳光,也要照亮学生五彩缤纷的梦想!我要把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大山的孩子!”
一审 黄维
二审 姚瑶
三审 邹丽娜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