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伢子妹子·小学版|小小蔡和森,立志要革命

  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2021-07-27 15:43:25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名称提出第一人。他通过书信,向毛泽东阐述了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及组织原则。毛泽东读后,给他回信说:“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他就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和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


老家见英雄

蔡和森,湖南双峰永丰人,1895年3月30日出生于上海。父亲蔡蓉峰在上海谋职时染上了鸦片,1899年,母亲葛健豪一怒之下,带着4岁的蔡和森回到了湖南老家。

回老家的第二年,葛健豪听说王子芳和秋瑾夫妇也回到了双峰老家。她久闻秋瑾能诗善文,还会骑马舞剑,于是带着蔡和森去王家拜访。秋瑾见蔡和森聪明可爱有礼貌,十分喜欢。她与葛健豪谈诗,谈着谈着,竟高声朗读起她的诗作《杞人忧》来:“幽燕烽火几时休,闻道中洋战未收。漆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葛健豪听后击掌称好。蔡和森心想,这位阿姨不但端庄漂亮,还有几分英雄气概呢。

蔡和森第二次见到秋瑾是1907年春节过后。从日本归来的秋瑾,为募集经费从事革命活动回到了双峰老家。葛健豪闻讯,带着蔡和森和蔡畅兄妹俩前去拜访。一见葛健豪,秋瑾就激动地说:“葛姐姐,要叫醒国人,必须来一场真正的革命。而革命,势必会流血牺牲。我秋瑾愿意做这个流血牺牲者!”

这是蔡和森兄妹第一次听到“革命”这个字眼,看着一旁感动不已的葛健豪,他们也忍不住激动起来。告别秋瑾后,母亲告诉兄妹俩:“你们的秋瑾阿姨为了保护家人,已宣布脱离家庭,真是用心良苦啊!”

剪刀挥快意

不久,浙江绍兴传来噩耗,革命党人秋瑾因组织起义事泄,于7月15日在轩亭口从容就义。葛健豪非常悲痛,当即领着蔡和森兄妹,前往王家凭吊。这一次,蔡和森见到的秋瑾,只是一张手握短剑的照片。照片上的她,依旧那么端庄秀丽。蔡和森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谁会相信这是真的呢!

回家路上,母亲问蔡和森:“儿子,你12岁了,快要长大了。长大后你想做个什么样的人?”蔡和森还没想过这个问题,他脱口而出:“不做父亲那样的人!”也许这不是母亲期望的回答,但还是让母亲感到了欣慰。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成功了!蔡和森心潮澎湃,觉得自己也要为革命做点什么。思来想去,他眼前一亮,拿起母亲平日做针线活时用的剪刀,向母亲示意“咔嚓”。

母亲立刻明白了他的想法,二话不说剪掉了他的辫子。蔡和森接过剪刀,也帮母亲和妹妹剪掉了辫子。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剪开风气之先,双峰地区还没有第二例。父亲勃然大怒,操起家法要打人。蔡和森手持剪刀,护着母亲和妹妹,对父亲说:“只要你敢过来,我就剪掉你的辫子!”

事后,母亲问他:“儿子,你哪来的底气,居然吓住了你父亲?”蔡和森回答:“一想到秋瑾阿姨,想到革命成功了,我就不怕了!”

磨砺出少年

蔡和森13岁时读完了族学,母亲葛健豪动员他去伯父经营的“蔡广祥”辣酱店做学徒。令母子俩没有想到的是,伯父安排他做的全是杂活,每天早晚负责开铺和关店,大小70多块铺板需要上和卸,人小力亏的他做起来十分艰难。蔡和森回家向母亲诉苦,母亲痛在心里,嘴里却劝他经受住生活的磨砺。

两年后,母亲发现,蔡和森已不再向她诉苦,而是开始思考人生,批判起他看到的唯利是图、嫌贫爱富等黑暗现象。她深深感到,儿子的志向不在开商铺,而在读书、做大事。他的志向早已不再是“不做父亲那样的人”,而是要做秋瑾阿姨那样的人。

蔡和森16岁那年,母亲葛健豪变卖陪嫁首饰,将他送到县城读书。新世界的大门缓缓向他打开,他即将在这世界发出响亮的声音。

文/顾庆丰 图/刘公明

一审 黄维

二审 姚瑶

三审 邹丽娜


责编:陈暑艳

来源:放学后•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