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容有早酒,从早喝到午

  大湘菜报   2021-07-15 15:23:24

大湘菜报·新湖南客户端 实习记者 罗艳 记者 陈潇 图/周佳珉

倘若置身快节奏的都市繁华,在上班通勤面前,早餐往往成为了易被敷衍应付之事。殊不知,在湖南的北大门——华容县,早餐却是当地的人们拉开一天序幕最“浓墨重彩”的前奏。

“卤”之一字似能概括许多

早上6点,有人还在贪恋被窝的舒适,有人却早已二两谷酒下肚。华容人把吃早餐叫做喝早酒,据不完全统计,有着1900余年的华容早酒形成了“早酒文化”,带动了当地的早餐呈现。北倚长江,早些年,打渔之人,为了生计从来都要在船上呆一通宵,或清早打渔出航,船上不能生火,熟食过夜冰冷冷的不好吃,华容的渔民就研发了早酒,一夜工作之后,到了清晨,吃上几口卤味,喝上几口谷酒暖暖身子,一整天都有干劲。在当地人眼中,还有一段悲伤传说,早酒过后出航不知能否归来,所以对早酒格外重视。

围湖上岸后,不止船上的渔民喝早酒,岸上的居民也开始吃。因为当地人热情豪爽,常常是,两个人吃早酒能吃出十几个人,发起人大气包下一桌,“AA制”在当地似乎不存在。

华容人好客,从早到晚,都离不开一个“酒”字。华容是湖南为数不多有喝早酒习惯的地方,当地自产的粮食酒是早酒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华容人喝早酒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曾担任华容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郭清彬向记者介绍,“华容县湖泊河港纵横交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目前在挖掘的车轱山遗址和七星墩遗址中均发现了炭化的稻谷和网坠。”

早卤酒,除了饮酒外,吃食也很重要。华容作为一个移民县,吸收了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口味极具包容性,“卤”之一字,似能概括许多,故而也有“早卤酒”一说。细细数来,早期桌上摆的几个碟子到现在摆的火锅,卤味令人眼花缭乱:卤蛋、卤牛骨、卤猪尾巴、卤猪耳尖、卤豆腐、卤香干......什么都能卤,一口大铁锅,架在煤气炉子上,咕噜咕噜地煮,进来的人在门口指指说,要这个要那个,老板便捞起来切一切,再配上家家户户都能制作的油蒜,最能下酒了。

卤牛骨肉是华容男人最爱点的卤菜,一根15元。成人手掌大的牛骨及关节处,附有很多牛骨肉,不同于一般卤肉的软烂,牛骨肉虽松软却显得十分紧实,或者手撕,或者用小刀慢慢切割,卤味适中,肉香浓郁,骨髓吸收了卤汁的精华,鲜美无比。再叫上两瓶酒,和朋友唠嗑几个来回,便可以喝上一上午。

最有名的华容团子也是早酒中必不可少的主食。团子,从外表看似汤圆的糯米外皮,却状似肉包子大,内里却不同于汤圆的甜腻,胡萝卜、腊肉、香干切碎包在糯米皮里,软糯和咸辣结合,看似平淡却让人惊喜。

早酒文化成为情感寄托

一个早酒店,门口数十锅是标配,还得在一边专门有个下粉的档口,从早上6点一直到11点,顾客络绎不绝。来到早酒店可不能拘谨,赶紧点上几个菜,寻上一桌坐下,否则可不知道得等到几点才有空位。

在华容,早餐这样吵吵闹闹是常态,但在外地,这样的光景便是少见了。在外求学谋生的游子回到家乡,必定早起喝早酒。在华容喝早酒,不必提前邀约,走到临街当头熟悉的早酒店,架上一锅,碰到熟悉的街坊好友,叫上坐到一桌,喝酒吃菜间侃天侃地,喝到日上三竿,再回家洗把脸睡个回笼觉。

注滋口镇,北枕藕池河,南临洞庭湖,长河大湖之水在此交汇,以前镇上多半是渔民,因此都有喝早酒的习惯。今年39岁的李文从小跟着父亲喝早酒,如今女儿也跟着他来喝早酒,“我女儿三四岁就知道,我早上不在家,必定是去喝早酒去了。”一张桌,两瓶酒,三碟菜,四个人,李文和他的朋友从早上6点半开始吃到9点,聊到尽兴后便各自分别。一顿早酒下来,花费六七十,或许是华容人豁达随和的性格,和朋友一起喝早酒绝不会各自付账,轮流买单成为朋友之间延续情义的默契。

责编:陈潇

来源:大湘菜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