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青专栏|边炉有味是清欢

  大湘菜报   2021-07-27 19:23:39

文|于青

作者系历史学博士,资深媒体人,美食爱好者。现居湖南长沙。

受台风影响,最近长沙的天气凉爽了不少。一阵雨过后,朋友约着去吃打边炉,乘兴而去,两三好友,围炉而聚,边吃边聊,任风雨潇潇,这一锅小小的美味,总能温暖每位食客的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长沙街边的“打边炉”品类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势头早已盖过川渝火锅。毕竟湖南广东相近,饮食互相交流非常方便。特别是在广东创业工作的湖南人数以百万计,将广东流行的打边炉习惯带回来乃情理之中。长沙大一些的打边炉店,大多喜欢标榜自己是香港味道,可能是港剧里最常出现的食物是打边炉的缘故。警察谈事爱吃,反派也爱吃,家庭聚会更是餐餐打边炉,似乎无边炉不成席。

其实,广东最有历史的打边炉当属顺德,明万历《顺德县志》载:“冬至祀祖,燕宗族,风寒召客,则以鱼、肉、蚬、菜杂烹,环鼎而食,谓之边炉。”此语成了对“边炉” 称谓的权威阐释,为饮食史书所广泛引用。顺德学者李健明引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认为,“甂(音‘边’),似小瓿,大口而卑,用食”,认为打边炉源于“打甂炉”,“边”是“甂”的俗写,“甂”就是小瓦盆,“打”则是涮的意思,打甂炉即涮瓦盆火锅。可能是因为“甂”字太生僻,所以逐渐就误传成了“边”。如今,打边炉的锅具变成了瓦盆的升级版:砂锅。

北宋文豪苏轼有一首词:《浣溪沙》,可能是现存最早记载打边炉的文学作品:“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意思是说,风细雨斜斜,天气微寒;淡烟笼疏柳,晴滩暖暖。当眼前清澈的洛涧流入浑浊的淮水之后,顿时就浑浑沌沌一片苍茫了。沏上一盏乳白色的好茶,就着煮沸的清水,配上早春山野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人生在世,最有味道的果然还是那一份清淡的欢愉。

苏轼在这首词中特别标注了写作的场景,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元丰七年是宋神宗年号,公元1084年,当时苏轼已经四十八岁,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宋神宗可能是良心发现,叹了一句“人才实难,不忍终弃”,一纸手诏赐苏轼任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团练副使,距离当时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又近了一些。历经乌台案大起大落之后的苏轼,对于脱离黄州的枷锁并没有表现出狂喜之情。相反,接到任命后,他没有急着北上,反而顺江东下,登庐山,逛金陵,游山玩水,欲与在常州的家人团聚,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写道:“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官场的政治阴谋,使苏轼抱负难以施展,他内心愿意像五柳先生归隐田园,甚至在《乞常州居住表》中上表皇帝,要在常州终老此生。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是自己的,让心静下来,让心被自己喜欢的事物充盈,就能去掉很多烦恼。

可以想象,水煮青菜如何能吃出人间最美的味道?对于吃惯了东坡肉、东坡鱼的苏轼而言,这句清欢,是大鱼大肉之后的返璞归真,是五十而知天命,是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坦然接受和淡然释怀。正如梁实秋所言:“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正是“清欢”,让打边炉在“煮”的烹饪方式中独树一帜,相较于云南的腊排骨锅、四川的牛肉火锅,或者北京的涮羊肉、东北的乱炖,打边炉最大的特色便是“清”中有“欢”。

这“清欢”首先在于食材的新鲜。可能是广东近海的缘故,打边炉的食材主要以各式海鲜为主:鲜虾、海蟹、墨鱼、鱼片、鲍鱼仔、圣子王、鱿鱼须,除此之外,各种筋道的“丸”和软嫩的“滑”,如牛丸、鱼丸和虾滑也是主菜。点一份蟹,店家会建议三吃,先喝汤,再吃肉,最后煲粥,既暖了喉,也舒了心,更饱了胃。在鱼肉之外,打边炉有两样经典必不可少:一是豆腐,一是“鸡腰”。长期吃打边炉容易上火,所以一定要搭配清热泻火的食物——点豆腐的石膏恰有此功效,如果店家没有新鲜豆腐,点几片冻豆腐放在锅里煮,也是不错的。“鸡腰”其实就是公鸡的睾丸,由于形似猪腰而得名,据说这道菜“大补”,可让人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这“清欢”还在于饮食的健康。一锅清汤,既不油腻,也没有太多的盐和糖,无论是肉还是海鲜,烫至七分熟,比刺身吃起来又多了几分放心。人们大多认为煮熟了会健康一点。尤其是打边炉虽然款式各异,但其特质却是各取所需,随烫随吃,围炉而聚,分而食之。人人都可以自选酱料,想咸则多放点酱油,想辣则多放点辣椒,想甜可以放点糖水,喜欢吃肉的多放点荤,想吃素的多加点青菜,不会因为一桌炒菜满足不了天南海北的味道喜好,正所谓人人都是烹调师,个个尽是美食家,一味打边炉,最抚凡人心。

这“清欢”更在于交流的融洽。打边炉的好处,就是自始至终都热情。食欲渐起时,热气腾腾;偃旗息鼓时,仍然是热气腾腾。有人负责下料,有人负责捞起,分给别人。你打捞上来分给我,我打捞上来分给你,跟推杯换盏差不多。再来点酒,气氛更好,氤氲热闹,酣畅淋漓;谈笑风生,喜气洋洋。

饮食人间就怕人走茶凉,打边炉不会,人未走,那锅总是热的,即使圆杯离场,那锅仍然冒着热气,见证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

责编:陈潇

来源:大湘菜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