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塘河重生史丨这条河呈现“绿色湖南”的答案

  三湘都市报   2021-07-04 07:07:59

卷首语

一条碧波重返的河流 一座铁腕治污的城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河流,人的择栖之选,城的灵气之源,心的共生之所。

圭塘河,长沙东南片区一条绵延千年的河流,穿过田野流过星城,穿过记忆流入现实,穿过历史流向未来。

曾经清澈,此后浑浊,而今重归碧波涌动,是什么让圭塘河重获新生?是什么让她从狼狈不堪的往事,成为诗意安居的宜居之所?

捧起圭塘河的河水,你能知道更多身边环境改变的原因:

湖南为何越来越碧水蓝天,雾霾越来越少,以前少见的星空又回来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对于湖南,这从来就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场快速的行动,它是一场正在直接提升你我生活质量的战役。

本期《16楼深读周刊》,我们蹚过河水,倾听一条河流的城市记忆,寻找波浪之间的流年叙事,探寻一座城市生态之变的原因。■黄娟

记者 和婷婷 杨洁规

通讯员 熊其雨 吴祎玮


最新

首个4.0版海绵公园现圭塘河

对于一条流过历史的河流,圭塘河里,藏着浪漫故事,也有忧伤往事。

在与之共生的老长沙眼里,上世纪70年代前,她是清澈温柔的,能用手捧着直接喝,鱼虾也多。

她曾是沿河居民最直接的生活水源,也是夏天孩子们的乐园。

清流转浊

恶化从何时开始,很多人已记不清。

旁边的居民只渐渐察觉到,城市发展越来越快,曾经美丽的圭塘河慢慢变了模样:很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曾经直排入河,圭塘河一度让人扼腕叹息。

1999年,随着《1999-2010年圭塘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出台,政府开始着手对圭塘河的全面治理工作,清淤、绿化、处理污水、恢复植被……

最初的改变其实缓慢,但随着长沙对生态的重视不断提升,圭塘河又开始了另一场不断提速的“重生”。

今朝如诗

今年的7月2日,值得圭塘河记忆。

当日上午,长沙首个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圭塘河井塘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与海绵建设示范公园正式开园。

海绵城市公园,下雨时可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让公园像海绵一样会“呼吸”。相比于普通版的海绵城市公园,这个“4.0版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创造性引入了“大小海绵”理念:在大小海绵“联动”之下,实现“水体无黑臭、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

行走于圭塘河两岸,美人蕉、亮叶朱蕉、翠芦莉等水生植物摇曳生姿,4米宽夜光跑道贯穿全线,30米高荷兰风车独具韵味,还有亲水栈道、人工湖、生态绿道等,令人心旷神怡。

公园里还建有海绵城市生态体验馆、可托管耕种的四季农场、古韵古香“三塘一井”,让市民在逛公园时,体验城市历史文化。

“这不仅是一座公园,更是一座‘公园+体育+商业’业态组合的城市公园综合体。”公园内的商业综合体溪悦荟的运营指挥部负责人史莎说,“你可以一边逛公园,一边体验吃喝玩乐购。”

此外,圭塘河西岸还建设了3个人工湖,能轻松消纳部分雨水,等到雨停后,湖水又能作为灌溉用水,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圭塘河的生态修复,为了她不再受伤,更漂亮。”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圭塘河项目负责人莫登智说。

■记者 杨洁规 周可


前世

儿时河水清澈,游泳、摸鱼乐趣多

圭塘河的源头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鸭巢冲水库,56岁的宋志坤家就在这里。

宋志坤记得清楚,小时候的鸭巢冲水库只是一口不大的河塘,灌溉着周边稻田,村民们也常来摸鱼。1957年,政府在此拓水面建水库,从这引出的水滋养了河两岸一年年的丰收。

“舀了能直接喝,河里鱼虾也多。”宋志坤说,记忆中的河水很清澈,年轻时光着膀子,隔三差五地就跑到湖区来游泳、钓鱼,“草鱼、鲫鱼,钓到鱼以后伙伴们围在一起吃,那种乐趣现在是享受不到咯。”

后来,水库节流,圭塘河水量受限,再加上周边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的影响,源头水质受到了影响。如今,鸭巢冲水库成了4A级旅游景区石燕湖景区的重要部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

▲2011年,堆满生活垃圾的圭塘河岸。   图片均由 刘科 摄

污水直排,“一里路外都能闻到臭味”

记者从鸭巢冲水库出发,驾车沿圭塘河一路向北,经过雨花经开区、洞井、时代阳光大道,在省植物园西门位置,遇到了69岁的廖志华。

廖志华在圭塘河边住了40多年,以前河里鱼虾嬉戏,白鹭成群。大人拿着青菜、衣服来到岸边,不远处还有人钓鱼、有小孩戏水。那时的圭塘河水量不大,但河水清澈,不时可看见一群群游鱼。夏天和小伙伴在河里摸螺蛳。累了,倒在河畔草地小睡一会;渴了,捧起河水往嘴里送。晚上拎着一大袋螺蛳回家,炒炒就是最好的下饭菜。

在廖志华的记忆里,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河岸的稻田逐渐被批发市场和拔地而起的高楼代替,圭塘河沿线的养殖场、屠宰场越来越多。河边大大小小的污水排放口,黄色、褐色、黑色的污水流入圭塘河,“河里淤泥堆积、臭气熏天。离河岸一里路,都能闻到臭味,打鱼人再没有出现过。”

曾经捕鱼为生,无奈选择搬家

圭塘河的河床,从南到北,不断变宽。最初只有几米,到黎托街道花桥段浏阳河汇口处,达到40多米宽。

在入河口位置,65岁的蔡建国和其他几名老伙计,在岸边观看专业人员处理入河口水域水面漂浮物。谈及圭塘河,蔡建国说,以前这里是郊区,附近都是农户,河岸种满了菜。

朱老比蔡建国年长一些,早年靠捕鱼为生,圭塘河就是他一家老小生计的保障,“有时候一天能捞几十网。”

“后来,附近的居民都不喝圭塘河的水了,只拿来浇菜。”蔡建国回忆说,2000年以后,由于上游的污染加上地势放缓,河道里污水和垃圾散发出的气味熏得人不敢开窗,“对面有个小区叫‘双水湾’,有人开玩笑说,应该叫臭水湾。”

老房子被征收后,家人受不了周边的气味,2013年,朱老和蔡建国都举家搬迁。2016年,圭塘河一度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名单。

曾一度消失的白鹭回到圭塘河,圭塘河活了。 刘科 供图

今生

“白鹭重回,圭塘河活过来了!”

近30年的污染,让圭塘河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臭水沟”。转机来自1999年,那一年,随着《1999-2010年圭塘河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规划》的出台,长沙市雨花区成立了“圭塘河综合整治指挥部”,开始着手对圭塘河的全面治理工作。

“治理这条河,我们花了大力气。”雨花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对圭塘河全流域进行全面排查后,圭塘河水“屡治屡黑”的根源找到了。上游跳马镇地下管网缺失,老化破损现象严重,污水处理能力非常薄弱。源头的水质有问题,沿途怎么治都不行。雨花区一方面对跳马片区地下干支管网进行改造,实现污水管网配套;另一方面,针对圭塘河源头来水不足的问题,引浏阳河水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注入。

地下的问题解决了,岸上的问题也要解决。为了截断污染源,圭塘河边的200多万平方米违章建筑被拆除并恢复自然生态,沿线119个排水口全部实现截污,还安装了智能检测设备,排水数据每5分钟就上传一次。

2017年,在一次例行巡河时,一只白鹭闯进了环保志愿者刘科的镜头。作为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白鹭在消失多年后重回圭塘河,这让刘科很是兴奋,“圭塘河活过来了!”

▲治理后的圭塘河绿意盎然,风景如画。

环境好了,离开的人又回来了

在进入黑臭水体名单两年多后,圭塘河全域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Ⅳ类,2020年年均水质达Ⅲ类标准,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1年7月2日,长沙首个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圭塘河井塘城市“双修”与海绵建设示范公园正式开园。

对于圭塘河的改变,刘科深有感触。他从2010年开始,用镜头记录圭塘河的点滴变化。在他的电脑里,存有上万张关于圭塘河的照片。

“从百米高空看现在的圭塘河,就像一条蜿蜒美丽的绿带。”6月22日,刘科操纵无人机拍下了圭塘河沿线的河道实景。高清镜头下,羽燕湖、樱花大道、圭塘河岸悠游小镇、公园,犹如颗颗珍珠串联圭塘河。

附近居民也深切感受到河流正在重新焕发生机,“以前这里河水污染严重,我们都不愿意来,现在经过治理后,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每天都会来走一走。”35岁的蔡浩曾是圭塘河畔的老住户,后因无法忍受圭塘河的环境搬离。2018年,他又搬了回来,将家安在圭塘河畔的五矿万境水岸小区。

这条河呈现“绿色湖南”的答案

圭塘河的完美变身,是湖南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城市青山绿水净土的一个缩影。

这份“绿色答卷”可以为证:

2020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均值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取得历史性突破;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达到91.7%,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6%;

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资沅澧四水干流108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II类,60个“水十条”考核断面优良率达到93.3%,比2017年增加5个百分点;

通过持续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2020年,湘江干流39个断面全部达到Ⅱ类水质,镉、汞、砷、铅和六价铬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浓度比2012年平均下降58%以上;

湖南绿色版图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底,湖南共批建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湿地保护率达75.77%,位居全国前列。

风景怡人的圭塘河两岸。

亮点

以河治河、以河养河

据悉,除了财政投入,长沙市雨花区创新建设模式,以河治河、以河养河。政府联手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生态整治和产业开发,为流域治理提供人才、资金、技术、运营、维护方面的长效保障。

社会资金注入,加快了沿河公园的建设,长沙首个采用PPP模式的治河项目——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城市示范公园2018年开工建设。河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不少品牌涌入,也推高了园区内物业用房的租金。

入夜,漫步重焕美丽和生机的圭塘河,喜盈门·范城、五江天街等现代化高楼的时尚气息扑面而来,五彩霓虹次第点亮,老人们在广场上翩跹起舞,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打闹。

“治河的最终目的,是把曾经的圭塘河还给市民;综合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市民共享河流带来的环境与风景。只要老百姓重新回到圭塘河边了,就是值。”雨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圭塘河28公里水路,将变成一条串联起绿色与经济的“生态河”。

责编:戴蓉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