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总导演李越胜创作手记:当一名登山者

  湖南文艺网   2021-06-30 13:21:25


高燃!定档!大型电视理论专题片《选择》将于6月28日至7月2日,湖南卫视黄金时段18:00-18:30首播!湖南都市频道28日晚8点同步播出!


一部煌煌百年党史,有多种打开方式。

·如何摆脱党史梳理的惯性表达,找到那个独特的叙述入口?

大型理论片《选择》,选择了“选择”这个关键词作为打开百年党史的入口:采用跳跃式叙述结构,回到百年党史上一个个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聚焦中国共产党在一次次风云变幻的时刻作出了怎样拨云见日的抉择,用这种“历史设问”、“情境代入”的方式,让今天的年轻观众在“观剧式”的理论节目现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19世纪上半叶以来,西方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机时代,满清政府却因为长期选择“闭关锁国”的政策,别无选择地沦为了列强瓜分豆剖的“鱼肉”。黑夜里也曾闪过几道闪电,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但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袁世凯复辟失败后,中国又进入“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军阀混战暗黑时代。中国向何处去?理论片《选择》来到的第一个历史十字路口,是从前清户部员外郎梁济的人生选择题开始的。

梁先生发出悲怆的时代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随即投水自尽,留下遗书“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当时,像梁济这样因对“铁屋子”绝望而赴死的人,前有陈天华,后有易白沙,没有留下名字的“殉国者”还有很多。

理论片《选择》第一集《开天辟地》,讲述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第二集《星火燎原》,则讲述中国共产党选择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选择“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走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道路的故事。

第三集《换了人间》,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选择抗美援朝、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自主研发原子弹、重返联合国等故事。

第四集《东风浩荡》,选择从1978年7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面临大规模“逃港潮”,是继续粗暴制止还是换一种思路,鼓励发展民间贸易的“大抉择”开始。4个月后,小岗村自主探索包产到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继召开。节目还回到苏联解体之际,飞临俄罗斯上空的中国代表团专机是立即折返,还是继续访问之旅?改革开始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全面取消农业税等历史现场,追寻这些重大抉择背后的故事。

第五集《伟大复兴》,选择的第一个故事场景是:2012年12月7日,深圳五洲宾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不住预留的总统套房,要求撤掉会议室里的花篮、水果,还要求关掉餐厅就餐时常明的大灯。这位特殊客人就是在党的十八大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节目讲述了新时代以来,反四风、打虎拍蝇、精准扶贫、推进生态文明、自主创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迎战新冠疫情等重大时代节点的故事。

理论片《选择》,用大量史实雄辩地证明: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一艘红船扬起了信仰的风帆;因为选择了星火燎原,镰刀斧头唤起工农千百万;因为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因为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因为选择了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纛猎猎作响。节目还面向未来作出宣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那千秋伟业担当。

· 如何打破理论节目的固有范式,找到那个独特的叙述方式?

《选择》在策划之初,就设造了“连珠九箭”的创新:以回到历史十字路口为线索的跳跃式叙事结构;电影级拍摄的引子故事代入;外景记者前往故事发生地穿越时空的追寻短视频;回到历史情境的现场观众互动选择时刻;从五四木刻风、苏区漫画到新国风漫画的不同时代动漫表达;每集设置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使节目形成情理交融;AI算法“复活”老照片,实现现场嘉宾与历史人物的“古今对话”;通过AR技术,实现嘉宾从天南地北的外场直接走进演播厅的无缝衔接;运用XR技术打破舞台置景的局限,营造立体沉浸式舞台。

《选择》第一集开篇,是外景记者刘佳颍在夜色中搭乘电梯,按下“1919”的开门键,随后她进入的是悬挂着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巨幅肖像的展厅,这些历史人物纷纷开口说话,讲述他们救国救民的探索和未竟成功的苦闷。而第二集开篇,是外景记者苏眉月在电影院观看一部编导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看到共产党员谢伦和他的父亲谢泰珍双双被绑赴刑场,儿子跪下请父亲大人先行的场景,苏眉月流下热泪。这种微电影拍摄方式,打破了理论节目的固有范式。

而在外景记者前往故事发生地拍摄时,中共一大旧址的花瓶、火柴盒、门等“历史见证者”纷纷开口说话,还有,鸭绿江大桥展开一场71年前的自述。为了给观众呈现耳目一新的表达,编导们不拘一格,天马行空地挥洒创新之舞。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作出那些关键选择的?《选择》不仅还原了历史情境,而且在节目现场,由观众互动投票参与,让今天的年轻人感同身受的回到历史现场,深度思考这些选择的来之不易,打捞一把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钥匙。

《选择》每一集都有一个极致的奉献与牺牲的故事:第一集中的《刑场上的婚礼》,讲述共产党员周文雍、陈铁军假扮“夫妻”从事地下工作,因志同道合而暗生情愫,在再次被捕后,两人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在监狱像真正的夫妻一般拍一张合照。刑场就是他们的礼堂,刽子手的枪声就是他们结婚的礼炮。节目嘉宾在现场动情地说:这个故事,就像一颗子弹,一定会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时空里永远飞翔。这种历史现场与情感故事的交融,使理论片《选择》实现了情与理的交融。

为了丰富节目的影像表达,《选择》根据不同年代,创作了大量情景漫画。第一集《开天辟地》采用的是五四时期木刻漫画风,第二集《星火燎原》采用的是红色苏区漫画风;第三集《换了人间》,采用的是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漫画风;第四集《东风浩荡》,采用的是20世纪八十年代漫画风;第五集《伟大复兴》,采用的是当代新国风漫画。

此外,《选择》创新运用AI、XR、AR技术,让历史人物的头像动起来、会说话,让外景记者从天南地北的外场直接走进演播厅,让节目现场变成一个沉浸式视频环幕。在全片收官阶段,晚清小说家陆士谔惊现节目现场。100年前,陆先生写了部幻想小说叫《新中国》,如今他百年前的梦想全部变成了现实。节目嘉宾高兴地与陆先生聊起了当下中国2035远景目标和2049“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一座没有尽头却永远风光无限的高峰。每一次抵达,都只是下一次出发的原点,每一次出发,都是一次与他人也与自己的较量。创新路上,我们愿做那永不知疲倦的登山者。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艺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