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曾离去——-洪江市社会各界追忆袁隆平院士

  洪江市新闻网   2021-05-31 09:10:44

68年前,一位怀揣梦想的青年来到安江;一粒种子从这里萌芽开始走向世界。

68年后,一位一稻济世的老人离开我们;亿万苍生涕泪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

雪峰呜咽,沅水凝滞。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不幸在长沙辞世。连日来,在袁隆平院士曾经工作生活过37年的洪江市,社会各界纷纷用不同的方式追忆袁老……

在农业人的耕耘里

“那天,他大清早就下试验田播种,衣服都没来得及换,赤着沾满泥巴的光脚走上课堂……”洪江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杨永曜永远记得这一幕。1995年6月,他受单位委派,前往长沙参加为期两周的培训,授课的老师便是袁隆平。

“家里水稻产量怎么样,建设有哪些变化,农业发展好不好,你们的待遇怎么样……”得知杨永曜是来自洪江市,袁隆平高兴地拉起他问这问那。

培训期间,袁隆平多次邀请杨永曜到家畅聊洪江市的发展,并嘱咐老伴邓则下厨招待,杨永曜现在回想仍是满满的感动。他表示,袁隆平的朴实和对洪江市的关心深深影响了自己。

“我在黔阳安江(现洪江市)工作、生活了30多年,并与黔阳冰糖橙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11月,80多岁的袁隆平院士赴央视为洪江市的黔阳冰糖橙代言推荐,深情地为第二故乡打call,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甜。

洪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杨贤德说,袁老对洪江这块土地爱的特别深沉,先后为托口杨梅、大崇金秋梨、黔阳黄桃等黔阳牌系列水果题词代言,不仅让这片神奇的土地出了名,也让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受了益。

“袁老的离去,是农业人的巨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他的精神,履职尽责、一心为民,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杨贤德表示。

袁隆平院士在央视为黔阳冰糖橙代言

在奋斗者的坚守里

“小胡,你好好干,我支持你……”回想起2015年的中秋,洪江市沙湾乡月亮村农家汉子胡双辉看着袁隆平院士的遗像涕泪涟涟。

当时,创业屡屡受阻的胡双辉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打算利用雪峰山独有的气候发展高山绿色水稻,准备向袁隆平院士求教。怀着忐忑的心情,他独自背着自产的十多斤绿色大米前往袁隆平院士家拜访。本想着只是碰碰运气,没承想不仅如愿见到了一直敬仰的偶像,袁隆平还很热情的招待了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乡”,并欣然为他生产的大米题词。

受到鼓舞的胡双辉重拾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注册了洪江市第一个优质大米商标,产业也开始逐步走上正轨。2018年,袁隆平院士为他牵线搭桥,帮他彻底解决了销售瓶颈期的问题。

“有了袁老的鼓舞,我和儿子才有信心执着于水稻事业,以后还要让我的孙子继续种田,发展更多的优质大米,帮助袁老完成‘老百姓吃饱更要吃好’的夙愿。”

回忆起与袁隆平院士第一次见面的情形,80后创业者屈禹甜记忆犹新。那是2017年,在袁隆平院士家里,正和一群来自安江的老朋友聊得正欢的袁隆平院士,还是注意到了坐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屈禹甜,并主动和她打起了招呼。

在屈禹甜的记忆里,见到袁隆平院士的第一眼,觉着就是一位很普通的爷爷,与他畅聊四五十分钟之后,却发现这位爷爷不仅待人随和亲切,所拥有的智慧更是令人所敬佩。

屈禹甜原是某公司重要岗位负责人,受到袁隆平院士多次为家乡宣传农产品的感召,毅然决然放弃了原高薪职位,开始了助推家乡生态水果品牌打造和销售的创业之路,带领当地群众增收。

“袁爷爷曾跟我说洪江市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梦是他的第三个梦,这也成为了我梦想的开始,也将会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会努力像袁爷爷一样为家乡做出更多的贡献。”

袁隆平院士为屈禹甜题词,鼓励她创业

在老百姓的心坎里

“爸,袁爷爷走了……”5月22日下午,家住洪江市安江镇大畲坪社区67岁的宋和平第一时间接到了远在江西的儿子打来的电话。

回想起曾与袁隆平短暂共事的点滴和最近电视上看到的身影,宋和平并不愿相信这是个准确的消息。直到去理发店的途中,他再次接到了老伴的电话:“老宋啊,袁老走了,明天农校的追悼会,记得早点去……”这才把一直深深怀疑的宋和平拉回到了现实,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1980年,对杂交水稻充满兴趣的宋和平得到了一次偶然的机会,作为全市唯一的一名农民代表参加了地区科技大会,随后便跟随袁隆平团队一起前往海南参与了为期两年的制种工作,从此便慢慢开始接触到袁隆平。

水稻抽穗扬花期间的管理是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时期之一。量温、观察、测肥……袁隆平每天在田里从早忙到天黑,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一次中午12点,袁隆平顶着日头观测记录水稻扬花情况,由于蹲得太久,腿有点酸麻,不小心摔倒在田里,浑身湿淋淋的。看到这种情况,宋和平连忙劝他回家换衣服,他却连连摆手说,这是关键时期,不能落下,再坚持2个小时,否则试验又要重来,不划算啊!

“制种来不得半点马虎,种田也一样。小宋啊,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把技术教给村民,国家粮食保障真正靠的就是你们……”期间,袁隆平总是这样叮嘱宋和平。

回忆往事,最令宋和平难以忘怀的是,1981年的秋天,正值秋收农耕最忙之际,袁隆平居然还记住了自己的结婚日期,委派他的团队参加了婚礼。

“袁老这个人非常务实,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来虚的,都是实打实的。打我儿子小时候开始,我就喜欢把自己和袁老打交道的事说给他听。今后还要说给孙子听,代代传下去……”宋和平满是激动。

在师生们的拼搏里

袁隆平逝世后,洪江市各中小学纷纷开展缅怀悼念活动。5月24日,在洪江市隆平学校操场上,全校2700余名师生唱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表达着对袁隆平院士的无限哀悼。

“13点25分收到袁爷爷逝世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当通过手机反复确认,消息真的证实时,很伤心,感觉就如同失去自己身边的亲人,空落落的。”14岁的初三学生易颖,本可以选择去到怀化就读,但从小深受袁老影响的她,在小升初的关键时刻,毅然选择了来到隆平学校。如今马上初中毕业的她坦然说道:“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将带着隆平精神继续努力!”

2017年,洪江市委、市政府计划修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向袁隆平院士汇报,希望以他名字命名。“这是培养后代的大事!”袁隆平欣然应允,并亲手题写校名。

隆平学校的校徽主体图中包含着饱满的“稻穗”,彰显着学校对袁隆平院士的崇高敬意。学校每到秋季开学,都会向新生讲述袁隆平院士事迹,介绍校名的由来,鼓励学生学习隆平精神,争做隆平人。

“袁老在研究杂交水稻时,面对重重困难,也不曾放弃,在取得成就时,即使是90岁高龄,仍坚持亲自下田,用心呵护稻苗,这种艰苦奋斗、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的精神既让人感动,也值得所有人认真传承。”缅怀现场,该校教师杨爱玲眼里泛着泪花表示,作为隆平学校的一员,更要传承隆平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洪江市隆平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悼念活动

一稻一生,福荫万民;音容宛在,功勋永存。是的,他从未离开过我们,在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里,在每一处飘香的稻田里,在每一颗绽放的谷粒里,在洪江的每一寸土地里!(通讯员:李林 邓晓芸)


责编:肖焙丽

来源:洪江市新闻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