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10 16:57:21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见习记者 卓萌 通讯员 曾敏
节到立夏万物兴,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5月7日,常德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5月8日,记者跟随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新到任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走进脱贫村田间地头,乡村振兴“战斗”气氛正酣,令人振奋。

(卸甲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考察光伏电站项目)
用新能源 过新生活
在白鹤镇卸甲洲村,记者一行来到村里的光伏电站。阳光照耀着深蓝色的太阳能光伏电板,光能转换为电能,输往千家万户。村干部介绍道,卸甲洲村光伏电站是扶贫光伏电站。这1.7亩地原是荒地,2017年架设起光伏电板,并网发电。一年可发电5万余千瓦时,相当于10多个普通农村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可为村里带来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乡村振兴,倡导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理念。新能源项目正符合这一要求,发展前景也很不错。我们初步设想,将光伏电站项目做大做强。”卸甲洲村驻村工作队长王忠勇介绍道。他计划争取资金投入,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届时,老百姓有意愿的,可以不花一分钱,在自家屋顶架起光伏发电板,一部分电百姓自用,用不完的并入电网,产生经济收益。同时还能保护屋顶、防晒防风,带动美丽屋场建设。地面上的光伏电站区,则将对垂直空间进一步加以利用,养鸡鸭兔羊等。
“用上新能源、过上新生活、打造新产业、营造新环境、展现新风貌,‘五新’振兴乡村,这是我目前对卸甲洲村未来发展的构想。”王忠勇眼中满是憧憬与斗志。

(同兴村阳湖农场,农民正在打理景观苗木)
现代农业 领航振兴
走进白鹤镇同兴村阳湖农场,园艺景观苗木成行成片,姿态万千。三五位农民正头戴草帽,精心修剪枝条。采访队伍中有懂行者,边走边看,发出阵阵赞叹。据其介绍,这些苗木大多“身价”不菲。
农场女主人鲁军介绍说,自己和丈夫在2013年创建家庭农场,现在的阳湖农场便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而来。整个农场占地700余亩,其中200余亩为景观苗木,覆盖罗汉松、红豆杉、黑松等多个品种。价值1万元以上的景观植物就有1000多株,还有一些特别名贵的,价值超10万元。
现在,农场集餐饮消费、农副产品销售、景观绿化、果蔬采摘、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带动周边村民50多人务工,平均每人每月增收2500元左右。

(乡村振兴工作队走访阳湖农场)
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子忠告诉记者,同兴村位于柳叶湖东岸,土地肥沃,现有7200亩耕地,其中集中育秧的高标准农田2000亩。水稻、棉花、油菜种植等是村里的主要产业,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
“未来,我们将继续狠抓粮食生产这一龙头,同时加大对‘一村一品’发展支持力度,计划以阳湖农场和村里400余亩的优质苗木基地为依托,发展苗木经济。形成现代农业为主,带动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产业、夕阳产业多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杨子忠说。

(白石社区子麓染坊。图源受访者)
农旅融合 文创增色
红砖砌墙,青瓦作顶,原木色桌子上覆着暖白色的亚麻布,花瓶里大朵的金色向日葵开得热烈……白石社区龙铺堰的子麓草木染坊,既有着现代居所整洁便利的特质,又保留了农家别院的特色风味。
堂屋衣架上悬挂着染好的织物,温柔的蓝色黏住了来客的目光。染坊主理人告诉记者,染布所用染料都提取自天然植物。染坊开设的教学课程很受欢迎,每逢节假日,小院分外热闹。
社区内另一家手工作坊——飞鸟木工坊同样雅趣十足。工作室主人皮怡精心打磨和雕琢的木质器具,质朴而精巧,叫人爱不释手。目前工作室主要通过开设青少年木工课程和亲子课程、接定制订单实现盈利。

(飞鸟木工坊木工作品一览)
白石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涂习红,原先便是社区的扶贫工作队队长,对白石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说,白石社区背靠太阳山,毗邻柳叶湖,发展文旅产业具有较大优势。近几年这一带涌现出一批特色手工作坊,未来社区将进一步打响这些品牌,连点成片,通过“特色文创产品销售+体验式消费”模式,带动当地文旅经济收入。
社区7组的玄龙山庄前坪,高大的树木在地面投射出一片阴凉,树下,有客人饮茶闲聊。山庄老板孙兵30岁出头,高高的个子,爽朗爱笑。孙兵原先在上海一带经营健身房,3年前,涂习红联系孙兵,希望他支持家乡发展建设。恰逢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振兴乡村经济,孙兵决意回乡创业。他先后到浙江、江西、湖北等多地考察,回乡后,在太阳山脚下利用承包的200多亩土地,建设起这座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农庄。
除一座4层高的木屋客栈外,农庄还配套了火龙果园、桑葚园、葡萄园、百花园。果园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坚持原生态;花园有专人负责打理,四季花常在。去年,孙兵的农庄还给10多位贫困户每人赠送了100多棵果树苗,不仅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包销售。

(白石社区玄龙山庄桑葚园)
“白石社区是杨阁老故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现在又有这么多年轻人回乡发展文旅产业。我们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依托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影响力,引流游客,打造‘党建+农、文、旅融合’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涂习红说。
责编:卓萌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