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我的村”湘潭篇|窑湾街道唐兴寺社区:居民公约门口立 文化底蕴心中留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19 10:53:06

金鹰报· 新湖南社区频道见习记者 李祯媛  记者 任琼瑨  王薇  视频 艾鹏飞

古话道:“先有唐兴寺,后有湘潭城”。

湘潭市雨湖区窑湾街道唐兴寺社区所在区域在历史的进程中,曾涌现出许多名人轶事,留下了诸多古迹、建筑,如唐兴桥、望衡亭、陶侃墓、何腾蛟墓、求子桥、秋瑾故居等。

如今,社区内一幢幢徽派风格的建筑顺着古巷分布,青石小径穿肠而过,高脊飞檐、白墙黛瓦、错落的马头墙和精美的砖木石雕,远远望去,好似一幅精致优雅的水墨画。

“千年唐兴万户情,陶侃运甓勤忠廉,巾帼英雄秋女侠,中华精神兴天下,传统美德要弘扬,家风家教兴表率……”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上,一块“同住唐兴寺,用心共建美好家园”居民公约宣传栏格外显眼,记者读上几句,便感受到了社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唐兴寺社区成立于2017年,由窑湾社区和唐兴街社区合并而成,现有居民1986户6131人。近年来,唐兴寺社区坚持以党建为总揽,以“服务群众、传承文化、力促景区”为主线,以打造有底蕴、有温度、有人气的高品质生活社区为目标,制定出了一套以“居民自治+德治”为特色的居民公约。

“以居民自治+德治引导居民,社区有啥变化?”记者问。

唐兴寺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粟娜笑而不语,领着记者往社区里走。

“以前,辖区内的小区破旧不堪、停车困难、私搭乱建、垃圾积存情况多,还有的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闹纠纷。”2018年,社区召集党员、居民代表、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征求意见,将居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小区自治管理、老旧小区管理等焦点问题纳入公约范畴,确保公约接地气、可操作、较全面。目前,公约涵盖小区管理、文明新风倡导等13个方面的内容。

记者跟随粟娜走进一个个小区,宁静恬淡的居住面貌便印入眼帘。街道干净整洁,修剪整齐的绿化树木郁郁葱葱,居民家前屋后收拾得井然有序。

“同建公约兴文明,遵纪守法保安宁。从源头进行治理,把遵纪守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做事有标准,守程序,矛盾纠纷大大减少。”粟娜介绍道,唐兴寺社区创新沟通协调模式,建立“网格化+微信群”模式,实现服务“零距离”;通过“互联网+茶话会”的形式,让居民解决身边事;设立4处阳光议事厅,召开会议20次,极大提高了居民自主参与社会治理。

“立足当下发展,也不忘守护传统,社区在全面营造德治氛围方面狠下功夫,积极向居民宣传‘好家风、好家训’,将传统家庭道德教育方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居民公约实施以来,让粟娜感触很深,社区依托窑湾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区、街道两级资源力量,协助创办“窑湾故事汇”,定期举办文艺晚会,让窑湾人在舞台上说出窑湾故事、展示人文风情,引导广大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积极传颂居民公约。

除此之外,社区打造了家风家教故事展厅,编印家风家教绘本。收录陶侃、褚遂良、何腾蛟、曾国藩、毛泽东、齐白石、秋瑾等20余位历史名人故事,宣扬廉洁奉公、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弘扬敢为人先、忠贞为国的革命精神。

同时,建立了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秋瑾故事展厅,组建社区讲解员队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和青少年学生参观学习。

“社区居民治社区,热爱社区文化,才可能将社区打造好。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和推广居民公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唐兴寺经验。”粟娜信心满满地说。

“办不办、怎么办、谁来办,由群众说了算。”谈起近年来居民公约带来的文明新风,雨湖区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卫满是欣慰,“目前全区53个村(社区)都修订了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并根据辖区特色打造各自的亮点,坚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在他看来,每个居民践约而行、依法而治,每个村(社区)把“管理”转变为“服务”,才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


记者手记:以唐为脉,和兴家园

依山傍水,宁静如画的窑湾,始建于晋代,历经1700余年的沧桑巨变,已成为湘潭城区文化发源最早、人文资源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方。

古桥、古寺、古树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秋瑾故居也为唐兴寺社区注入红色基因。

如今,这里更是实施“居民公约”的新样板,利用“小公约”向居民传播着“大文明”。

小区换新颜,环境更宜居,群众最有感。家风家教展示馆、“馨帮手”社会工作室、爱心银行工作室、阳光议事厅、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多功能阵地,满足居民多样活动需求;探索社区群众性自治管理新模式,让居民真正在此感受到“以唐为脉,和兴家园”。

学习新语

2021年,唐兴寺社区将通过加强班子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等举措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

同时,采取一系列平台增强社区治理能力,一是通过“馨帮手”志愿者的联动,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二是通过党员、居民志愿者以及网格管理,引导居民大家事大家办,把矛盾化解在楼栋中、网格里;三是通过“一门式”服务,引导社区提升服务办理能力,让居民群众少跑腿,打通居民服务最后100米;四是通过社区学院,做到“周周有课程,月月有精彩”,优化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的同时推广社区的人文底蕴,促进社区建设提质升级,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湘潭市雨湖区窑湾街道唐兴寺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粟娜

责编:李祯媛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