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文新院举办首场“学原文·悟原理”经典著作学习交流会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12 19:13:43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2日讯(通讯员 任易禄 熊颖)为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5月11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举办“学原文·悟原理”经典著作学习交流系列活动首场师生论坛。论坛以“毛泽东经典著作学习交流会——兼谈文风、话风、会风”为主题,邀请季水河教授、王洁群教授进行主讲,并与博士、硕士、本科生代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会议由院党委书记赵猛主持,副书记周鹏飞、团委书记管胜昔与师生代表40余人参加了学习讨论。

季水河教授选择《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之作,以《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的唯物史观》为题,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现实问题对当今的启示等三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涵和早期传播、《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贯穿的唯物史观立场与方法及其对思考和分析当今世界与中国形势的启示进行了深入解读。季水河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体现在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关系上,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当时世界与中国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探寻中国社会的出路。正是敏锐洞察到“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均忽视农民阶级这一革命同盟军力量,毛泽东运用唯物史观,将理论与中国现实问题相结合,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状况、生活状态、对待革命的态度以及随着革命发展将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的结论,科学回答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首要问题”。

“在国际国内环境日益繁杂的当今时代,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思考和分析面临的现实问题。”季水河教授认为,近二十年来,西方有许多关于“阶级消亡论”的思潮,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的论著,如何看待这些思潮和分析?学习毛泽东同志经典名著名篇,就要认真学习他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现实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深刻认识阶级矛盾虽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的现实,从“是否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角度,来认清当今世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同时,季水河教授还通过对毛泽东著作鲜明的问题导向、严谨的逻辑分析和简捷明了的文风等方面的分析,勉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增强问题意识,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王洁群教授通过对《〈湘江评论〉创刊宣言》和《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这两篇著作的文本解读和比较分析,深入探讨并与同学们分享了毛泽东同志从“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观念的大杂烩”到“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王洁群教授在文本解读中认为,毛泽东同志在1919年7月发表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气势磅礴,从世界革命、社会改良、人类解放的世界视角,没有组织、不懂世界、缺乏远见、落后保守的中国及湖南社会现状问题出发,对当时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提出追求真理、群众联合、“呼声革命”等解决办法,但从这个创刊宣言中,可以看出,在打倒强权“急烈的”和“温和的”两种选择方法中,此时的毛泽东主张温和的“无血革命”的方式。而时隔一年半后即1921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仍然延续了他一贯以世界眼光来看待中国社会现实和分析中国问题的视野,认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主张新民学会的宗旨应取“改造中国与世界”,而且此时的思想主张和政治取向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即在“世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中,主张“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标志着毛泽东同志彻底地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王洁群教授进一步分析指出,毛泽东同志所秉持理论和思想信仰的转变,与他这一年多里的革命斗争实践、阅读《新青年》杂志以及与陈独秀和李大钊等马克思主义者交流密不可分,更与他基于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从现实问题入手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社会理想与追求密不可分。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研读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名篇,既要将其置于当时历史背景下加以理解和把握,也要学习和领悟他的世界意识、现代意识、问题意识、结合意识和行动意识,将实事求是的原则贯穿于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当中。

在学习交流环节,2020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汤苗同学分享了自己读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对自己目前作学术论文的启示、2020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罗林丽同学则分享了自己对于《反对自由主义》等3篇毛泽东著作对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启发。

赵猛在会议总结中认为,发挥专家教授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组织师生积极开展名篇著作的研讨交流,深入学习和把握这些著作创作的历史背景及其深邃的思想内涵,是加强党史学习、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形式,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同学们以大历史观来研读和理解原著原文,增强问题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开阔思维视野,不断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养,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氛围。

责编:肖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