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梯田“开秧门” 祭迎“稻圣”袁隆平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5-28 11:18:03

新湖南客户端5月28日讯(通讯员 夏喜衡 )5月27日,海拔1400多米的湖南雪峰山花瑶梯田景区,朝霞辉映着沥沥夏雨,白云如缕缕挽纱披青山。星空云舍之下,万亩梯田之下,庄严肃穆的祭坛耸立其间,黑白相间的巨型袁隆平察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的照片和雪峰山旅游实控人陈黎明撰写的“雪峰山巅云卷哀歌思稻圣,花瑶梯田水含悲泪悼隆平”挽联悬挂在两边,如此场景把3000多位参加山背花瑶梯田“插秧节”的山民和游客以及来此参加“红色雪峰山”创作之旅的徐贵祥、王跃文、王久辛、徐剑、徐可、尹汉胤等20多位全国著名作家和《中国作家》、《解放军报》文艺副刊、《十月》、《诗刊》、《民族文学》、《中国艺术报》等十几家有影响文学报刊高级编辑们,拉回到了几天前悼念袁老的悲痛之中。

今天是袁院士仙逝后的三朝日,俗称“服三”,也叫“圆坟”。上午9点十八分,一位花瑶老者手执三支香火,焚烧一堆纸钱,面朝当代神农袁隆平遗像三作辑,然后躬身围着猪羊以及山野贡品祭坛绕圈子,他一边躬行叩拜,一边唱着悲恸的花瑶呜哇哀歌,其高吭、悲泣的哭腔,带动了一群花瑶姑娘和在场的游客观众跟着他绕圈叩拜,其悲哀的现场氛围久久在远古梯田上弥漫,在云雾缠绕的雪峰山弥散。作为杂交水稻发源地,雪峰山区千万民众对袁隆平的思念之情尤为浓烈,缅怀之意尤为深刻。他在雪峰山下的安江农校三十多年,创造发明了神奇的杂交稻种,担不尽的龙潭始终是其制种和试种基地,也是在这里实现了超级杂交稻亩产过吨粮的宏伟目标。特别是为了制种试种的成功,袁老师不知跑了多少趟雪峰山,就是当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后院,也是经常深入到这里检查和指导。2010年9月16日,袁隆平还专门来到山背花瑶梯田调研,赞叹这世界最大板块的梯田是“稻作文化的鼻祖”、“世界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并欣然提笔写下了“中国·溆浦花瑶梯田”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如今,“中国·溆浦花瑶梯田”的题字,已成为雪峰山旅游山背花瑶梯田景区的金字招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山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一粒种子让山民吃上了永恒的饱饭,一个迷人的景区使山民鼓起了腰包,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雪峰山人们永远牢记袁老的恩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等绿色富民产业,持续实现袁隆平当年提出的“肚子饱、钱袋子更饱”的朴素愿望,把雪峰山的村村寨寨建设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扬名的社会主义美丽新乡村的样板!祭祀仪式一结束,刹那间,雨住天晴。随着花瑶老人一声响彻云霄的“开秧门了”“开秧门了”,现场花瑶同胞和一大群游客、嘉宾纷纷扎裤挽袖,跳入梯田。耙田的耙田,扯秧的扯秧,栽禾的栽禾,一幅幅生动而忙碌的农耕场景,沸腾了雪峰山这块浩瀚壮丽的远古梯田。

责编:金原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