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 11:05:27
解密毛主席名言“不吃辣椒不革命”
辣椒与革命之间,隔了一段2000多年盐的历史

——王鲁湘在2020湘菜年度分享会上的演讲
记得1991年的时候,快要过春节了,北京非常寒冷,有几个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闻处的小伙子和姑娘邀请我去一家刚刚开业的毛家菜馆吃湘菜。吃湘菜的时候他们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因为美国人来到中国工作都要看一本书,就是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斯诺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说他在延安窑洞里见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躺在一把帆布做的躺椅上,很宽的扶手上放了一堆红的干辣椒,毛主席一边和斯诺谈话,一边把干辣椒像瓜子、花生一样当做零食吃,这个场景把斯诺看呆了,斯诺还没见过拿辣椒做零食吃的人。于是他问毛主席,“主席,您怎么这么喜欢吃辣椒,不怕辣着吗?”毛主席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不吃辣椒不革命”,这句话在西方影响很大,很多西方人就用这句话和毛主席吃辣椒的行为来分析他的性格。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毛主席所说的辣椒和革命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毛主席会说“不吃辣椒不革命”?所以这几个美国大使馆新闻处的人就问我这个问题。

王鲁湘
我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它确实促使我想到一些问题。首先,我们很多人有个知识误区,以为从马王堆辛追夫人那个时期开始,我们湖南人好几千年前就吃辣椒,其实不是,我们湖南人吃辣椒的历史很短,包括我们中国人吃辣椒的历史也非常短,严格说,从明末以后,辣椒才传入中国。辣椒不是一种欧亚旧大陆的原生植物,辣椒的原生地在美洲,被发现是十五世纪的事情。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美洲发现了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后来到了我们亚洲。
哪几样东西呢?第一是烟,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人和亚洲人都不抽烟的,没有烟叶。还有很多的粮食作物,比如地瓜、玉米、土豆等也是从美洲带到旧大陆的,之后欧洲人通过航海带到了东亚,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粮食结构,而且在康乾年间人口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在此之前,中国历代王朝,哪怕是升平盛世,人口都很难超越一个亿,一般都是在七千万徘徊。我们的原生粮食作物原本只能养活这么多人,我们南方的水稻是我们的原生作物,我们中国人在一万年左右的时间,把野生稻通过栽培形成了今天的水稻,水稻从中国再传到了别的地方。水稻养活的人在世界上大概占到了一半。另一种是小麦,小麦从西亚传到中国,它主要在北方在旱地进行栽种。这两种作物对种植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宜种植这两种粮食。因此,在红薯、土豆、玉米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很多地方都不适宜农业生产,不适宜生产的地方就没有人口聚集,就没有村落。比如说三峡,“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唐诗里,整个三峡没有人,只有猴子住在那,但现在三峡地区,就拿重庆市来说,三千多万人,它成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为什么?就是因为有了红薯、土豆、玉米,这些可以在很陡的坡地种植粮食。包括我们明末清初的大移民——闯关东,山东还有河北的一部分地区,向大东北移民,使东北现在成为一个巨大的“粮仓”,可是在以前,那里是没有粮食的,那里是渔猎社会,原始森林,现在就是一个大粮仓,就是因为这些新的粮食物种来到了原农地区。

我今天要讲的是,除了这些以外一个小小的食物——辣椒。辣椒原产地也在美洲,是西班牙的殖民者把它带到了欧亚大陆,然后通过大航海,欧洲的殖民者来到了亚洲,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了中国的南海,然后再北上来到了广东、福建这一带,他们来是做贸易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一些美洲的新物种,一路从印度开始,然后到东南亚,到越南,到吕宋岛,再到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烟叶,老一辈人把它叫做吕宋烟,烟叶最早是从吕宋岛传到南方开始种植的,辣椒、红薯、土豆也是。但是有个奇怪现象,辣椒逐步向中国北移的时候,它首先肯定是到沿海,比如广东福建地区,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在我们湘菜推到这些地方以前,所有中国沿海地区都不吃辣椒,为什么辣椒从那里登陆以后,没有停留在那些地方,而是越过中国沿海地区进入了中国的西南地区,进入了云、贵、湘、川?在这些地方,辣椒被接受且大规模种植,然后成为这些地方饮食不可离开的调味品。我们也就有了“辣”这个字,在此之前我们是没有这个字的,只有“辛”,马王堆辛追夫人的“辛”就是这个字,马王堆里头有“辛”无“辣”,我们过去说五味,只有辛没有辣,从清朝辣椒进入中国以后,我们就有了比“辛”更刺激的“辣”,而且辣成为了湖南、江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广大地区食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形成了我们中国地图版图上一个红色的“辣带”。那么辣椒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被接受,这说起来就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我会慢慢说到。

“辣带”图
我们再来看这个当年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地图,当年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和这个辣带是重合的,所有的革命根据地都放在这些辣椒种植、辣椒食用的版块里。

红色革命根据地图
我们再来看一张地图,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就是在这个’辣带”里头做战略移动,最后落到了延安、陕北,而延安、陕北是中国吃辣椒纬度最北边的一个地方,再往北就不吃辣了,过黄河到山西,也不吃辣椒,就这么小小的一块吃辣椒纬度最北边的地方,它成为最后接纳红军北上的一块地盘。

长征路线图
这三张地图重叠在一起,其实就可以回答这几个美国朋友的问题,辣椒和革命到底是什么关系,就是这种非常密切的重合的关系。在不吃辣椒的地方共产党根本建立不起革命根据地,不吃辣椒的地方是国统区,只有吃辣椒的地方,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才有所谓的群众基础。长征也是一样,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退出所有的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没有计划,并不是我们现在想的一样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是流窜,在围追堵截中间,完全是一种求生存的本能在领着这支革命队伍东跑西窜,但是有一点,当这支队伍跑到不吃辣椒的地方,它就会失败,就会被打回来,当它退到吃辣椒的地方,国民党又拿它没办法,它总能在吃辣椒的地区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直到毛主席捡到一份报纸,报纸上有一个豆腐块大的消息,说在陕北有人在“闹红”,所以这才一路往正北方到达延安,然后整个党中央才在延安落下地来。延安在这里养活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这些中央机关13年,毛主席才能在延安窑洞里拿干辣椒做零食吃。
那么,还是回到了这个问题,吃辣椒的地方为什么适宜红军在这里生存?在这里建立根据地,这就要讲到一个西汉的经济战略——“盐铁论”,在西汉的时候,汉文帝曾经组织了一个御前的辩论会,辩论的主题是“铁和盐要不要官营”,其中有一个叫桑弘羊的人发表了著名的“盐铁论”,他向汉文帝极力主张盐和铁是国家特别是中央政权的战略物质,一定要牢牢掌控在国家手里,这个建议和分析非常有道理,汉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盐和铁绝对官营,不许民间私自经营。这个政策一直延续下来,为什么盐和铁会成为国家的战略物质,中央政权为什么一定要牢牢掌控这个物质?我们知道铁,它除了做农具以外,最主要的是武器的材料,当然要掌控在国家手里,国家掌握这个铁,主要是防止中央政权控制不住的地区,比如说草原、西南地区,对他们是严格控制这个铁贸易,包括铁矿、铸铁、铁器。就像现在西方对中国高端武器禁运是一个道理,西方、美国、欧洲对共产主义国家是实行技术和武器禁运的,当时的中央王朝对草原地区和西南少数民族也实行的是这样一个政策。大家可以理解铁,因为铁是做器具、武器的东西,掌控了铁可以控制这个地区的政权,但是盐呢?盐为什么像铁一样具有这样的战略意义呢,桑弘羊说,盐是稀缺品是必需品,中国广大地区并不是什么地方都产盐的,沿海地区可以晒水煮盐,陆地像青海,我们有盐湖,那个时候的青海离中央政权太远,是控制不住的,而山西和陕西的交界地区有一个盐池,我们中华民族的成长比较早,之所以建立在这一个地区,文明的核心区之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有个巨大的盐池,谁控制了盐池,谁就控制了中原。后来有了打井的技术,打井抽水晒盐,比如说自贡,这是很晚的事情。直接的通过晒水煮盐,我们只有在沿海,沿海不缺盐,但内地缺盐,盐就是非常稀缺的战略物质,所有的人包括动物都离不开盐。所以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争夺盐开始的。盐既然这么重要,它就必然为统治阶层所关注,然后充分地把它的战略性挖掘出来,来利用它的价值和战略意义。盐还有个特点,比如说粮食也是战略物质,任何朝代任何政权都会建粮仓,粮食囤积后会腐烂损耗,因此储存粮食都是一个让所有政权头疼的事情。但是囤盐就没有这个问题,粮食过去在运输途中有一个很大比例的叫做火耗率,比如说大运河,元、明、清朝代,北京成为首都,人员众多,北京周边地区产的粮养活不了这个城市,所以就有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

京杭大运河 图
这个京杭大运河主要是运粮,但是这一路会有一个很高的火耗率,比如说一吨粮从杭州起运到北京,只需交0.7吨,剩下百分之三十允许在路上火耗掉,但是盐不会,盐是吸水的东西,从沿海一百斤起运到了我们湖南,这个盐可能会有一百二十斤,所以贩盐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营生。因此,过去的人做长途贩卖的时候,首选的就是盐,再加上盐是国家严控的战略物质,需要许可证,我们知道所有有许可证的贸易都是暴利的贸易,他们得到了这种官方的许可证,也就是“盐引”,有了以后就可以一夜暴富,因此,古代社会最富的人是盐商。

盐引
晋商和徽商的崛起都和贩盐有关,晋商的崛起就是因为他们取得了朝廷的许可证,什么许可证?明朝在北边长城驻扎了很多军队,军队每天要消耗很多粮食,由国家来供给这些粮食对朝廷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那么就由靠近长城的这些山西的商人替国家解决这个困难,给驻守军队提供粮食,获得的回报就是朝廷给这些商人发盐的票引。比方说你供应了一个团的军队的粮食,我就给你多少吨的盐的指标。有了这个指标,就能把盐卖到缺盐的地方去,一本万利的事,所以他们就迅速地崛起。在那个时期,走私最大的是盐,因为有这么高的利润,就促使许多冒险家开始贩私盐。
辣椒来了以后为什么这些地方不能接受,沿海不接受,沿海不缺盐,沿海觉得辣椒是个很可怕的东西。盐和辣椒是个什么关系,辣椒带盐,别人要吃十斤盐才能维持这一年生命的存续,有了辣椒之后,只要吃五斤盐。把辣椒和盐弄到一起,比方说我们的剁辣椒,我们很多的湘菜加入了辣椒以后,我们对盐的这种需求度就降低了。辣椒在某种意义上,和盐混合在一起后可以带盐的这样一种食物,因此,吃辣椒就变成了所有缺盐地区的人种植的、食用的东西,然后就变成两百年来一个主要的饮食风味。也就是说这些地方吃辣其实只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是他们与中原这种政权的拉锯,这种反抗精神却有两千多年,所以当共产党的革命之火燃烧到这些地方的时候,这些地区的人就天然地符合共产党人的革命性要求。因此,在这些地方建立革命根据地就变得顺理成章了,而一旦离开这些地区,到了不缺盐的不吃辣椒的地区,革命就没有群众基础。

通过这样一个梳理,其实,在辣椒和革命之间,只隔着一段两千年的盐的历史,盐的故事造成的中原地区和边远地区这种紧张的关系,才培养了二十世纪这样一块可以作为根据地的地区,中国革命的火种才能在这样的地区燃起来。
责编:达庆玙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