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晚清秀才参加革命,成为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的“苏区包公”!

  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   2021-05-04 09:34:51

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十六年

在延安举办的纪念大会上

全体参会者对牺牲同志致哀

毛泽东手里拿着一份

长长的烈士名单

逐一念诵

“主席数到叔衡同志的名字

我震惊叔衡同志的死

已经证实

顿时脑子里涌现着叔衡同志

临死时声音与容貌的倔强样子”

这篇名为《忆叔衡同志》的文章

为何叔衡挚友谢觉哉所写

满是说不尽的不舍与悲痛

秀才带头“造反”

何叔衡是晚清秀才

辛亥革命期间

他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

与他同为湖南宁乡人的谢觉哉

在他的影响下

一起参加了革命

秀才带头“造反”

一时间轰动湘中

1914年

38岁的何叔衡和21岁的毛泽东

在湖南一师相识

两人相差17岁

却因志同道合

结为亲密战友

1918年4月

他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

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

他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

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6月29日傍晚

何叔衡和毛泽东一道

悄悄从长沙赶赴上海

为了保密

他俩甚至没有

向前来送别的好友谢觉哉

透露此行的完整目的

当天,谢觉哉在日记里写下

“午后六时

叔衡往上海

偕行者润之

赴全国之招”

因担心泄露信息

谢觉哉还有意略去

“共产主义者”五个字

以五个圆圈替代

1921年7月

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和毛泽东

一同出席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

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

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

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与徐特立、吴玉章

董必武、林伯渠等

编在特别班学习

徐特立曾说

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

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7月回国后

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

组织营救被捕同志

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在中央苏区时期

何叔衡厉行反腐

取得了卓越成效

沉重地打击了贪污腐败分子

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

被广大群众誉为

“苏区包公”

“何青天”

1931年11月

何叔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

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

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尽管何叔衡身兼数职

他对工作仍严肃认真

坚持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

比如

他身上随时背着三件物品

——布袋子、手电筒和记事簿

号称“三件宝”

他的布袋子是自己设计请人缝制的

袋子中还有几个小袋子

每个小袋子都有它特定的用场

他的记事簿上几乎无所不记

他说

“人老了

脑子不管用

记在本子上忘不了”

这“三件宝”伴随着他

起早摸黑,走村串户

到了瑞金时

他的布袋子已满了

人证物证齐全

包括检察工作、司法工作

内务工作、干部教育情况

东西虽多但条理清楚

杂而不乱

中央苏区时期的控告箱

中央工农检察部成立不久

何叔衡就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开会

发动大家分头下去摸底

会后,他又背上他的“三件宝”出发了

他白天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边干边谈

晚上召集部分干部群众座谈

没几天工夫就掌握了很多材料

不久,各路人马返回检察部

通过汇总整理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县、区政府

单靠行政命令去解决问题

有的甚至吞没公款,贪污腐化

何叔衡认为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克服

将直接威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于是,他将这些情况

向毛泽东、项英等苏区领导作了汇报

何叔衡探索了一条

检察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反腐路子

也发起对贪污分子的严打风潮

毛泽东对这位足足大他17岁的同学

十分称赞,曾说

“叔翁办事

可当大局”

“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

1932年5月

有人向何叔衡举报瑞金县委

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

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

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

何叔衡不相信共产党内竟有这等组织部长

决定亲自带人到组织部驻地黄柏村进行调查

最终查明举报情况属实

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名义

签发了对陈景魁的逮捕令

然而此时

他收到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

面对这种情况

有人劝说道

“陈景魁有一帮黑势力

千万要小心!”

何叔衡却镇定地回答说

“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

这帮恶棍若不除掉

民众何以安宁?”

何叔衡毫不退缩

决意法办陈景魁

就在这时

有人传出信息

“中央某领导人讲了,陈景魁不能杀”

何叔衡不为所动

坚定地说

“我身为执法干部

要排除干扰!

没有胆气和硬劲儿

就难以主持公道!

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

何叔衡速战速决

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

其他恶棍与打手也分别受到了严惩

有一家人为感激何叔衡

特地酿了一壶香米酒送去

何叔衡婉言谢绝说

“我本是专门与那种向群众

索要财物的坏人作斗争的

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们的东西呢?”

赠我娣袍无限意

殷勤握手别梅坑

1934年10月

中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

进行长征

中共中央决定

将58岁的何叔衡留在根据地

坚持游击战争

“我从大军突围

他留在当地打游击过惯了患难中分手

患难中相逢

又患难中分手的我俩

虽然不知道会面何时

但都保持着严肃与沉默

饭后他用马送我归住处

并赠我一把心爱的钢刀”

摘自谢觉哉文章《忆叔衡同志》

中央红军临行前

何叔衡还脱下

女儿为他织好的毛衣送给了另外一位好友林伯渠

供他路上御寒林伯渠颇为感动写下一首《别梅坑》

“去留心绪都嫌重

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娣袍无限意

殷勤握手别梅坑”

中央红军主力撤离后于都、兴国、瑞金根据地相继失陷

血腥的白色恐怖

迅速笼罩中央苏区

留在根据地的何叔衡、瞿秋白和邓子恢等人

被迫从江西向福建转移

1935年2月24日拂晓队伍抵达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附近

经过连续四天的昼伏夜行

部队已经筋疲力尽

花甲之年的何叔衡

愈发体力难支

就在队伍原地休整时

反动武装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眼看敌人向山顶涌来慌乱之中

不愿拖累战友的何叔衡

突然纵身一跃

坠下山去

顷刻间

枪声震荡着山谷山顶只留下缭绕的烟云

以身殉党至死不屈这个曾经的旧世秀才

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仍然践行着誓言

责编:姚茜琼

来源:三湘风纪微信公众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