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飞絮,上海这次用上了四件套、外敷药和内服药

  上观新闻   2021-04-02 11:24:14

对于其他一些城市而言,将来融合多种方法的“上海经验”可提供有益参照。

上海有一位相伴上百年的朋友,它生命力顽强又富有责任心,不计较居住环境的简陋,默默为这座城市遮风挡雨、吸灰吃土。

它也有始终在线的颜值,已成为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记忆。

可每年春天,这位老朋友有一个缺点让人头疼,那就是飞絮。

记者注意到,近一周,上海悬铃木的果毛陆续开始飘扬,又一年“飞絮季”来了。

解决飞絮问题,一种观点再次出现:砍伐或移走悬铃木,可这从来就不是这座擅长精细化管理的城市的选择。

经过去年的初步探索,一个具有上海特色的“处方”正在酝酿。既有“洗剪吹”这样的物理疗法,也有“内服药”和“外敷药”双管齐下的生物疗法,此外还融合了社会治理领域的“绣花针”。


今年“飞絮季”没早到

上海春天飘舞的植物毛絮主要来自悬铃木、杨树、柳树。柳树、杨树的飞絮是它们的种子,悬铃木的飞絮主要是它的果毛。

相比悬铃木,柳树和杨树主要栽种在公园绿地里,将它们用作主要行道树的路段较少,所以悬铃木是上海道路飞絮的主要来源。

一般每年4月,随着气温上升,悬铃木新叶生长,往年成熟的果实开裂、脱落,暗黄色的团状果毛在风力作用下开始飘落。

在果毛脱落的同时,悬铃木新生的雄花序也会散落一定量的花粉,这时,行人能明显感到空气中有毛絮状物体飞舞。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工程师梁晶表示,去年,由于高温、干燥等因素,上海的“飞絮季”比往年提早了10天左右。今年,可能是受到了阴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飞絮季”恢复正常,较明显的果毛飞絮预计会持续约1个月。


“四件套”夜袭飞絮

3月最后一天深夜,岳阳路迎来一队特殊客人——俗称“四件套”:高射程风力机车、雾炮抑尘车、高压洒水车和机动清扫车。

它们一字排开,在引路车的带领下,依次而行,保持每小时5公里的前进速度。

高射程风力机车将巨大的风筒对准树枝,摆动吹风,把树上成熟欲脱落的果毛吹落。

雾炮抑尘车对准半空喷出水雾,用水将果毛裹挟到地面。

高压洒水车对准路面射出高压水柱,将粘在地面的果毛冲到路牙边。

机动清扫车和环卫师傅最后收尾,机动清扫车负责路面,环卫师傅负责人行道,清扫走果毛。

除絮现场视频:

高射程风力机车(图左)和雾炮抑尘车

被水雾裹到地面的毛絮

环卫工人捡拾风吹落的枯枝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两种道路上的悬铃木:无法通过人工修剪去除悬铃木果球的中心城区道路,以及交通受限道路或拥挤路段。

梁晶表示,这是去年绿化市容部门首次试点的物理除絮技术,因为效果比较理想,今年继续沿用。

在徐汇区,今年试点作业的覆盖范围增大了至少一倍,涉及该区47条道路的7751棵悬铃木,作业时长在一周左右,后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增加作业次数。


“吹冲扫”并不简单

吹、冲、扫……看似简单的作业方式,其实藏着不少智慧的小细节。

首先是使用“四件套”的时间。

上海徐汇园林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昫坦言,每年出现飞絮的时间未必相同,一旦错过最佳启动时间,除絮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工作人员往往在3月上旬就上街巡检,发现悬铃木枝条上有明显新芽,便请出“四件套”。

正式作业前,专业单位提前和作业路段沿线的居委会、物业沟通,告知居民,获得理解与支持。交通、电力、房管等部门也积极参与进来,协调作业路段车辆、行人的疏导、老旧电力设施防护等多方面事务。

其次是风和水的控制。

记者注意到,打头阵的高射程风力机车和雾炮抑尘车中间只有约一辆车的间距,这是为了让水雾可以及时裹住飞离枝头的毛絮。

但同时,雾炮的射程需要精密控制,确保水雾接触毛絮时的力度刚好够带着它们一起往地面沉降。否则用力过猛,水雾反而把毛絮推到更高处飞扬;劲太小,还没够到毛絮就趴下了。

雾炮抑尘车“大炮”倾斜的角度及摆动的幅度也很有讲究。经过反复试验,倾斜角度在45度至60度,左右摆动幅度各控制在30度以内,车辆与小区的直线距离不小于5米,湿漉漉的毛絮就难以沾上居民家的外墙。

“去年‘飞絮季’,在试点范围内没有接到一起悬铃木果毛的投诉。”王昫表示,使用“四件套”基本可以杜绝“漫天黄毛”的现象。


内外药各有利弊

对毛絮敏感的市民而言,好消息不止“四件套”这一个。

一项有关防治悬铃木果球药剂及其应用的研究已经启动约两年,绿化市容部门选择静安、徐汇、浦东、宝山等区的小部分悬铃木进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主要用到两大类共7种药剂。

一类是喷洒到行道树上起效的“外敷药”,抑制果球生长,让其尽快蔫掉,减少后期果毛的数量、飞絮的规模。

另一类是用针筒注入行道树树干的“内服药”,其原理是利用激素,通过调节悬铃木树体内源激素水平,控制雌花芽的分化、干扰雌株结实;又或者让花芽不能正常发育,同样起到少结果、不结果的作用。

工作人员将药剂注入树干

“外敷药”和“内服药”各有利弊。

“外敷药”成本相对低,但为保证“雨露均沾”,必须高空作业,加大喷洒量和作业面,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内服药”人工投入较大,但胜在精准,减少药剂投放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修剪控果是根本

以前也探索过用生物制剂的方式来抑制飞絮,但记者了解到,上海大规模开展相关研究,至今也不过两年左右。

一来,经过多年积累,一些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开展“临床试验”的条件更加成熟。

二来,上海近年来行道树养护得力,“长得太好”,飞絮影响越来越明显,也是促成研究加快的原因。

梁晶表示,药剂的多寡、气候的变化、树木个体情况的差异,都有可能成为影响结论的变数。这项研究绝非朝夕之功,可能要继续尝试多年,才能筛选出几种相对有效的药剂和施用方法,普遍推广到全市悬铃木行道树的果球防治上。

就上海目前的情况而言,物理冲刷技术和药剂再有效,也只是防治飞絮的辅助手段。

最根本的措施依然是修剪控果,因为果球大多生长在多年生枝条上,一般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对多年生枝条的适当修剪可以大大减少结果量;其次在夏季剥芽过程中,同时修除果球。

研究表明,通过合理修剪可在第2年减少90%果毛的产生,其巧妙利用了植物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矛盾关系。

冬季修剪行道树,枝条上挂着果球

夏季剥芽,对调整树木长势、培养骨架、减少病虫危害、提升道路的整体绿化景观面貌、降低来年果毛数量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其他一些城市而言,将来融合多种方法的“上海经验”可提供有力参照。

一些城市行道树高挂的果球已经让人工修剪“遥不可及”。这种情况下,在上海打辅助的物理冲刷技术和“内服药”可能会在这些城市成为防控果球、治理飘絮的主要手段。


“行道树之王”绝非浪得虚名

绿化市容部门指出,果毛本身没有毒害,但对于一些体质敏感人群,会带来呼吸系统不适。

建议“飞絮季”期间,市民外出佩戴口罩,必要时还可以穿长袖、戴眼镜。

如果不慎果毛飞絮进入眼睛,接触皮肤,致使发痒,切记“不慌、不揉、不挠”,立即用干净凉水冲洗或湿纸轻轻擦拭,亦可用湿毛巾冷敷。

如果出现严重过敏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既然飞絮这么麻烦,为何偏要种悬铃木呢?换一种行道树不好吗?

针对部分市民的疑问,绿化市容部门指出,上海行道树总量约130万株,作为上海主要的行道树树种,悬铃木、香樟、栾树、银杏合计占比达81.7%,悬铃木更是“主力中的主力”。

比例如此之高,是因为悬铃木堪称“行道树之王”。

从功能看,悬铃木夏季的树冠硕大,遮阳效果好;冬季落叶,透光效果佳。

从适应力看,悬铃木抗逆性强,能够适应城市贫瘠的土壤等不良环境。

从日常养护看,悬铃木比较耐修剪。

从对空气的净化效果看,悬铃木叶片宽阔,表面有毛,吸纳空气中颗粒物的效果要好于许多树种。

对许多上海市民而言,“法国梧桐”还承载了太多情感记忆,甚至是海派文化的一种关键元素。

综合而言,悬铃木作为行道树,其功远远大于过。

截至目前,上海行道树每年的“飞絮季”一般集中控制在1个月,期间对周边的影响总体处于正常范围内。

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给予理解,更多地看到悬铃木等行道树为城市带来的巨大景观和生态效应。

此外,上海中心城区的大规格悬铃木基本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栽植的存量。

针对上海中心城区悬铃木比例过高的现象,绿化部门近年已不提倡栽植悬铃木,建议提高上海乡土树种、观花色叶树种的比例。

比如,石门一路的乌桕,广粤路的三角枫,昭平路的七叶树,李村路的五角枫,凌河路的巨紫荆等。

责编:宁静

来源:上观新闻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