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约’我的村”张家界篇|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 守护“国宝村”,“小规范”见“大作用”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25 15:51:52

开篇语:

一村一规,一居一约。

好的村规民约,会让一个村(社区)呈现新气象。

近年来,张家界市把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定规矩、转观念、改陋习、树新风,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目前,全市1016个村(社区)均制定(修订)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从移风易俗到做好垃圾分类,大事小情有章可循。

随着“湘‘约’我的村”——湖南省2021年“寻找最美村规”活动的启动,《金鹰报》记者走进张家界市,寻找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地感受村规之“美”。

“湘‘约’我的村”张家界篇·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

守护“国宝村”,“小规范”见“大作用”

金鹰报·新湖南社区频道记者 谭好 任琼瑨 见习记者 梁原 视频 艾鹏飞

群山碧翠之间,依山就势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稻田、山塘和悠闲吃着青草的牛羊,在朦胧烟雨中更增添了几分和谐与静谧。站在羊儿垭观景台上远眺,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仿若人间仙境,让人沉醉其中。

朦胧烟雨中的石堰坪村仿若人间仙境。

石堰坪村,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所在地,堪称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原生态吊脚楼古老村寨,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民世代护山而劳作、靠山而耕、捧溪水而饮,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郁。

“全村现有吊脚楼182栋,百年老吊脚楼有百余栋,即便是最‘年轻’的民居也有70年以上的历史。在2013年,我们石堰坪古建筑群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到这,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英颇为自豪地笑了。

村里的百年传统民居吊脚楼是古村落灵魂的载体,如何守护传统民居保持原貌不被拆改破坏?这成为李英和村支两委压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李英面色凝重地回忆道:20世纪末,务工浪潮席卷广大农村地区,石堰坪村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挣钱。几年过去,挣了钱回来的年轻人看见破旧不堪的老房子,大多想要推倒改建成宽敞明亮的“小洋楼”,以改善居住条件。于是现代化的砖混结构开始入侵石堰坪村的吊脚楼,不少人把原来的木质结构民居建成了砖房。“看到一栋栋吊脚楼被拆改成其他模样,心里真的很难受。”李英微微叹了口气。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保护好传统的民居吊脚楼,2015年,石堰坪村开始制定村规民约,给村民立规矩,村里大小事务都按规矩来。“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村规民约里就做了硬性规定:必须坚持原有木房不拆除的原则,确保村落古朴特色……”在石堰坪村部,李英指着张贴在大门右侧宣传栏醒目位置的《石堰坪村村规民约》对记者说。

传统民居吊脚楼。

除此之外,村规民约还规定:对于新建房户,需先制定出符合本村统一风貌的效果图,签下与效果图一致的承诺书。“在村规民约制定之初,也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有些村民认为打工好不容易挣钱了,想推翻吊脚楼改建成现代砖房,结果却被村规民约限制了,他们不愿听劝、不守规矩,我们只能挨家挨户地上门做思想工作。每家每户发放村规民约宣传册,贴宣传海报,立宣传牌,还把条款式村规民约改成了‘三字经’形式,方便推广,在潜移默化中让村民知道保护古村落的重要性。”

今年57岁的石堰坪村“楼屋客栈”负责人全喜平,曾有过把自家吊脚楼改建成砖房的念头,“那时候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很淡薄,想着是自家房子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呗。”全喜平挠挠后脑勺说,村干部得知后,马上上门给他做工作,并出了个好点子:利用土家族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2014年,听取了村干部意见的全喜平成为村里首批开办客栈的人。仅仅两年时间,全喜平的客栈营业额就突破了30万。“真是要感谢村干部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才有我们家现在的好日子。在村规民约的约束下,全体村民都有了保护好传统古村落,保护好吊脚楼的意识。而且都会自觉遵守,现在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村民生活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影响非常大。利用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反对铺张浪费、移风易俗等工作,引导村民讲文明、树新风,讲规矩、治陋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随着村规民约深入人心,邻里矛盾少了,不文明行为少了,环境越来越美。李英掩饰不住内心的成就感:“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道理讲清了,大家都明白,这是为了让村子越来越好。”

因时而变,因事而变。随着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现实需要,村规民约会适时调整。“每一次修改,我们都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并听取年轻人的建议。最后汇总起来,结合村里发展的方向不断修改完善。”李英和村支“两委”成员深刻感受到,汇集了民意的规矩,村民更愿意自觉遵守。

得益于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2019年,石堰坪村获评“张家界市十佳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020年获评“全省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幸福感与自豪感洋溢在每位村民的脸上。

“目前永定区全区258个村(社区)结合实际全都自觉制定(修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有了属于村(居)民自己的‘小规范’后,大家会自觉地约束自己和他人,共同遵守,让乡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处理事情更加有章法可依。”永定区民政局基政股股长宋灵杰表示,石堰坪村通过村规民约,保护了传统古村落,带来了文明新风,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土家族舞蹈——扬叉舞。

“石堰坪,国宝村。村发展,党引领。苦创业,百业兴。村规约,大家遵。……建房屋,手续整,村风貌,须保证……”能歌善舞的土家人将村规民约改编成山歌,张口就来,源于远古的土家民族舞蹈“扬叉舞”中也融进了村规民约元素。载歌载舞,村规民约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古村落“约”出好乡风

走进石堰坪村,无论是主干道,还是乡间小路,都令人讶异的干净整洁。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个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在村规民约的有效引导约束下,不仅留住了满载着历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同时也让该村以往的脏、乱、差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

70岁的村民全宏武在放羊途中,会跟在羊群后面边走边清理垃圾。他说:“有了村规民约后,大家环保意识得到提高,自觉打扫卫生已经成为了习惯。”李英介绍,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是石堰坪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和促进乡风文明进步的有效举措。

“这几年,村子越来越美,村民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游客们满意度越来越高,村规民约‘约’出了大成效。”李英说,下一步石堰坪村将继续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村规民约“约”出村民一起鼓足干劲改善人居环境的信心和保护传统古村落的决心,真正让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学习新语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2021年,石堰坪村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一网三治”,增强村民遵纪守法,杜绝违法乱纪行为。深入群众,到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民办实事,全力打造信息化服务建设平台,让村民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风民风正,村容村貌新。

——石堰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英

责编:艾鹏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