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4-12 18:26:10
刘富喜
中国共产党立“初心”,为人民“谋幸福”,百年奋斗,功绩累累,前无古人。作者仅举攸县鸾山传奇为例。
鸾山传奇,先从古传奇一二三说起
鸾山,不寻常的地方!千古鸾山,有多古?
作者据汉墓秦简推测,这地方古“利乡”的地名,就2200多年了!
1983年湖北江陵砖瓦厂之处发掘的汉墓,出土1236枚秦简。其中秦王政27年、28年(即公元前220年-前219年)两组竹简《谳奏书》,计1272字,记载了秦王朝苍梧郡的属县“攸县”“利乡”平叛狱案。
图1:张家山汉墓秦简《谳奏书》局部 ( 图源 陈立人 )
如此说来,“攸县”“利乡”有古代传奇。作者就白话先说说这古传奇。
株洲市博物馆馆长席道合与湖南工大教授陈立人,先后考证汉墓秦简《谳奏书》,均认定“秦苍梧郡已置攸县”。换言之,秦始皇开帝国立郡县制之始,就有攸县,攸县真古老哟!
而且,就在秦王政登基称始皇之年,即秦王政27年(公元前220年),苍梧郡属县(可能就是攸县)发生利乡叛乱。苍梧郡守竈和郡尉徒唯,嘱诫临近利乡的攸县县令㢑(音退tuí),征调新黔首(乡丁乡勇头目)去平叛。攸县的两位令史(县令的属吏,约相当于如今武警、武装部头目),即義和䦈(音zuǒ左),三次同先后征调的新黔首去平叛。前两次战败,特别是第二次反盗多,益发与战,令史義战死,吓得同去的新黔首拿着分发的武器,躲入山地的柴丛草丛之中。第三次征调更多的新黔首平叛,方才取胜。
所谓《奏谳书》,是审判狱案呈送朝廷的结案文书。
为何平叛之事衍生出狱案?
事由:苍梧郡守竈和郡尉徒唯嘱诫攸县县令㢑:抓捕临阵逃脱的新黔首。攸县县令㢑没认真执行,该捕未捕,事后问责。
问责案不由攸县归属的上级苍梧郡审理,秦王朝御史府劾文书指定由异地的南郡执法。南郡卒史(郡守的属吏,约有丞、尉之类)盖庐等数人,会同代理县令的攸守傜、县丞魁审理此案。㢑在押。案件从公元前220年2月17日至公元前219年9月23日审结。经审理,㢑认罪。判决:㢑上“耐”为“鬼薪”。“耐”是秦二十级军功二等爵位以上者所服刑,即剃去胡须两年的耻辱刑。“鬼薪”即从事官府杂役三年之惩罚。“鬼薪”,为官府寺庙采薪而得名。
考证过《奏谳书》的诸多学者,未能确定利乡在何处。最近我与陈立人教授在微信中推测,利乡有可能在攸县鸾山镇的利洞村周围。因为上世纪70年代初,曾攸县县委办干事的我,跟随时任县委书记吴彦凡,在鸾山公社调查农田水利建设,在当地基层干部帮助下,用绳子捆绑腰身,放下到利洞大队的一个地下溶洞考察。我回忆那地方的现场,与《奏谳书》描绘平叛的新黔首,战败后拿着武器躲藏在柴山茅山之中的境况相似。陈立人曾以知青身份下放鸾山五年,说是到过利洞那地方,认为也许有可能。席道合学者得知这一线索,说是下次一定去调查。
作者认定以上为鸾山的古传奇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实打实的古传奇之二、三。
之二,上朝时宋徽宗问:攸邑风土如何?太学博士、攸邑进士彭天益对曰: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自此,这名言传诵至今。
图2:攸县千古鸾山( 图片来自网络 )
左:鸾山海拔524米,坐罗霄山脉武功山西麓。一峰峻立,如鸾独舞。
[附右]:古《攸县志》绘图凤岭。坐落在攸县原柏树下乡,建有凤塔。
之三,前清攸邑秀才陈之駓,不愿为官,成湖湘知名文人。著有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岛孙集》(注:国内錧藏的毁于日寇侵华攸县文渊阁被炸),他为鸾山戏台写对联: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落春雨,插夏田,秋收冬藏。
在鸾山,古人留下佳话。今人——中国共产党人书写新传奇。
陈长青:跳级学霸当“农民哥”
“农民哥”陈长青,出身农,扎根农,几十年至今耄耋,心向农村、农民、农业服务农。人生风景绚丽。
大跃进年间,中国共产党攸县和醴陵的县委、县政府,共同组织两县10万民工,联合修建大型酒埠江水库。一举实现52万亩农田自流灌溉,永远根绝干旱,泽惠湘之攸县、醴陵和赣之萍乡的老百姓及其子孙后代。
陈长青的老家官田,系攸县东部山区繁华重镇——酒埠江官田镇,因其地处库区中心,水库蓄水就沉睡湖底。
官田老百姓整体移民。得到的唯一补偿是50元期票/1人头,说走就走,毫无怨言。少年陈长青随家长移民鸾山重新打拼。
陈长青一岁时父亲因病去世,读高二正逢俗语三年“苦日子”的1961年,继父重病。陈长青立即停学回家。班主任谭运湘老师三次来信、派人劝学,且在国家三年困难有人饿死关头,班主任省下20斤粮票寄来。陈长青深深感动。但他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像继父一样担当家庭顶梁柱。就毅然休学,学业成绩好的他放弃了再读一年有可能考上大学的机会。
陈长青与我等,是60年前从初二跳级直升读高中的同班同学。我们那个班是集体跳级的俗名“跃进班”,在攸县一中序号高七班。当时是从全县7所中学挑选品学兼优41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创办的。
这些人如今怎么样?我设法把健在的29人联系上、组建 “跃进班”微信群。因休学离开“跃进班”的陈长青,这回有“回家”的感觉。
2020年11月21日,陈长青携夫人、带上土产南瓜来株洲。五位“跃进班”老同学会面,亲的不得了!笑嘻嘻劈开鸾山大山沟的大南瓜,分了!
图3:“跃进班”五同学在作者客厅留影( 江美兰 摄 )
陈长青(中),站他右边是同学黄丰文(市电子工业局原副局长)、张龙秀(市煤炭公司原人事科长);站他左边是笔者、贺洪波(原桃水煤矿矿长,后市煤炭局副局长)。
陈长青1961高中肄业回乡,被党组织看中,任南岸大队团支书。从1962评为全县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积极分子起的几十年来,每年都获得荣誉。
1964年,陈长青在征兵体检中合格,公社党委书记何曼乃不同意陈长青入伍,留住任南岸大队秘书。
1969年,郭佑芝任公社党委书记,筹划把荒地陶坪建成公社新的政治文化中心。他看中并依靠有见识、会办事的陈长青,让他担当陶坪农机站和红旗电站工程指挥长。竣工即任农机站站长。
1973年,县农机局长夏澄洲要招工陈长青到局机关上班。县委常委刘伯福在南岸办点,与郭佑芝商量,把陈长青从公社调回任大队书记。
1976年,陈长青任鸾山财政所仅一个工作人员的预算会计,属县局直管,并兼任公社企业办副主任。考察鸾山财政所创建经验的省财政厅厅长专门安排一个指标、委托县财政局长办招干手续,公社书记郭佑芝拒绝签字,把陈长青狠狠批评一顿:鸾山老苏区,当年共产党员毫无报酬、出生入死打出了红色江山。你陈长青鸾山人,公社安排工分和伙食费给你,你为什么不能建设新鸾山,你的党性哪里去了?!于是,再次失去脱产“喫皇粮”机会。
1987年,南岸村村民联名报告,公社党委书记彭解决做工作,把在公社上班的陈长青又抽回南岸任书记,并叮咛培养村主干新苗子。
2003年,改革开放大兴产业,鸾山镇和各村大挖煤矿, 60岁陈长青再次被镇领导选中,委任矿山安全和税务管理站站长,又回镇机关上班。
笔者赞叹老同学:陈长青,农村恋,好党员,像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
陈长青把自己简历告知“跃进班”微信群后发议论:
“忙忙禄禄几十年,忙中有苦,苦中有乐。朋友们都说我吃了苦,没有享受,但我不怨言。只有身体好,群众尊重我,比什么都值。现在作田、作土,自力其力,闲中取乐,天天过得开心。”
陈长青不用再上班以后,依然热心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为老百姓服务。
这次他来株洲,我询问:你现在有点什么补贴吗?
他回答:感谢组织依然惦念老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我每月可领384元。
我说:不够你老夫老妻维持基本生活呀?!
他拳头一举回答:别看我78岁了,我还有两只手、作田作土呀!
株洲四位老同学都留他在城里住几天。
他说:那不行。村里昨天去世一位五保户,我平时联系她多,必须回去帮她料理后事,我来株洲前与村、组说好了的,回乡的顺便车刚开在楼下等我。
中午便餐后,陈长青就匆匆忙忙走了。他本来就是一米八的高个子,我觉得他精神境界更高大!
回鸾山后11月23日,陈长青微信感谢并告诉我:
“这两天忙于把一位孤寡残疾的五保老人风光安排、玉骨入土为安,总算松了一口气,赢得群众好评。”
我回复:“你所作所为,与老百姓心连心,体现基层老干部、老共产党员的本色!我们为你骄傲!”
熊清泉:大山沟里“不辱使命”
特殊时期特殊人物有特殊经历。
“文革”前他还不是湖南最大的官,但官位不小了。1965年,春暖花开季节,湖南省委书记胡耀邦与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熊清泉谈话:
“组织派你去领袖家乡韶山当父母官,你要不辱使命,全心全意为韶山人民、为湘潭人民服务。”任命通知是:熊清泉同志任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韶山公社书记、韶山区委书记。
熊清泉同志感到很荣幸。时任湘潭地委书记的是华国锋同志,熊清泉同志年龄小六岁,两人相处非常和谐,工作得心应手。
“文革”一开始熊清泉被当作“走资派”打倒,后经批斗、审查“过了关”,但没有工作安排。他与妻子商量回双峰县老家种田,即向组织写申请报告。不久被批准,接到通知:下放到攸县农村劳动。
他挑行李告别亲人,与市委秘书长许长庚、市教育局谭豪声搭班车来攸县。
县军管领导小组负责人问:愿意去哪个公社?
“到最偏僻最艰苦的地方去。”熊清泉同志回答。
“那就到攸县老苏区鸾山吧!”部队来的负责人很快就明确了。
他们从县城搭班车到酒埠江公社东塘,在酒埠江水库大坝处转搭动力汽划子到水库尾的鸾山琴陂上岸,啃点饼干权当中餐。各挑行李走山路,下午五点到达公社驻地住一晚。
公社负责人见熊清泉身材魁梧又文质彬彬,打算安排在公社附近。
熊清泉同志又主动说:“我们来鸾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请安排去最艰苦的地方。”
当即面商:去南源大队荷树下安家落户。
公社驻地到荷树下20多里上坡山路,仅柞树下到荷树下的石磴路就580级台阶。每人挑的行李又加一个月的口粮25斤。
极限苦累的同伴感慨:“像左宗棠发配边疆”。熊清泉鼓劲说“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
终于到了。队长吴子华热情接洽。疲倦不已的城里人当晚和衣而睡。
融入老百姓方知:真正的边远大山区。荷树下峰海拔1080米,处湘赣两省三县(攸县、茶陵、莲花),四乡(鸾山、漕泊、八团、白竺)交界之地,是“一脚踏两省,鸡叫在天边”的大山沟。
图4:住在泥抖墙、杉皮稻草盖顶的老房子( 图源《泉水叮“东”》 )
老房子20年没人住了。第二天来人帮忙打扫卫生,架起柴火灶,就安家了。
而且知道:名副其实老苏区。大革命时期荷树下是中共湘赣临时省委,茶、攸、莲中心县委,湘赣游击队及中共湘赣边特委所在地。朱德、彭德怀、谭震林、罗炳辉、蔡会文、萧克、滕代远、谭余保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从事过革命活动。
三人组居时熊清泉主动做饭做菜。后来两位同伴提前回湘潭机关。队长吴子华把独处的熊清泉接到自己家里住宿,安排他到队里各户轮流用餐、交伙食费。
熊清泉与老百姓相处更加紧密。学会了在小块冲田“斗笠丘”“蓑衣丘”犁田耙田等当地全套农活。为确保冲田粮作物不受野猪损害,熊清泉与队长想出办法:用楠竹加工成一个水兑,流水冲到水兑上,每10秒钟左右发出一声巨响,野猪就会恐慌而逃。他时不时帮助队里三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挑水、拾柴火。又动员荷树下、虎形两个生产队合作建成小学,请来老师,让高山儿童有机会上学。与干部群众一起,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收音机是他行李中的奢侈品),一起学习他订的农业科技报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大山沟适宜种单季。于是引进单季稻良种“粘谷矮”农758、湘粘2号;改良旱土作物耕作技术;争取公社同意挖笋、加工玉兰片以增加收入。两个队出集体工的劳动日工值由一角上升到一元,成10倍增长。
图5:劳作在崎岖、陡峭的山路( 图源《泉水叮“东”》 )
在冲田踏一上午打谷机,挑150斤一担水谷,走五六里山路,送到生产队晒谷坪。常常双脚颤抖,膝盖骨酸软,喘不过气来。下放劳动“大官”熊清泉练就老农般强壮筋骨。
熊清泉在劳动之余绘画吟诗、唱客家山歌和苏区红歌。虽苦累却乐也融融。
山乡劳动的磨练和苏区红色文化的熏陶,使熊清泉同志身心舒畅、提质。这为他后来更好地履职湖南省长、省委书记,打下了前行的基础。
熊清泉同志离开下放劳动的大山沟之后,不忘劳动、生活在一起的老乡,关心山区苏区建设,并多次来攸县基层视察、指导工作。
图6:1987.8熊清泉重上南源(图源 陈长青)
熊清泉与南源荷树下部分村民在南源小学留影
小学是熊清泉下放在这大山沟“劳动锻炼”时倡建的
图7:苏区公路酒漕线段( 图源 《泉水叮“东”》 )
在省委书记熊清泉关心下,方便老区人民出行的苏区公路1985年建成。
图中的砂石公路沿着大型的酒埠江水库的山地通行。
郭佑芝:写实鸾山变迁蓝图
我大学毕业后不久在石羊塘公社下放劳动一年,临时被抽调参与审干,因此 1969年到鸾山,第一次见到公社党委书记郭佑芝。
印象很深:个大、头大、眼睛大,秃顶,有精气神。
郭佑芝1929年生,江西吉安雅池村人,最初是吉安塘东市南杂、布匹学徒, 1948年来攸县西街中共地下党布匹店铺,1950年任城关布匹店铺工会主席,调县银行系统后曾任副行长,再进省老干文化学校学习,当过县财贸部长、皇图岭公社书记。1969到鸾山工作,由工作队长再公社书记。
在20世纪70-80年代,他人生跌岩,“大起大落”。
“大起”在于:真心为鸾山老百姓,大干了一番事业。
当年贫困鸾山,喫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金瓜(南瓜)“津”半年,萝卜来上前。细孩想喫肉,全靠等过年。夜黑打火把,落雨穿木匼(木制钉鞋)。
为改变老苏区落后面貌,他雄心勃勃提出,学大寨拼命干,写好“两篇半文章”:一篇是,主攻人多地少产量低老问题;另一篇是,攻克无机缺电少动力难题,半篇是,建设鸾山公社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陶坪。
图8:郭佑芝在红军列宁室召开开党委会( 图源 陈长青 )
列宁室是红军开辟的政治学习室,位于南岸大队山脊。
在列宁室构思老区鸾山变迁“两篇半文章”,具有特殊意义。
图9:陶坪渠道渡槽( 图源 陈长青 )
公社书记郭佑芝(左二)、指挥长陈长青(左一)与指挥部人员合影
构想的愿景没变空谈,成于与鸾山人民一起实干。
一是修通陶坪渠道、东升渠道,新开260多亩水田。改造几千亩低产田。
二是建成公社红旗、缅怀电站、把荷树下高水头溪水集中建成哨所1号、2号电站,解决了公社和企业用电;加上各大队普遍建电站,任何一个偏僻山村,都架通了民用电线。
同时,公社建成农机站、农机修配厂、煤矿、机造纸厂(社队小纸槽43个)、手工业厂、装卸队、船队;种养业有皮佳茶场、五子峰药场、水晶岭猕猴桃场、蜂场等。
而且,原荒地陶坪,真的成了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有新的公社机关、中学、医院、供销社、圩场等。
老苏区巨变。从1973年起鸾山公社连年增产增收,成了农业先进典型。
物质变精神,衍生人文内驱力。有建树的郭佑芝转手抓农村图书室、农村电影队、文艺队、农民龙船队、龙灯队、腰鼓队建设。当时县委办副主任的我,因主任在省委党校学习,主持县委办工作半年,就组织撰写鸾山公社弘扬苏区精神,发展山乡文化一文。情况简报上报后,转载于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内刊。
1980年12月,攸县首届人代会召开,我有幸被主席团委任副秘书长,参与文件拟写、印制选票事宜,见证口碑好的县委副书记颜甲龙和两位公社的党委书记郭佑芝、李道春分别当选县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同样口碑好的县委副书记刘朝前和三位公社书记陈春林、戴恩光、何泽良,分别当选县长和副县长。
图文10:鸾山改造冷浸低产田现场( 图源 陈长青 )
开沟排除冲田冷浸水,同时改良土壤。鸾山用两个秋冬改造低产田几千亩。
图文11:春盈鸾山镇驻地——陶坪( 欧阳菊敏 摄 )
因开辟陶坪、东升渠道,引水到鸾山脚下,新开发水田260多亩。
公社老社治原在鸾水的江边村。荒芜山地陶坪,被建成新的政治文化中心。
这是郭佑芝领头筹划、写实老苏区鸾山变迁“两篇半文章”愿景中的半篇。
“大落”在于:失算与冤屈。他当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之后,不去上班,仍眷恋愿景蓝图的落实,滞留鸾山指手画脚,惹来是非。这时少数干部在县城建私房。他是其中一员。这在当时不被允许而查处。查处之中被人揪住小辫子上“线”上“纲”,定为投机倒把罪,判刑一年进牢门。
所谓小辫子,一是将鸾山煤矿两车次品煤卖给上云桥公社红砖厂烧红砖;二是以企业办名义在湘潭钢铁厂买1吨六毛丝(钢筋)打预制板。加上建私房中自己用杉木椽皮他人用松木椽皮,引发非议。
幸而冤屈昭雪。
当年下放鸾山劳动的熊清泉升任省长后考察工作。在酒埠江钢铁厂得闻郭佑芝因投机倒把入狱,大吃一惊。询问在场的刘伯福同志,他不清楚原委。
省长说:南岸陈长青,你我都熟悉,他与郭佑芝关系好,把他叫来,一问便知。刘伯福当即交代钢厂保卫科长李斌贤用吉普车接来陈长青。
询问得知上述情况,省长说:郭佑芝事业心强,工作负责,群众关系好,是个好干部。
又笑着说是,省财政厅长白希清、省企业局长龙玉兰告诉我,他俩同去鸾山,郭佑芝仅打个招呼,说自己另有要事,要企业办陈长青接待,就下乡了。我回复他们两位,他对上级领导是不太巴结。当年我们湘潭行署五人下放鸾山劳动,他在座谈会上打个开场白,说自己早联系好了去上坪村,吩咐社长周雪阶招待我们。可想而知,郭佑芝是什么样的人啊!这样的同志当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怎么会回鸾山搞投机倒把?真笑话!
当即交代:陈长青同志,你回去后,联合村支书打个报告,说明郭佑芝情况,帮他平反。
半个月后,郭佑芝被安排在县园林办上班,享受科局级待遇。
“2018年高考前夕,年已八旬的郭书记逝世。他家在县一中隔壁,丧事中严守规矩,不放鞭炮、少打锣鼓,我和鸾山老朋友静静地送他出殡。”陈长青告诉我。
我问:“他两次让你失去‘喫皇粮’的机会,你不埋怨他吗?”
“不。郭佑芝为党效力为民造福,他邀我一起干,我怎能怨他呢?!”
“而且他重病时,我去医院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说:‘长青呀,我今生唯一对不起的人就是你!’我还能说什么呢?!”,
千古鸾山今传奇“三人物”,一位是村级书记代表,这一级是共产党的根基,坚如磐石。一位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乡镇一级书记暨县级权力机构的共产党中层代表,这一级是共产党中流砥柱。一位是从农村“泥腿子”走出的省委书记即共产党的高层代表,这一级体现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核心力量。
鸾山传奇三人物,“你们”都形象高大!党和国家有一大批“你们”,幸甚!
千百万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今华夏的顶梁大柱,他们与亿万老百姓同心奋进,无往不胜,无坚不摧,一步步让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附注1】资料来源:
1、政协攸县学习教卫文史委员会编书《泉水叮“东”》
2、《中共攸县党史大事记》
3、陈长青笔记本
【附注2】作者信息
刘富喜,攸县人,株洲市公务员退休。
大学中文、党校政治双本科,当过高中老师、中师高级讲师、高校副教授。
1946.1生,1966,5加入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专著《教育的新视野》、民间文学《乡土幽默》。
受攸县政协委托,执行主编《攸县方言》,报送湖南省政协系统60年优秀文史书稿评选,获“最具文化价值奖”第一名。
责编:颜青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